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4):62-64
在给戳趣园选稿写“串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提到我国的幅员辽阔,以至于产生了如此众多的戳源,衍生出如此众多的研究和收藏主题,给广大的邮友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机。这些稿件中,有执着于收集某类邮戳的,有深挖邮戳背后的邮史的,有浅尝辄止仅看重趣味戳名的,有谈收集邮戳之经历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笔者曾去东阳市参加浙江省邮展,同时参加了《中国现代科学家(四)》邮票的首发活动。笔者很少有亲赴原地的机会,因此不会错失良机,就给全国各地的邮友奇发了戳片。可没想到有一些收到戳片的邮友,特地将明信片寄回,告知我纪念邮戳没有销邮资,很遗憾!希望下次寄发纪念邮戳时一定销邮资。  相似文献   

3.
玩戳乐     
《集邮博览》2012,(5):63-64
上期戳趣园介绍了一位北京邮友杨自学的寻戳之路:从熟悉的地方找起。不约而同,全国各地很多邮友其实也是这样做的。最近,戳趣园收到了安徽铜陵邮友陈爱民发来的两枚带数字局名的当地邮戳,对我们来说挺新鲜,对他自己来说经常见,因为这就来自他再熟悉不过的地名: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战备形势紧张。1970年,上海铁路  相似文献   

4.
一位邮友问了我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北京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腰框戳’?"一下把我难住了。尽管我收集了大量的邮戳,知道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才开始在北京陆续更换邮戳。但从哪个月、哪个邮局开始换戳,仍需考证。  相似文献   

5.
纪念邮戳是集邮者十分喜爱的邮品之一。近日笔者先后收到山东一位邮友寄来两个加盖纪念邮戳的邮资明信片,两枚纪念邮戳让人赏心悦目,特作一介绍。一个是淄博市为举办集邮者之家第五届活动日而制作的纪念邮戳(图①),该戳为无边框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3年第 11期34页刊载了本人《2008年奥运纪念戳欣赏》一文,向邮友们展示了邯郸邮政局 2001年7月13日至 2003年8月3日启用的奥运纪念邮戳。这些邮戳记录了中国奥委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04年第10、11期连续刊载了各地为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而推出的纪念、宣传邮戳,备受广大"戳迷们"的喜爱。笔者亦喜好收集"伟人书法"专题的邮品,在各地邮友的大力支持下收集了一些"小平百年"的邮戳,发现有许多戳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作为戳图。这里将我们近些年收集到的,在邮戳中出现的邓小平同志的二十多种手迹按照题词时间的先后,向集邮爱好者和"戳迷们"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10日,我收到一枚江苏丹阳邮友寄来的元宵节贺卡,发现卡上的邮资图所销的黑色"邮戳"有点不对劲儿:直径2.5cm的邮戳上没有任何地名,也没有日期。很显然,这是一种违规的销戳方式。  相似文献   

9.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4):62-65
戳趣园本是介绍各种邮戳的,但因漏销邮戳形成的“趣观”,我们也不妨一赏,说不定从陕西西安邮友张立提供的这些封上,我们还能想起似曾相识的“遭遇”,同时也感同身受:漏销事小,责任事大。  相似文献   

10.
任树邯 《集邮博览》2001,(10):18-18
这里介绍给邮友的是邯郸市邮政局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启用的一组26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路”纪念邮戳,该组戳系统完整记录了北京申奥的全过程。该组纪念邮戳直径:32毫米、锌版制做。设计:张星才。  相似文献   

1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1):62-64
集戳乐继上期戳趣园"表扬"了新疆喀什邮局对邮友的热情接待后,本期继续将"表扬"进行到底—浙江宁波邮友张建伟在张家界的盖戳经历,令他由衷地发出了"张家界景美,张家界风景日戳更美"的感叹。但是,在这些"表扬"的背后,我们也不禁产生了一丝隐忧:何时"表扬"能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再也不用为得到一枚邮戳而费尽周折了?  相似文献   

12.
邮资已付日戳2003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文对建国初期的北京邮资已付日戳进行整理,也是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供邮友补充。(因该戳年久,复印效果不好,部分戳样作了处理。) 建国初期的北京,大量的邮政业务集中在公安街邮局(原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当时的中心局,因而邮戳几次变动,留下的邮戳也比较  相似文献   

13.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1):64-65
闰年,是历法上的一个趣味现象,而作为跟日期、时点总是息息相关的邮戳,碰到了闰年,又会进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且看江西南昌邮友罗伟发来的一组跟闰年相关的趣味戳: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资封一枚。笔者收到一枚邮友从北京寄来的首日封,一眼就看到上面盖的“北京/2011.12.11.20/中南海4”邮戳有点色彩差异,仔细一看,原来是剪贴的邮戳。从背面看,这个戳片纸下盖的竟然是“北京/2011.12.10.20/中南海4”戳。  相似文献   

15.
7月13日,由河北邯郸方寸居编印的《丛台戳友》第一期出刊,这是一张以“牡丹”普通邮资片作为载体的明信片邮报, 设“古赵新戳”、“列园佳戳”、“武灵论戳”、“踏雪寻戳”等栏目,邮味浓郁。邮资片与各种戳相映成趣,图文并茂:如《武灵论戳》一文,对邮戳的概念及其沿革的历史的简介,言简意赅,融知识性、资料性为一体,虽为袖珍  相似文献   

1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0):64-66
近日,收到湖北武汉邮友付家煌发来的一篇稿子——《30年前的东西南北“四最地名戳”》。文章标题强调的是“四最地名戳”,但通篇读下来真正让作者难忘的,还是在寻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素未谋面的热心人。这篇稿子稍长,完全可以独立成文,但编辑斟酌了一番,还是放在了这里。因为戳趣园是集戳者的园地,而每一个喜欢收集邮戳的人,  相似文献   

1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8):72-73
面对一枚枚邮戳,无论大小形状,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上面的文字,文字传达出邮路上的各种信息,记录了一份邮件的途中历程。如果说,文字是邮戳的"灵魂",那么,年代久远的繁体字邮戳不就拥有一颗颗"老灵魂"了吗?看吉林长春邮友金广为发来的一组繁体字邮戳,我们仿佛听见一颗颗"老灵魂"在诉说当年事……五十多年,弹指一"戳"间:  相似文献   

18.
交友信息     
《上海集邮》2011,(1):48
张启松430050武汉市鹦鹉大道91号集"马"字邮戳片,备多种纪戳片交换。田德仁225411江苏泰兴市黄桥集邮协会红14军于1930年成立于如阜贲家巷,我会特印制"黄桥暴动"纪念片,附回邮即寄。王旭东101500北京密云县鼓楼东区2#4-302与各地邮友交流邮戳、PF,来信必复。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联体邮戳(或连体、组合)”的邮戳,各地邮政纷纷采用,一时成为集戳爱好者追逐的对象,收集热度越来越高。对此种邮戳的评论散见于各地官方、民间邮刊中。对此种戳褒贬不一,主要在于如何定性以及如何定名。我国邮政对业务用戳有明文规定,其中并没有规定这种纪念和日戳连在一起使用的邮戳。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收到邮友寄来一枚牡丹图普通邮资明信片,该实寄邮资片空白处盖有收寄局邮政日戳,本很普通,但邮资图上加盖的一枚纪念邮戳却为之平添了许多“姿色”。这枚纪念邮戳为无边框正方形,规格32mm×32mm,戳上文字”淄博市集邮者之家第九届活动日纪念——2002、12、22.山东淄博”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