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一些集邮者对版铭的追求,已经着迷到狂热的程度:要求所集邮票的边纸带有版铭,无论是厂铭、票名、色标、制版铭、对色标记等等,统统都是追求的对象。一枚带厂铭的邮票,比不带厂铭的要贵很多,有的甚至超过邮票本身的价格,毕竟,物以稀为贵,因为在整版邮票中带厂铭的是在邮局全张的边纸上,除了版铭以外,还有三组数字,分别是印刷日期号、印刷顺序号和成品检验号。  相似文献   

2.
版铭,又称边铭,是指与邮票同时印刷在全张邮票边纸上的文字、图案、符号等。狭义的版铭仅指厂铭,广义的版铭还包括梯尺、工铭、日期铭、规矩线、齿孔校正线、信息记号、邮票名称铭等,以及有关印刷发行的其他图文。版铭按其形式又可分为文字铭、符号铭和数字铭。版铭在邮票印刷工艺上有其特殊的功能,在集邮研究中则是区分版式、版次,以及重组印刷全张的  相似文献   

3.
无意中发现收藏的《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小版张版号格式是不一样的,而且形式多样。详加比较,现列出结果,以飨邮者。最明显的不同是版号的阿拉伯数字位数不一样。版一为4位数字加字母(图1),如0940A、0941A(下称版A),版二为5位数字加字母(图2),如02435A(下称版B),版三为6位数字加字母(图3),如029159A(下称  相似文献   

4.
在邮票的边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与邮票相关的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包括厂铭票名、色标、规矩线、裁切线、印刷日期、印刷顺序号、检验成品号等。铭记是邮票的原始档案,是邮票设计和印制过程的翔实记录,它是研究邮票“身份”的重要资料,它为分析、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工艺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标记则是控制邮票印刷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其中,检验成品号又称喷码编号、票面上的明码,也称“检验编号”、“打包张号”,集邮者俗称流水号、版号,是邮票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邮票边纸的铭记、标记有多有少,有时甚至一样都没有,但检验成品号则非有不可,一  相似文献   

5.
咨询窗口     
《上海集邮》2003,(2):43-44
"版铭"与"厂铭"有什么不同?(下) 立健答:(续上期)制版铭:又称"制版日期铭"或"日期铭",是表示邮票制版日期的标记,也包括制版入的代号,通常在"梯尺"的深色块内出现,为阴文或阴文反字(图5),与由打印机盖印的"印刷日期标记"有别。  相似文献   

6.
日本 《邮趣》2月号刊登 评述新中国邮票印刷的专文 今年2月号日本《邮趣》杂志用首要位置(第1-5 页)刊登了日本版《新中国切手(邮票)目录》的编者之 一本间宽撰写的《中国邮票印刷情况》的专题文章,并 彩色精印了我国5种小型(全)张和28枚邮票。全文分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北京邮政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印制了地方版邮资明信片,版别为13-110105-11-6003-001至007,题为"雷锋日记"。这组明信片设计可谓创意新颖、印刷精美,按要求"顺此线撕开后才能邮寄",我正要撕下附片,寄给邮友,但发现编号001的这枚存在着令人匪夷所思的疑问,该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邮票收集,绝大多数人较注意收集完整票幅和齿孔的邮票,而对邮票的边纸包括印刷厂铭、色标、相关图景甚至版号等与邮票有相关的资料信息,一般不被人重视。邮局在出售邮票时往往把邮票四周的“附属物”撕得干干净净,这样在插入邮册时节省地方,可以扩大邮册的容量,多摆放些邮票,欣赏起来也清清爽爽,满眼秀色。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9.
立健 《上海集邮》2003,(1):44-45
甘肃张淇问:我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近来遇到一位老集邮家,他说我收集的带版铭邮票实际上带的只是"厂铭"。请问"版铭"与"厂铭"有什么不同?要使带版铭邮票集得更完善些,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李润 《集邮博览》2013,(9):76-78
拜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11期所发《"邮外邮"谈》一文,颇觉新鲜有趣,作者李近朱先生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书籍封面上的邮文化。事实上"邮外邮"不仅体现在书籍封面上,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充满邮味的"邮外邮"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信我们来看看这些邮味十足的烟标。邮味浓厚的烟标是何时与邮文化结缘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艘满载邮文化的邮船已经"驶进"武汉久华烟厂出品的烟标(国1)。这枚绿底烟标的主版图案是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邮船。颐中烟公司在此期间出品的红印烟标(图2),则是一枚较早与邮品有关的烟  相似文献   

11.
陈谷 《集邮博览》2010,(10):12-12
珍邮是很有诱惑性的两个字,集邮者一提到珍邮,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清代的"红印花",民国的"宫门倒印",解放区的"赤色邮票"。这些邮票大家都耳熟能详。珍邮的发现、保存、传承脉络都很清晰,它们的故事已经流传多年,并为公众所认可。  相似文献   

12.
正整理旧藏,发现一版严重盲齿的邮票。这是1989年6月1日发行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的版票,但却是少见的严重的大范围盲齿。这版检验号为"84 110"的邮局全张票,除票位7号一枚属正常齿孔以外,其它票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盲齿或仅有齿痕,有的几乎等于无齿,如11、25号票位。由于范围较大、枚数较多,不便表述,特列表注明,供邮友欣赏  相似文献   

13.
信息     
《集邮博览》2010,(4):5-7
国家邮政局关于"80版猴票连体邮票"属非法仿印的通告近日,有多家新闻媒体刊登《生肖邮宝》集邮品宣传广告。经查,该集邮品中使用的"联合国邮政首发80版猴票连体邮票",未经国家有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2月1日,国内平信邮资从10分或20分调到50分,古北口图50分票被大量使用而见到许多不同的全张。笔者研究邮局全张边纸上的诸多版铭后有以下两个发现。 一、复组的印刷全张有二种版式 较早出现的邮局全张左或右边纸上可见一条黑色或黄色信息记号(俗称电眼标志),有时在其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15.
正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归入"佳邮"行列,一般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初显这类题材在广大邮人心目中的地位,此后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又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即使承袭着《西厢记》邮票风格的《牡丹  相似文献   

16.
张明贤 《上海集邮》2003,(10):18-18
赵人龙在2002年全国集邮学术研讨会论文《新中国普无号10分细齿票的研究》中,谈到普无号工人图票的版号为"1",农民图票的版号为"2",估计10分解放军图粗齿票下边纸上也应有版号;10分细齿票全张版式及四周边纸宽度按理应与粗齿票相似。笔者曾  相似文献   

17.
版号卷筒票对集邮产生的影响 邮票发行部门在卷筒票上添加的一个小小元素——版号,如同点金术中的魔杖,在集邮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一个新名词的诞生:版号卷筒票(platenumber coil,简称PNC)。其次是集邮者收藏方式的改变。以往集邮者往往在邮册中保存一个双连,但有了版号后,集邮者开始保存三连票,使有版号者居中。也有保存五连票或七连票的。 1982年,埃斯雷迪编辑了第一本PNC目录。在他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14,(4):M0002-M0002
正我读邮报邮刊有一个习惯,就是先浏览,接着用电脑录入文章标题,并注明报刊名称和年月期号及页码,按年归纳成"邮文检索",然后再详细阅读。这样为的是以后在诸多邮报刊中能及时找到,方便参阅学习、借鉴。今天收到《集邮博览》第2期,录入时看到"邮集制作窍门"小专栏中"专题集邮的选题(二)"时,为了查找此文的"(一)",费了许久时间:先找我的"2014年邮文检索",未发现;再找2013年的,仍未找到;最后只有找出本刊,从2013年第12期总目录中逐一查找,未果。于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常把那些一不为组集参展,二不为倒邮谋利,三不为“以邮养邮”而储财,光买进、不出让的人称之谓“攒邮者。”尽管社会上对这些“攒邮者”的评介不多。甚至在报刊上连他们的“立足之地”也难找到。报刊上被介绍的大都是热衷于“爆炒”、“高峰”、“低谷”、“储财”、“打折”、“发行量”之类的东西。其实,“攒邮者”才是集邮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才是构成中国集邮大军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八分纸币"     
近年来邮、币、卡收藏品市 场购币人群日益增多,除收藏第 一、二、三套和纪念金银币外,还 有相当一部分人寻觅和专集"八 分纸币"。 "八分纸币"又称八分票,它 是由1953年版壹分、贰分、伍分 组成,属第二套人民币中的辅 币,是我国发行面值最小的纸 币。 八分纸币有两种分币:一种 为罗马冠字并带有阿拉伯数字 号码的纸分币,发行于195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