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固然需要披文入情,但也不要忽视知人论世。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文本时,要真正吃透文本的应有之义或言外之意,往往离不开写作背景资料的辅助。如何运用写作背景资料辅助文本解读,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遗憾的是,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写作背景介绍模式化、简单化的倾向。有些语文教师,习惯于导入阶段呈现写作背景资料,这样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单独成块,导入阅读时插入一段背景介绍,  相似文献   

2.
借助写作背景,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审视文章的意蕴和内涵所在。围绕写作背景呈现问题归因、背景呈现问题分析与对策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写作背景对于深度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固然需要披文入情,但也不能忽视"知人论世"。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文本时,要真正吃透文本的应有之义或言外之意,往往离不开写作背景资料的辅助。如何运用写作背景资料辅助文本解读,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就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要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他生活的时代,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历史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观念必须不断更新。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要突破只注重社会背景的陈旧模式,将文学作品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只有这样文学才能为理解文化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文学作品的主题,有许多是与政治背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在理解中必须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因此,许多学者甚至通过文学作品来推断历史。  相似文献   

7.
阅读理解的产生取决于读者头脑中的背景信息和文本所呈现的课文信息的交互作用,背景信息、课文信息是决定阅读理解的必要因素。背景知识不是阅读理解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背景信息与课文信息无法交互时,才需要引入背景知识,也只有当背景知识既与背景信息交互又与课文信息一致时,背景知识才能促进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8.
课文背景介绍是语文课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即"知人论世"。若要准确理解尤其是那些时隔相对久远的文学作品,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等资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的内容,文学背景知识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不可忽视的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中提出:"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了解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的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理解”的阅读理解,是提倡阅读要重视基础,重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的发现落实到阅读文学作品中去,或理解语句的背景意义,或理解语句的目的意义,或理解语句的象征意义,或理解语句的联想意义,而且意义所在不同,理解思维方法有别,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观照.  相似文献   

11.
哥特,是英语单词"Goth"的音译,它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于区别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通过查阅文献,哥特式文学在文学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换言之哥特式风格始终存在于英美文学中。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抓住英美文学作品的哥特因素,才能够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主要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和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流露,所以要想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关注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真实的创作背景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即所谓要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3.
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和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流露,所以要想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关注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真实的创作背景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即所谓要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4.
(一)文学作品的主题,有许多是与政治背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在理解中必须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因此,许多学者甚至通过文学作品来推断历史。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创作角度分析日语文学,不难发现大背景的错综复杂,而正是这种复杂性,让日本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具备了足够的营养,能够让文学创作有更多的题材可以汲取。而要深入分析一部文学作品,背景是必备功课,只有充分地了解一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在能够真正的去体会作品中的内容和情感,了解作品的意义。对于日本文学而言,这一点也是通用的,只有充分地了解不同时期日语文学创作的背景,才能够体会其精髓,为现代读者理解日语文学作品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的呈现要把握好时机,应在体悟作者感情时、探究作者写作意图时、学生需要时呈现。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2007,(9):42-44
导师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内选课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很多高中来说,导师制仍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东西,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为高中生配备导师是否可行?导师制实施中导师到底该“导”什么?导师又该妞何“导”等,诸如此类的困惑与质疑很多。本期“讨论”将广采诸家之言,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与梳理,希望能深化人们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导师制的理解与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语专家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阅读教学课堂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和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和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