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我依然徜徉在自己的集邮世界中,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快乐集邮。邮文写作在我的退休生活中,写邮文成为一大乐事,这一年我沉浸在邮海文山中,不亦乐乎。2017年,我在专业集邮报刊《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和内部发行报刊《生肖集邮》、《洛阳集邮》《百川集邮》(洛阳)、《夕阳红报》(洛阳)、《化工邮苑》(上海)、《西游记集邮》(河北)、《麒麟集邮》(南京)上共发表集邮文章45篇,内容着重在邮票图案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读了《集邮博览》2013年第11期《"邮"在西安》,我正好在11月初也去了西安,跑了两个邮市和几个邮局,也寄了些封片留念。对比这篇文章,我再补充2个集邮爱好者游邮西安感兴趣的地方。一个是在钟楼邮局北侧的集邮专卖店可以免费加盖近两年的西安新邮纪念日戳,大约有36枚,需交押金100元,盖完  相似文献   

3.
拜读《集邮博览》总198期上《<新民晚报>“集邮”专版(编号)回顾》一文,我找出自己装订成册的五大册集邮版,细细浏览了这历时8年的378期,勾起我与《新民晚报》集邮版的许多往事,择其三录之。从头寻找1997年2月我应邀到宁波老市区邮友办公室晤谈,期间拿起一摞报纸信手翻阅,不意间翻到第6期《新民晚报》集邮版,顿觉眼前一亮,因当时还没有彩版的集邮报,而这张报却五彩缤纷。邮友见我全神贯注看报纸,便说你喜欢就拿去吧。这份报我看到过几期,可能已出了一  相似文献   

4.
2017,我在快乐集邮中又度过了一年,在此盘点一下我收获的种种集邮快乐。收集集邮文献之乐。通过订阅、邮友惠赠、交换等方式,我已收集到近百种2017年出版的集邮报刊。承蒙厚爱,2017年黄锡受老师惠赠大作《草根集邮文选》、洪忠基老师惠赠大作《此物最相思—邮海心迹》。有这么多集邮书刊为伴,学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我因生活充实而快乐。学写邮文之乐。2017年发出邮文188篇,  相似文献   

5.
翻阅1993年第五期《上海集邮》,赫然见先仲兄建方在《甲戌邮刊》发表的《不速之客》一文,不禁回首往昔,思绪万千。 先仲兄在读小学时就开始集邮,以后参加新光邮票会、甲戌邮票会及日本的邮会为会员。先仲兄除爱好集邮外,并喜爱文学与音乐,经常在各大报副刊及邮刊发表作品,所得稿酬即用之集邮,故邮藏亦颇可观。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为先仲兄题“邮星”两字(见图)以资鼓励。 抗战军兴,上海沦为孤岛,先仲兄于1939年春离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 www.cnki.net)检索本社编辑发表的论文,笔者在《集邮博览》2005年12 期发表的《完善邮文索引服务集邮研究》也在其中。原来《集邮博览》的文章已经“上网”了。就此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月初已收录《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至2006年第2 期刊发的集邮和收藏文章(含广告)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极限集邮发展很快,报导、研究极限集邮的专门报刊就有200多种。本文将我国大陆发行的极限集邮报刊(民刊)做个较完整地介绍。本刊总第168期“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和“三个较有特色的极限集邮民刊”二文介绍过的《极限集邮》、《极限纵横》、《极限集邮者》、《邮限邮讯》、《极限研究》、《三秦极限》、《金陵极限集邮》,本文不再赘述。如有错漏,望同好补正。  相似文献   

8.
因为一直没收到《中国邮史》2005年第6期,加之事忙并未翻阅近期《集邮博览》,承中国邮史研究会麦国培会长提醒并补寄一份,拜读后才知道我那篇小文引起不少邮友关注并提供了宝贵意见,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对于《集邮博览》2005年第12期上黄继光先生的“释疑”一文,我略有不同意见,黄先生所称的“从拍品的表面情况分析,似较符合第八十六条所述情况,该拍品是否附有“寄信清单”?则不得而知。”那我们再来看看第八十六条究竟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纪念上海纺织集邮协会成立30周年暨上海集邮报刊联谊会工作会议于2014年11月21日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举行,市纺织工会宣教部部长蔡勇亮主持,市纺织工会副主席邵玉虎致贺辞。上海市集邮协会会长王观铝为上海纺织邮协成立30周年题词"振兴纺织集邮,再铸辉煌"。市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才鸿在会上代表王会长向纺织邮协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全国民间集邮文 献展览"在太湖之滨的江苏无锡举 办,众多的集邮文献鲜花竞放,浓香 袭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获奖的 集邮文献中,有好几份邮刊是由老 年人帮助主持的县级邮协会刊,如甘 肃庆阳的《庆阳集邮》、湖北当阳的 《长坂坡集邮》、辽宁营口的《营口集 邮》等。中国的集邮报刊、集邮图书 等,乃至集邮文化之所以能够像今 天这样万紫千红,春色满园,和白发 园丁们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有着密  相似文献   

11.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王威先生的《读邮文草》引起我极大兴趣。《读邮文草》全书共分六辑,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各地(包括台湾)报刊上发表的集邮文章共132篇,其中包括邮识随笔(或称论文)108篇;文学作品24篇(含散文13篇、小说3篇、随笔2篇、短诗4首及通讯2篇),同时配有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字邮票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争论,"哪套邮票是‘文’字邮票的转折点"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回顾有关"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的主要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笔者所见最早(以下谈及"最早"、"首次",均指笔者所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的邮文是郑启五的《"文票"的定义、分期与类别》(《集邮》1988年第6期),郑先生将"文1—文13"称为"极端期",称"文14—文19"为"次极端期"。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一  相似文献   

14.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对这句名言我深有感触。我自己的集邮藏品很有限,或许还比不上宜美嘉邮市中的一般摊商,但很注意对各种集邮文献资料的收集,包括集邮图书、集邮报刊、各种非集邮出版物上的集邮资料、集邮音像制品等。在我个人著述或参与编著几十本集邮图书时,在我日常编辑、审阅报纸、杂志上集邮文章时,这些集邮文献给了我工作上的帮助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手边的这些集邮文献资料,我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13,(5):48-48
第5期"月月有奖读刊活动"征答1、上海有几部邮集在2012第二届东亚邮展上沾金?2、2013年上海集邮节主会场活动极限集邮展览评出几部金奖?凡参加2013年第5期"月月有奖读刊活动"的读者,请会员写上会员号,非会员剪下本期第17页右下角的读刊活动标志(复印无效)贴在封片上,并在封片上写上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17.
日前读《集邮博览》2003年第4期陈言先生的《另外一种玩法》一文,很受启发。文中陈先生谈到“集邮是一种游戏,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玩’法,有的组集,有的则喜欢收藏……在玩中找乐。”笔者亦有同感。近年来收集“趣味邮票”的人多了起来,各邮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04年第12期第61页“对‘邮件通知便条’的质疑”一文阅后,笔者也查看了2000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确实未见“通知便条(邮1406)”;不过在1991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中见到了它。该书第202页有(邮1406)的规格:“140×90(mm),白纸黑字,120克双胶纸”等内容(图1);第285页印有(邮1406)的图样(图2),它与《集邮博览》2004年第6期第51页所附图样基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中国专用邮资凭证初探(上)》一文,文中将中国邮政发行的专用邮资凭证分为若干种类,在第四类"其它种类专用邮资凭证"中,将YJ1纪念邮资邮简《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也列入其中。好在这段文字不长,全文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查找国内、国际邮件资费时,翻阅了不少邮报、邮刊。受益之余,见《上海集邮》1995年第2期刊登徐星瑛老先生《华东地区国际邮件资费沿革探讨》一文的沿革表中,还有空缺。现仅就笔者所占有的资料,对1949年7月后的几次邮资调整情况,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