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集萃,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感悟,语言流畅、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它告诉我们,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用双手推开一扇扇通往未来的窗户,才能领略教育的快乐,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暑期在金山参加基地班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主题培训,活动本身已让我感到收获颇丰,不想活动结束我得到了另外一份意外的惊喜,我从导师手中拿到了这本商友敬先生的遗作《讲台内外》。质朴的书名,素雅  相似文献   

3.
朋友,请跟我来!今天,姑且让我做个导游,和您一起走进一个平和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段的语文课,在各级各类公开课,尤其在优质课竞赛中比较少见.在很多老师的眼中,低段课没有深度,加之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课堂不容易出彩.但是,万力老师的<看瓜>一课,很多人都说是一堂相当精彩的好课! 好在何处?何以好?却是我要追问的,因为这是一堂好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的思考缘于屡次遭遇到的尴尬:每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不管是省级、市级、县级,都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似乎特别钟情于听几节展示课,而一旦到了专家点评、讲座阶段,他们便“心有灵犀”般地“群体”缺席。原先座无虚席的会场,顷刻间只留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而只有这些留下的人或许会给主办方带来些许安慰)。此情此景,甚是尴尬。  相似文献   

6.
范丽娟 《教育文汇》2011,(12):37-38
听一堂好课,如吃橄榄回味悠长。去年石榴火红时,我在宁夏银川观摩了第八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那一节节历经打磨的优质课至今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其中来自江苏南京的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7.
商友敬 《新作文》2004,(4):14-15
“按部就班”就是按着既定目标并拟好提纲一步一步地写——这是我们中小学作教学的基本方法,过去老师这么教我们的,我们也这样教学生,代代相传,薪火不绝。我过去教书时。常对学生说:写章好比走路,你要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比如说想到虹河公园去参观鲁迅纪念馆。从学校出发就有几种走法,或是乘18路电车,或是乘66路公共汽车,或是靠两只脚走,那就要分成几段,一段段走,到了哪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诗歌的教学更是如此。书面阅读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难点很多,文字符号也比较抽象,所以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精心设计“趣”的导向。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在充分亲近童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童话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在模拟竞选的说、编、听、评、写的过程中,进行多向度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交流技巧和说话习惯。  相似文献   

10.
11.
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明确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什么, 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妥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教与学的方法……例子是说理的依据,认知目标不是例子,而是作者意图阐述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认知目标:认识事物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阅读,领会到作者通过因果、连锁、相承、总分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说…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多次反复强调,要求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而现实情况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的书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成了老师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许多乡村和边远山区的学生.即使念完高中.也只会一点“椒盐”普通话.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3.
14.
15.
贾志敏老师是我十分景仰的语文宗师。每次细细欣赏他的课、他的文章、他的讲座,都会如沐春风,如饮甘霖。那种直抵心灵深处的感觉,有舒畅,有钦佩,有感激,更有深深的感动!《小学教学》2008年第3期刊登了贾老师的一篇力作——《我们怎样看课》。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作文的全过程。让作文走进生活,从说到写,从仿到作。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语文班,来自江苏、安徽共48名学员齐聚上海师范大学,开始了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之旅。其间,专题行动研究是国培班的一个鲜明特色,集体备课进行了三次:一是基于个人经验的教  相似文献   

18.
《古井》是一篇短小精悍、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回忆性文章 ,语言精美 ,构思奇特 ,内涵深刻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打破了常规笔调 ,没有描写古井的外形特点 ,也没有着力描写水的质量 ,而是不惜笔墨地描写了井与人的密切关系 ,启迪人们要像古井那样生活 ,那样做人。介于此文作者的构思和导学目标 ,运用“读中悟知 ,悟中明理”的教学方法 ,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获取知识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一、课外补充 ,增加感性知识在课外预习中 ,充分利用导读和预习 ,提出预习思考题。1 收集有关“井”的资料 ,可以是图片 ,也可以是语言…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小学社会课的开设预示了小学《历史》课程的结束,历史知识融入《社会》课程教学,在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历史》课程与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教学要求。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体现了社会学科各项相关科目整合的基本理念,而历史知识承载着《社会》课程目标中的重任。实现历史教学从“了解历史”到“了解社会”、“探究社会”,落实到服务社会的教学目标,主题教育活动是完成单纯的历史教学转换到社会视野下小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