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们获得有关知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说明文呢?阅读说明文首先应该从语言入手,下面以《核舟记》为例谈谈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容易将说明文上成自然课、常识课。如何将说明文上成语文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课外学习资源浩瀚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说明文的教学与其他文体的教学一样,把课内学习的资源作为一种例子来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盘活课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大资源的背景下学会阅读、积淀语言、实践语言。一、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盘活学习资源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利用课内外的学习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语言实践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基于这样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将课堂表演引入教学,通过表演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黄琼 《初中生》2012,(5):24-2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说明文是回避不了、绕不过去的硬任务。写说明文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语文课堂要坚决舍弃单纯以讲问为主理解内容的模式,让“学”于生,顺“学”而导,关注文本语言的精妙,关注表达,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下面,就以笔者教学《黄山奇松》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这里,教科书被放在了首位。教科书编选的课文是语言材料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积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言语材料,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语言资源。深入地研究、充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固守语文课堂的本位是对学生视野的维护,是对语言内质的把持,是对文本活化的显现。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立足语言基点,固本培元,让语文课堂充满丰盈与灵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必须提高他们课堂的参与度,为此我研究了以下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以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谈谈其运用。  相似文献   

11.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至今已进行多年,从2001年7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在对新课标的学习、解读及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理性地反思自己,对浮光掠影、乱花迷离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8个字的课堂——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素养,弘扬文化传统,形成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有一组教材的思想主题是“感悟人生”,选编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这三篇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课文,其实书中还有不少课文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螳螂捕蝉》等.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4.
说明文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僵化及学生认为说明文学习无趣无聊,是目前中学说明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此,文章指出教师应打破思维定式,细读重构文本,设计活动主线型语文课堂,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获取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5.
王晓娟 《考试周刊》2013,(39):44-45
《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简洁、平实、准确,浅显易懂。在教学时重视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领悟科普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方丽芬 《广西教育》2013,(37):52-52,55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感浸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乡下人家》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但是再美的文字只有与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共鸣才是真的美,有语言与精神共舞才是好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的说明文,在学案教学模式中,如何科学有效地编写说明文的导学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概括要点、学习和运用语言,如何从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效地实施导学,如何有效挖掘说明文阅读的价值内涵等,都是本案例探讨的问题。一、从学案导学的内涵预设定标"学案导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致力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此,它注重"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研究,要求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在《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中,"学什么?"我的教  相似文献   

19.
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一.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语文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科学教育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等.这一切都需要以品读为核心,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真正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