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骋 《集邮博览》2014,(12):28-32
《集邮博览》2014年第3期刊登了北京李坤先生撰写的《让人左右为难的改退批条》一文,文章列举了两枚国际邮件退回批条实寄封,作者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对两枚实寄封上的退回批语释疑解惑。为此,作为一名长期与国外邮友交往而经常交寄国际邮件的集邮者,笔者特对该文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并就相关常识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2.
读《集邮博览》2012年第5期陈桂豪先生的《部队的“改退批条”与“收发室”章》一文,颇有趣味,其实,这类“山寨版”的“改退批条”不仅仅曾为部队收发室所贴用。亦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所使用,杂志2012年第3期冯赐杭先生的文章《专用改退批条》中就介绍了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收发室所贴用的批条。笔者找出了几张早年收藏的“白纸式批条”,不过不是部队而是银行收发室特别“制造”的。这些批条的特点是:都由银行用白纸临时“制作”,大小不一,相应邮局在其上加盖日戳“认可”后,将邮件退回。我收集到5款,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12年第12期《改退批条的"变异品"》文中称:国家对"改退批条"的大小、字体及字间距等格式并无严格规定,只要求在小于封片的长方形纸条上,上方中间印刷"改退批条",把业务编号"邮1407"放在左边……据国家邮政局"国内邮件处理规则"(2000年12月)第252条规定,无法投递的函件退回时,应当用双线将邮件封面的收件人地址和邮政编码划销,粘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邮票不行"?前些日子我在撰写《福清的改退批条》文章时,觉得样品不足,求助于邮友小叶。小叶搬出了他收集的贴有改退批条的实寄封,我在翻看时发现有一枚批条在改退原因栏第5项,邮局工作人员手填"邮票不行"(图1)。我觉得奇怪。这是一封由福建福清职业技术学校(该校位于宏路镇郊外)何某寄给福清一中同学的信,贴面值60分《世纪交  相似文献   

5.
于爱波 《集邮博览》2013,(12):42-42
读了《集邮博览》2013年第8期中李宝库先生《对“改退批条”有规定》一文后,对邮1407——改退批条的使用范围、规格尺寸等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在此,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些近几年的“改退批条”。通过一枚枚所谓的“改退批条”,您就会发现,它的样式真可谓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同时,那些不规范的“改退批条”和所谓的“改退批条”也让我们看到,好多规章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出现偏差,导致规定被束之高阁,成了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6.
收集退回邮件的邮友,大多收集粘贴在信封上的"邮1407改退批条"或各式各样的改退戳记,另外还有某些机关、企业自制的改退批条。笔者最近收到一枚"普通邮件改退批条",批条规格为110mm×60mm,日戳地名是"广州/机场  相似文献   

7.
张天宇 《集邮博览》2010,(11):57-57
近日,笔者对自己收集到的几枚邮件改退批条做了一下梳理、研究。如图所示,4枚改退批条都是长方形横条,主体部分分为上下两部分。改退批条左上角印刷"邮1407"。中间的黑色长方形,最上一栏均为"改寄/退回";下面一栏左边均竖印  相似文献   

8.
第2期45页载“实寄封上的911事件”,我在2001年9月14日投寄美国的信函,当天就由分管投寄地点信筒的上海东安路邮局退回,改退批条上签注“邮路暂停”,实寄封背并有分管寄件人所署地点的七宝邮局落地戳。与前文不同的是封上所贴邮票未被盖销。  相似文献   

9.
洪忠基 《集邮博览》2010,(12):66-66
"改退批条"是邮局处理无法投递邮件时所使用的邮政单式。国家邮政局制定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的附录中,编号为"邮1407"的"改退批条"列出了发生改退的原因共4条:1.原址查无此人;2.迁移新址不明;3.原写地址不详;4.欠资,请补贴邮票分后再寄(图1)。  相似文献   

10.
眼花缭乱     
图1这个封初看是一枚极为普通的退件封,但看看封背面就会发现此封的戳记令人眼花缭乱。封是1993年8月14日由福清(邮编350301)寄深圳的快件,贴1元邮票,符合邮政资费标准,贴有邮政快件签条(福清350300,挂0717)。信于1993年9月2日从深圳被退回,原因是“逾期退回”,封上“邮1407”改退批条加盖有“逾期退回”副戳,且有完整的经手人签章及主管人员  相似文献   

11.
在邮件投递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邮件无法正常处理时,邮局就要在邮件封面上加贴改退批条或加盖退件指示戳,注明改退理由退回寄件人。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加贴改退批条或加盖退件指示戳,均是由投递局来完成的。近日,笔者收集到1枚寄自上海的商函。这枚商函的封套不是传统的纸制品,而是新颖的塑料制品。更为特别的是在这枚塑料封套上,还有两处由寄件人预印上的退件标志。请见图示。在塑料封套的右下角,印有“如无法投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寄来的"致作者的一封信"及赠送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会员卡",这是《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送给曾在《集邮博览》辛勤耕耘的作者的一份厚礼。这枚"会员卡"的有效期是从2010年5月至2013年  相似文献   

13.
1991年《景德镇瓷器》邮票发行时,景德镇市邮票公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汇款。因准备的邮品供不应求,故有些汇款单被退回,贴专印的改退批条。此批条面积5.5×10厘米,框格83×31毫米,上印“邮品已(错为自己的己)售完 对不起”,并有江西省景德镇市邮票公司”的落款。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02年第11期刊登了刘大有先生撰写的“最早的‘熊猫’邮票图稿初探”一文,披露了中华民国邮政时期设计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刘先生是依据2001年4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邮票邮品精选》(以下简称为《精选》)一书亮相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发表的文章。其实,早在1996年3月,由南京市邮政局、  相似文献   

15.
编号“邮1407”的“改退批条”,在“原因”栏中一般只有5条。今见1枚浙江省丽水市2002年8月26日填发的“邮件退回批条”,退回原因栏共有18项,并加盖有“函投”日戳,经办人、主管人私章。该“邮件退回批条”无编号,外形尺寸115mm×60mm。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枚由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六五厂寄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309信箱(解放军第3303工厂)的有趣实寄封。根据该封上的收寄地址、封右上角贴邮资处的两枚叠加销戳的邮票、两枚邮戳时间和左侧应为"改退批条"被撕的残留有"邮"、"寄"和"原"字样分析,这是一枚经邮局工作人员正确处理了的、经二次投寄的有效实寄封。首先是寄件人对所寄信件的寄出地和寄达地是属于"本埠"还是"外埠"的判断不正确,故在封上只贴了一枚10分的"云南民居"邮票作本埠邮件寄发。收件邮局在发现该信件寄达地属外埠而欠资后,及时对该信件作了批退处理。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改退批条”是邮局投递员在邮件因各种原因无法投递时而粘贴在邮件上的。而笔者收集到一枚商函封却是在封面的左下角预印有“改退批条”。该“批条”式样与内容和一般的改退批条相同,大小只是原批条的1/4。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整理《中国早期集邮组织与会刊》文稿时,查阅《中国集邮史》(上卷)71页和《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本)55页,均记为:“北平邮票交换会”。并记该会1926年3月19日成立,发起人是环球邮票社店主施秉章,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创刊,出版第二期后停刊。而在《中国集邮百科全书》497页,“施秉章”条目中写道:1926年在其筹组下,成立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出版过两期中英合刊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在《集邮博览》1996年第8期29页,刘肇宁  相似文献   

19.
根据以往的作法,对信箱开出的欠资邮件,首先是加贴改退批条退回寄件人,由寄件人补足邮资后再寄。对未留寄件人名址的,才加盖“欠资”邮戳,由收件人双倍补交邮资。但2001年3月1日起实行的新《国内邮件处理规则》,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改动。  相似文献   

20.
粘贴在退回封、片上的邮政改退批条,我们并不陌生,这种普通改退批条在退回原因中一般都印上“地址不详”、“迁移新址不明”、“欠资”等条目。另外,还有一些专用的改退批条,下面介绍—下我收集到的三款专用改退批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