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巩固“普九”成果,贯彻《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有效地在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农村学习困难儿童教育质量。对此我们作了较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现介绍如下。一、关于“学习困难”的内涵我们认为,“农村学习困难儿童”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可指正常儿童在正常情境中的不正常的学习失败状态。这部分儿童偏离了受教育的正常状态,必须施以特殊的教育措施,才能回到其自身发展和教育情境中的正常状态。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判断一则依靠学业成绩考查,二则依靠教师在日常…  相似文献   

2.
一、情境性学习策略 情境性学习策略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的问题空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策略应让学习在类似现实情境的情境中发生,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真实化,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的处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这样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对原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  相似文献   

3.
情境创设中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满足学生认识的需要,它能提供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觉积极地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也使得学生的认知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设与应用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几个实例来谈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5.
吴梅 《成才之路》2013,(26):79-7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还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孤立的,学习的主体——学生,有自身的生活经历;学习的载体——教材,其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又时时充满着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对话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一直处于这些特定的综合情境中。创设、利用、融合这些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一、以生为本,创设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主客体之间的意义建构又需要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智力活动的润滑剂,它可以使学生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  相似文献   

7.
快乐、高效的儿童情境学习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36年来实践与研究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她“顺应儿童天性,从美入手”,让儿童在关的情境中带着愉悦的情绪投入学习;进而“突出情感与认知结合”使儿童已激起的情绪伴随学习过程:并通过各种“儿童主体的活动”促其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其间关注儿童的思维,鼓励想象。以尽早开发儿童潜能,培养创造力。李吉林老师的探索不仅为儿童快乐高效学习揭示出一条基本路径.减轻了儿童的负担,其研究历程本身也表明儿童的学习面貌是与教师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8.
儿童词汇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究竟怎样习得和学习词汇、词汇意义和指称,研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假设,并作了相应的实验研究。这些理论假设主要有:(1)花园变化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学习词汇是一个联想式学习过程,即把语音与感性经验的显性方面联系起来。(2)制约原则论,认为儿童习得词汇除了通常的联想式学习过程外,还必须利用某种演绎限制机制,以便对词汇意义范围和指称范围做出限制。(3)社会语用理论,认为儿童习得词汇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习词汇不需要特定的语言限制,需要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强有力的社会认知技能,儿童正是依赖这种技能去理解各种情境中交际的意图的。本对儿童词汇习得理论进行了综观研究,对各理论假设作了分析和述评。  相似文献   

9.
“思维导学”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儿童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思维在情境中灵活转换的能力,也就是儿童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儿童思维能力的转换训练是有策略、有步骤的,过程是可以预见和指导的。项目化学习中问题解决策略和TRIZ矩阵策略能创设有效情境,利用驱动性问题任务,在建构核心概念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新情境进行判断和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0.
甘锋 《广西教育》2007,(4B):40-40
一、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身临其境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2.
对概念进行溯源,设计创造性学习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实现能力迁移的有效方式。概念溯源,是追溯概念产生的源头及过程,让学生把原本抽象的、理论化的知识,回归事物的本源,在“还原”的情境或过程中探索与理解知识。溯源设计,就是教师通过对产生核心概念的背景及条件进行分析,设计具有情境性、挑战性、开放性的创造性学习任务,重建或模拟知识形成时的特定情境或过程,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真实情境或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进入1990年代后,学术界出现了研究“情境学习”理论的热潮.本文通过对“情境学习”理论的介绍,以及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对比,阐明了“情境学习”理论比较适合应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进而又对“情境学习”理论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实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期,心理学界出现了一个重要流派,即情境认知论或情境学习论,更加突出情境在认知或学习中的作用。它认为,知识是在情境中发生、应用和发展的。语文教学的经典意义就是进入特定情境,学生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会学习,流连忘返,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收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把社会中心的“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的结  相似文献   

1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丰富多彩、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开…  相似文献   

17.
在近两年“做中学”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随着儿童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必须转变。“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儿童学习的支持和引导。根据我们的经验,教师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支持和引导,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王菊琴 《辽宁教育》2002,(12):18-19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实施,带来了学前儿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一种以“激发儿童探究欲望、引导儿童实际参与探索活动探究问题、让儿童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成为了学习方式变革的突出特点。因此,对探究性学习在理论上进行探讨,认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实施策略,对于我们贯彻实施《纲要》具有重大意义。一、探究性学习及其特点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积极参与和引导下,儿童在各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亲历实际发现问题,继而感知操作探索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隋境学习”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学家提出来的,“隋境学习”是一种使教学必须“情境化”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它还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发展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之中。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因“”制宜,因“生”制宜。为此,我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