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6月9日是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钟笑炉先生百年华诞。凡读过钟先生写的集邮文章和他主编的《近代邮刊》,都能从其字里行间,产生一种在集邮实践中的凝聚力,吸引集邮者去多读多研,使人们产生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一位邮友转让给我两本首日封邮册。里面的首日封,大都是未经过实寄的,唯独有一套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纪念封,不仅是实寄封,且是我国集邮家钟笑炉先生寄给朋友的(如图)。正是因为这套封,我才愿意花不低的价格将邮册买下。随后,把此套纪念封交给一位邮友鉴赏,他过目后说了一句"无落地戳,有点问  相似文献   

3.
一、近代邮刊 钟笑炉先生集邮几十年,对我国的集邮事业做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其中影响最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当推《近代邮刊》的出版。 《近代邮刊》创刊于1946年1月30日。1-24期为16开散页,每期4页或6页,至20期扩为12页,24期再扩大到16页,称为第1、2卷。说明《近代邮刊》从幼芽而茁壮成  相似文献   

4.
水原明窗先生逝世已届十周年,《上海集邮》拟辟专栏以志纪念,我是水原先生生前挚友;张乐民先生望我写些水原先生事迹,从而激起我对水原先生的怀念。 1957年,水原先生以日本集邮家代表身份来上海访问,当时接待的是马任全先生、钟笑炉先生和我,陪同谈邮事。水原先生此次带来了一册《新中国邮票图鉴》,除纪特邮票之外,也有解放区邮票,这是水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6月9日上午,上海钟笑炉集邮基金会在上海集邮大楼召开纪念钟笑炉诞生一百周年座谈会。 钟笑炉先生生于1893年6月9日,广东花县人。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集邮界代表人物之一。他1939年开始集邮,致力于中华邮政邮票和解放区邮票的收集和研究,成绩卓著。1946年创办《近代邮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邮》2013,(7):2
本刊讯上海市集邮协会、上海钟笑炉集邮基金会召开会议,纪念钟笑炉先生诞辰110周年。会议由市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才鸿主持,近80人出席。钟笑炉集邮基金会(下称钟基会)理事长程刚介绍了钟基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的概况,25年来共颁发各项奖励366人次。市邮协学委会主任邵林介绍钟先生生平事迹,他说:"钟先生堪称‘立足近代,资料票品  相似文献   

7.
钟笑炉先生是被我国邮坛誉为“中国近代票权威”的大集邮家。我与钟先生的神交是从1947年订阅《近代邮刊》开始的。为了补齐1946年第1至12期“近代邮刊》,先曾去函询问,出乎所料,款未汇而刊已来。此后每有求助于先生,大多如愿以偿。1947年9月,当我拜读《近代邮刊》第20期钱希清君介绍发现百城凸版2元、5元2种12度齿票的报道后,时正值我刻意研究百城版并收集所缺不同纸质和齿孔票之时,随即与钟先生联系以求其帮助补缺;又一次出乎意料,蒙先生惠寄2种旧票各1枚。通过两次的通信联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在春暖花开时节,很高兴地读到王振同志给本刊的信函与稿件。文章不长,但证据充分。黄履中同志已就所藏实物作了很好的补充。现就所知,对此“日期之谜”的产生经过作一追述。 早先谈论区票的,大多引用钟笑炉先生主编的《近代邮刊》。在《近代》4卷9期(1949年10月)报道,加盖  相似文献   

9.
傅湘洲(1928- ),字有恒,祖籍上海。 他自幼酷爱集邮,少年时即投拜在邮学大师钟笑炉先生门下专习国邮传统研究,同时参加新光、甲戌、金竹、无锡四家邮会。16岁开始独立生活,在钟笑炉的扶持下从事邮商职业有年,1956年转业邮电部门,1982年从上海市邮票公司退休。  相似文献   

10.
看到2004年第6期《集邮博览》第51页上邮友苏文土先生“介绍一款邮件通知便条”一文后,笔者查阅了国家邮政局2000年12月编印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一书。在国内邮件业务单式目录中,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出编号(邮1406)规  相似文献   

11.
上海解放不久,1949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套4枚,面值旧人民币380元。我和其他集邮爱好者一样,无不欢欣鼓舞。更使我难忘的是这天傍晚收到钟笑炉先生特地寄给我一枚首日挂号实寄封,贴全套4枚纪念邮票外,其中还贴2枚华东邮政上海版邮运图区票,票面10元1枚。邮  相似文献   

12.
先师钟笑炉先生是近代邮坛巨人,我国集邮化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德艺双馨,不但邮学精深,而且品德高尚。他在集邮研究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为推动我国集邮事业向前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为我国几代集邮人士所广为传颂,并为海内外邮界学所公认。明年是先生百年诞辰,我谨记述先生和我之间的一段师生情谊和先生集邮活动二三事,以表我对先生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3.
1993年第6期《上海集邮》刊登过钟笑炉主编《近代邮刊》遭禁的回忆。我近在《民国档案》1989年第3期(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见到一份记录,为张克明根据国民党政府内政部、上海市政府和重庆市政府档案辑录的“第三次国内  相似文献   

14.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15.
编缉寄语     
本期“纪念专辑”栏的《垦牛耘邮田,书文留千古》是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常增书为(明年)纪念集邮前辈钟笑炉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专门撰写的回忆录,题材、情节、文笔、附图都堪称一流。近六七年来,《中国集邮史》和各省集邮史纷纷出版,唯独作为中国集邮发祥地的上海,还迟迟未能完成,原因之一是遗存的文献记载早已为人所共知,而新的回忆材料却  相似文献   

16.
纪14的齿度     
《上海集邮》1995年第3期黄炎同志文中,谈到早年钟笑炉先生在日本《邮趣》杂志发表著作,说新中国纪14邮票的齿度可分3种:①12.5×12.5;②14×12.5(只见800元);③全张底行14,其余横直均12.5。以后日本邮趣协会的《新中国邮票目录》和香港杨乃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图鉴》上对纪14的齿度,除列出最常见的12.5外,或是根据“眼见为真”的原则,按他们所有的将400元和800元下边14(其余3边为  相似文献   

17.
邵林 《上海集邮》2002,(1):19-20
去岁深秋,为编选《钟笑炉集邮文选》,我正埋头于《近代邮刊》、《国粹邮刊》和((新光集邮杂志》等书堆之中,张盛裕在一场大病后专程来访,向我吐露了他要为其先人张赓伯出版一部集邮纪念文集的心愿,因为2002年正是赓老诞生百年的年份,所以希望此书能在该年出版。我对此举双手赞成。其实此书的筹编早在十余年前就已起步,刘广实还为其专门写了序言,只因这些年盛裕兄南来北往,经过上海的时间短促,才一次次地推迟,直到不该再推的年份。  相似文献   

18.
因为一直没收到《中国邮史》2005年第6期,加之事忙并未翻阅近期《集邮博览》,承中国邮史研究会麦国培会长提醒并补寄一份,拜读后才知道我那篇小文引起不少邮友关注并提供了宝贵意见,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对于《集邮博览》2005年第12期上黄继光先生的“释疑”一文,我略有不同意见,黄先生所称的“从拍品的表面情况分析,似较符合第八十六条所述情况,该拍品是否附有“寄信清单”?则不得而知。”那我们再来看看第八十六条究竟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9.
经唐无忌先生的引见和介绍,笔有幸拜识了大名鼎鼎的张盛裕先生。张先生的令尊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集邮界名震遐尔的张赓伯先生。张赓伯先生当年任职于交通银行,邮藏邮识俱佳,尤以邮史研究见长,人称“邮史矿”,主编过《邮典》、《新光会刊》,所《邮海沧桑录》等为时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邮史研究》(北京李国庆邮社编)2005年第四期刊出方立武先生的《钱万能的集邮轨迹》一文,读来颇有趣味。其中写道:“钱万能为进军邮坛,取得诸位信任,在 1936年8月又捐赠《华邮珍史》和《邮声》各一册给甲戌邮票会图书部。“紧接着方先生提出:“但不知这两部是怎样的一本书?”的问题。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是关乎发掘中国集邮文献及其历史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