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情木梳     
大学毕业前一年,我参加了支援西部山区教育志愿者行动。尽管我从电视上看到过关于贫困山区的介绍,但当我置身其中,那里的贫困还是让我感到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
《定情木梳》真切地展现了山区百姓的纯真美好,文笔朴实自然,情节张弛有致,是一篇传大美于无形的佳作。一、情节欲扬先抑、张弛有致山区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唯有爱情能让“我”暂时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孤寂,而定情木梳居然怎么也找不到了,谁把梳子偷偷带走了?寻物启事也贴了,找了好几天也没结果。条件那样艰苦,唯一的精神慰藉又没了,此情何以堪!来时的满腔热情,似乎渐渐被这大山消磨殆尽,作者的心情要多灰暗有多灰暗,这是一“抑”。各种各样的十几把木梳悄无声息地出现,并且光滑、精美,是纯朴的山民连夜打磨才做出的精品,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4.
“我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故事想说给你听,如果你愿意……”这是作者的结束语,可能更是读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热闹的时代,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始了忙碌,忙着吃饭.忙着上班,忙着挣钱,忙着应酬……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熙熙攘攘中,没时间沉静,没时间思考,更没时间独处。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独处的充实》为我们在这热闹尘世中,提供了一片宁静的绿阴,让我们暂时摆脱尘世的杂乱与纷繁,回归自我,回归自己的灵魂,他教我们要学会独处。  相似文献   

6.
《更衣记》是张爱玲的一篇美文。美就美在从身边的小事中写出了历史的厚重之感,行文流丽华美,在语言的从容、俏丽中显尽机智和情趣。  相似文献   

7.
母爱有时表现得既不波澜壮阔,也不轰轰烈烈。杨绛先生的《尖兵的钱瑗》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写的不过寻常小事,却一字一句浸透了母亲的爱意,让我们聆听到母亲的诉说,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相似文献   

8.
喜欢翻阅期刊的读者,对于张丽钧这个名字,我想大概都不会陌生。在张丽钧那一篇篇渗透着纯洁、温馨和率直的美文里,既有着她对心灵审视发现后的惊心和春雨润物的慧心,也有她作为一个燕赵女子所富有的细腻而旷远的爱心。展读这些清澈跌宕的文字,我们能真切感触到她生命里的根须和枝叶,并在这种掩不住的芬芳本质中迷醉。  相似文献   

9.
张抗抗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读书的妙处和乐趣,许多文章都曾讲到过:读书可以忘记一切,可以获知获乐。可以修身养性。《沉醉书香》这篇美文把读书的乐趣剖析得非常深透,这完全是缘于作者有深刻的读书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不懂爱情的时候却偏要执拗地去恋爱,这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想要寻找恋爱的感觉:当我们真正懂得爱情的时候却发现她竟然就在对方那一抹眼神之中。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从各个角度阐释着对爱情的不同理解,而《对面凝望的眼睛》这篇散文却是选取了独特的视角——眼睛,并借助平白如话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动声色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情。  相似文献   

12.
昙花,原产于美洲墨西哥,常绿灌木,花大,白色,多在夜间开放,开花时间极短,一般3—4小时内便完成从绽放到凋谢的全过程。因而,人们往往用“昙花一现”来比喻稀有事物或显赫人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似文献   

13.
“高贵”这个词在今天各种浮躁喧嚣的媒体上几乎已被用滥。我的心灵日益麻木,面对一些所谓的高贵却怎么感觉也高贵不起来。刘醒龙先生的文章终于让我从麻木中彻底复苏,重新找回了这个词鲜活的生命力。而高贵,也正如刘先生所说,必须有一种滋养它的墒情,但这种墒情在工业化进程上了快车道的今天,更是像金子一样缺乏。  相似文献   

14.
章宇 《阅读与鉴赏》2005,20(7):63-64
茅盾先生20年代末流亡日本期间,曾写过一批散文。其中发表于1929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的是一篇不足700字的随笔《卖豆腐的哨子》。  相似文献   

15.
16.
初见题目,只觉平常,料定其内容无非是赞颂父爱如山之类。果不其然,“他”身心俱冷,向老僧求助,老僧以三问重新唤起了“他”对父爱的感知。这些内容,虽表述形式新颖,但均在意料之中,按常理,接下来应写“他”就此幡然悔悟,重新感受父爱,重扬生活风帆。可是,作者笔锋却陡然一转,用老僧的一问和“他”的一悟,逼出这样一个主题:父母的爱,虽至真至深,而我们往往会漠视它,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真是语出惊人,“像重锤敲击”着“心灵”,使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我满含热泪读着这篇长达五千字的真情故事——《卖米》。  相似文献   

18.
误会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而且算得上是常见的现象,平时并不太让人注意,但把这种现象用到写作之中,就能成为一种方法,一种让章起伏跌宕,趣味深长的写作方法。把握好误会,让当事人按误会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常写常新的话题,多少年来.母爱在无数作家乃至普通人的笔下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或温和慈爱,或体惜入微.或循循善诱.或讷于言辞……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孟母可三迁,岳母有刺字。欧阳修之母有画荻教子……世间有多少个子女。就会有多少令人动容的母亲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一棵野豆秧》是一篇耐人咀嚼的文章,作品展现了野豆秧那令人敬畏的生命力,作者在热情讴歌这一高原精灵的同时,也告戒人们热爱自然、关爱生命。更启发人们去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