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电瓷总厂托儿所的杨秀英、刘玉兰丧尽天良,肆意摧残幼儿,心毒手狠,骇人听闻,受到法律制裁,罪有应得。一切残害、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的行为都是绝不容许的。各地幼托部门和单位都应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颁布的“规程”是一个跨世纪的法律文件,与试行稿相比,虽然修改不大,但更具有权威性和可行性。 “规程”的试行稿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为“严禁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现改为“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并把它单列成一条移到总则  相似文献   

3.
古代时期,人们对体罚的接受程度很高,惩罚在很多时候都是以体罚的形式出现。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体罚的弊端逐渐为人所知,中外各国都开始逐渐禁止体罚儿童。体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还会引发新的问题行为。但实际上幼儿园中的体罚现象依然存在。幼儿教师对体罚和惩罚的认知不到位是此问题频发的缘由之一。划清体罚与惩罚之间的界线,正确使用惩罚,普及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体罚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减少幼儿园体罚儿童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让每个幼儿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才智充分发展 ,对培养新世纪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奉献爱心。 尊重儿童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关注的焦点。然而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尚存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 ,认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绝对权威的。对幼儿常常动不动就板起脸训斥、罚站、不准参加活动 ,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有的教师无视幼儿的人格尊严 ,当着全班幼儿或家长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 ,讽刺、讥笑、挖苦幼儿 ,给幼儿取侮辱性绰号等 ,导致幼儿产生畏缩、懦弱、冷漠、自卑或强烈逆反的心理 ,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其实 ,一个在幼…  相似文献   

5.
自信与尊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时,我注意到,这一文件比起原来的试行稿又有两处重要的改动。一处是总则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增加了“自信”;另一处是试行稿第二十五条第二段“严禁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被提到了总则第六条,并改为“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在培养目标中增加“自信”,在基本观念上明确提出尊重幼儿人格,这应当说是我国幼教法规在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谈到"体罚"、"变相体罚"或"适度体罚",不禁联想到关于幼儿纪律教育的问题.因为,成人对孩子实施惩罚时往往是基于孩子不守纪律.很显然.遵纪守法是公民素质的重要表现,而体罚、变相体罚、适度体罚等是不可能真正造就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的.只有坚持正面教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7.
黄英 《教育导刊》2004,(14):23-25
我们把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发生的任何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损害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当前,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心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与体罚相比,对幼儿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8.
尊重是维系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绝不轻言或盲目训斥幼儿:“你真笨”、“你真没用”、“你真差劲”等一些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简单、粗暴甚至侮辱性的语言,不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努力培养每一个孩子独立完整的人格和尊严;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有的幼儿园还相当严重。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①坐高椅;②夹嘴巴;③揪耳朵(或小辫、头颈);④立壁角;⑤关禁闭;⑥罚睡觉;⑦打手心;⑧罚劳动;⑨撵出去;⑩“自罚自”。至于讽刺、训斥、漫骂、吓唬和拧一把、踢一脚、拉一下,就更普遍了。幼儿园中这些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很不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奖惩手段的运用似乎已司空见惯 (注:这里所说的惩罚手段是对幼儿的缺点、错误的处理,如暂时限制幼儿的某种行动等,只是体现惩罚的精神,绝对不是对幼儿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而奖惩手段对于培养幼儿常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游戏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奖惩手段对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  一、游戏前的奖惩性暗示,抑制了幼儿的创造性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取得观摩游戏的成功,教师在游戏前一再强调“今天哪个小朋友玩得…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专家提倡教育幼儿应以奖励为主,反对体罚。然而,“心罚”成了继体罚后又一教育误区。所谓“心罚”,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  相似文献   

12.
黄英 《山东教育》2004,(17):49-50
在当前的教育中,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对幼儿的另一种惩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对幼儿的冷漠、歧视、人格侮辱及权利剥夺等。我们把这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与体罚相比,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这也正是其对幼儿产生伤害的致命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把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发生的任何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损害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当前,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心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与体罚相比,对幼儿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心罚的表现在幼儿教育中,常见的心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对幼儿的忽视、冷漠与拒绝。常见于教师对残障、能力落后、性格内向、少语幼儿的忽视,对顽皮捣蛋、行为好动幼儿的孤立,对长相丑陋幼儿的冷落、疏远等。同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幼儿教育各有特点。在此,我想从几个大的方面来比较两国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差异。一、教育观念上日本提倡将幼儿作为社会的一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提倡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和亲近,并将这一观念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伙伴、指导者和帮助者。幼儿园不论开展什么活动,教师总是一切从幼儿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在幼儿园,不允许、也看不见对幼儿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近十年来,我国一直重视转变教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师论及惩罚 ,如临大敌 ,避之唯恐不及。毋庸置疑 ,对幼儿的教育应以正面强化为主 ,然而在现实中 ,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身上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不健康的个性常常带给施教者诸多的困惑和烦恼 :极端自我中心、乱发脾气、不讲礼貌、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针对幼儿反复出现的不当行为 ,笔者认为 ,不妨给予适当的惩罚。当然惩罚绝不包含体罚 ,体罚的弊端无需赘述 ,必须杜绝。这里的惩罚是指幼儿在一定情境下产生某种不当行为时 ,让其承受适当的不愉快刺激或撤除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比如在图书角 ,幼儿甲故意将书本撕破 ,教师便拿来纸和胶…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教育中,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对幼儿的另一种惩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对幼儿的冷漠、歧视、人格侮辱及权利剥夺等我们把这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与体罚相比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这也正是其对幼儿产生伤害的致命之处。一、心罚的表现在幼儿教育中,常见的心理惩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对幼儿的忽视、冷漠与拒绝。教师对幼儿有意无意的忽视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  相似文献   

17.
正确面对惩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惩罚教育就容易使人联想到“辱骂、体罚、虐待”等粗暴手段,其实这是对惩罚教育的误解。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人身的伤害和精神的折磨,而惩罚是一种教育,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它的前提是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过失性行为的补偿而受到教育。如果说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行为的话,那么,惩罚教育对于抑制和规范人的消极行为则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两种教育方法互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发展。一、惩罚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散步是幼儿园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形式。经常散步会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自然,扩大视野,愉悦身心,有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却把它作为一种体罚幼儿的手  相似文献   

19.
论幼儿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由于观念滞后、法制不健全、部分教师素质较低等诸多原因,幼儿的人格权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漠视甚至践踏.如,对儿童进行辱骂、恶意比喻、恐吓威胁、无端指责,禁止与同伴说话,剥夺儿童的游戏等.对于这些伤害现象,有研究者称为"心罚"."心罚是直接指向儿童心灵的惩罚.它可能是为了避免因体罚遭受谴责而采取的隐蔽行为,也可能是因体罚无效而采取的新的惩罚行为."[1]与体罚相比,心罚对幼儿的摧残具有无意识、内隐性、滞后性等特点,其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心罚的理解有必要从侵犯幼儿人格权的角度引起警惕.否则,有悖教育所提倡的民主精神和爱的神圣信念,不利于幼儿教育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发生在广州天河区新燕幼儿园虐童事件再次震动了社会,30岁的女幼师,发狠大力掌掴班上的一名男童小星(化名),致其脸上、臀部多处软组织挫伤。只要我们随手点击搜索引擎输入“教师虐待幼儿”的相关字眼,都可以看到近年来诸多有关幼师虐待、体罚幼儿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