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历朝历代都建立有庞大完备的职官系统。职官就是古代文武百官的通称,职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秦统一中国后,职官制度逐渐完备,随着封建王朝的延续,中国职官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职官制度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朝代的职官制度如何体现出封建统治的水平,通过它可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学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官职名称,但解释不细,有的还没作解释,下面谨就此作一点粗浅的阐释。(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相似文献   

2.
张崇善 《语文知识》2000,(7):F003-F004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涉及了许多古代职官升迁的文化常识。为了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方便,这里把课文中有关古代职官升迁的一些文化常识整理出来加以解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栗霞 《湖南教育》2006,(8):42-42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一套好教材,但其中有关古代诗文的个别注释,其准确性似有可商榷之处,兹就七一九年级课本的几处注释提出一己之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及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中官员的升迁、降黜就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职官的变动都有一些专门用语深深地刻印在语言中,我们对这些用语进行一番较系统的训释,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勇 《学语文》2003,(1):26-26
初中语文第三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笔者在教读时,感觉到课本对此文的注释有两个失当之处: 1.虽注但不确切。课本对《尔雅》的注释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作品。这条注释忽略了《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间谍"的身影。夏朝"女艾间浇"之后,中国古代的间谍们就一直未停止他们的活动,而且几乎每个朝代都曾设置过一些专门的职官和间谍机构来进行侦察间谍活动。中国古代间谍也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史学界对"中国古代间谍"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却很有限,对间谍职官及其机构的设置的研究则更少。本文主要是按时间顺序,对各朝各代有关的间谍职官及其机构进行系统归纳、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总结中国古代间谍机构的总体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讨论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发表了好多有创见的、发人深思的论著。关于奴隶社会是否为各国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了古代原始公社制崩溃后,可以过渡到奴隶制社会,也可以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论断。这些同志认为在古代之初,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并不存在先后承转关系,没有一定的先后之分,两者是可以并行发展的(以下简称“并行发展说”。)  相似文献   

8.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9.
对初中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人教版课本文言文注释的质疑,结合古代相关典籍及文献资料,重点就"素琴""泯然""得无""固"等值得商榷的文言文注释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言文中,涉及到不少古代乐器,但注释过于简略。为了对这些古代乐器有更多的了解,我翻阅了有关资料,并加以辑录。现将它奉献给大家,也许有些用处。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有“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句。课本注为“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显然,“有”字未作交代。“有”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按《辞海》“有”通“友”。友,亲善也,是动词。此句可译为“有的亲善那边,有的亲善这边。”文言“有”字是个使用较频繁而又易为人们忽视的字。高中第二册文言课文中,“有”字出现105次。课本只注释了三个而且都是“通又”的重复注释。笔者以为,“有”为动词,作谓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发生”、“产生”、“得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现代语文》2006,(8):92-93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初中语文课本是一套比较受欢迎的教材,它所解释的古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部分是正确的,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就初一至初三语文课本中被训释的通假字和古今字为例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3.
《水浒》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初中第一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第一册)、《智取生辰纲》(高中第二册)。课本为其中名物制度、宋元口语所加的注释,有的未必确切,有的不大明了,现在谨就所见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作一些补充说明。当然,课本注释必须浅显、简明;这里仅仅为了榷疑、阐说,笔墨不免多化一些。当否还请同志们赐教。属于名物制度的,需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小种经略相公”的注释。课本注云: [小种(chong)经略相(xiang)公]指北  相似文献   

14.
阅读我国古代典籍,常常要接触到古代帝王的称谓。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帝王的称谓很多,叫法各异,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涵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有的是帝王自身所谓的“谦辞”;有的称谓可以普遍使用;有的称谓却只能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使用,有的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历代统治为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十分重视对作为统治机器的官吏的铨选和控制、管理,并创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官吏管理制度。保举连坐即是其中之一。保举连坐制度是我国古代保举人才与连坐思想的合璧之作。从秦朝开始,直至清朝,这一制度都有立法规定,但具体的连坐方法有所不同。历代统治都较重视对这一制度的贯彻实施。保举连坐制度在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以及干部铨选也有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文中“牙城”一词未作注释,众说纷纭。有的解为“月牙形的城”,有的解成“城垛象犬牙,故名牙城”,或“里城的内城”.这些解释都欠妥,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发端于原始的技能传授,在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不断变更后逐渐发展和完善。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状况、社会状态和发展要求培植和造就了形式多样、途径各异的职业教育。无论是作为官方职业教育的设官教民、职官科技教育、艺徒教育、职业专门学校,还是作为非官方职业教育途径的私学和私人授徒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们都对承袭专业技术、繁荣地方经济,增进教育普及,促进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四年制课本第四册《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课文注释是:船顶很平.背,脊背.这里指船顶.与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核舟记》赏析(隋树森《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其船背稍夷"也作了分析,"船背"一词,现语文课本加了注释.有的旧语文课本把它注为"船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历代均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个朝代也常有种种变化。秦汉以前,我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官制,把官吏分为中央官和地方官两类。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以后历代虽有变化,但两千年来大致是以秦汉官制作为基础发展演变的。下面就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些古代职官。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到周本淳教授审订,周慎钦、冯永安编著的《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曲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书,我认为,这是一本对初中语文教学和学习都很有帮助的好书。读书对现行部编初中语文课本中古代的96首诗词曲以及同课文中引用的名句有关的44首诗词,全部作了准确的注释订补和精当的评点介绍。其注释、说明能够在表层注释的基础上向深层掘进,在众说纷纭的争辩中抓住基本的解释,在拾遗补缺的层面上为进一步地鉴赏、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