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鸿志 《甘肃教育》2002,(10):35-35
审题能力就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如果对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要解决的目标分析理解透了,特别是对有些问题的隐含条件掌握清楚了,解答问题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力学部份经常遇到物体与弹簧分离的题型。由于学生对运动过程不清楚,分离条件不知道,从而造成错误结果。  相似文献   

3.
季贞莲 《陕西教育》2007,(10):36-36
一、加强语言训练,重点理解题意 让每个学生读读说说,这是帮助学生懈应用题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不但要指导读题,理解题意而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题。让学生读题后对题目的理解进行交流,提出读题时存在的疑问。其中,要求学生能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探讨同学们提出的疑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同学回答进行评价。组织这一系列语言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为顺利解应用题作好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显色偏振     
光产生干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而其中的“振动方向一致”这一条件难于理解,通过对显色偏振的讨论,对光的这一干涉条件就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通过科学的抽象、剔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清楚物理模型的相对性及适应条件,区分表面相似而本质不同的物理模型,善于将一个复杂的物理模型等效为若干简单的模型,就能正确、简捷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虞明 《教学月刊》2006,(2):60-61
审题就是从题目中提取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判定,搞清物理情境,明确物理过程,寻找出对应的物理规律。在审题时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读题目。拿到题目后,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先看插图、再看情景;其次审题目,就是审条件和目标,寻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从而挖掘出隐含条件。读、审的实质是寻找解题的信息,形成解题的出发点。审题程序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隐含条件呢?所谓隐含条件是指数学问题中那些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或从题设中不断挖掘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和变形而重新发现的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保斌 《小学生》2010,(11):26-27
我校地处南通市的最西端,与船闸为邻,近年来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船民子女的比例更是达到85%。由于转学前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等和本地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船民孩子的写作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平时见的不多,听的不多,读的也不多,造成船民孩子知识面狭窄,生活内容单一。  相似文献   

9.
<正>一些中考物理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上存在问题。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高一物理难学,对学生而言,难就难在:1.上课有时听不懂。2.读不懂题目的意思或找不出题目的隐含条件。3.对物理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搞不清楚。4.教师分析能听懂,但是自己做题就不行。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在贫穷的山区,家庭条件异常艰苦。初中毕业后,我没有机会读高中,只上了一所中专。  相似文献   

11.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养成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要注意从题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舍去题目多给的已知条件,如画等效电路图时去掉处于断路和短路状态的电阻:在研究电子、粒子等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时,忽略电荷间的库仑力、万有引力及电子、质子等的重力。这些因紊对所求的结果没有多大影响.如果考虑,就给计算带来较大的麻烦.抓住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准确地发掘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就能正确、迅速、合理地获得解答.条件比较难寻的命题,往往给学生以“条件不足”的假象,使学生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为此,必须反复读题、审题,综观全局,重点推敲,从命题的字里行间找出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利用这些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我们探讨挖掘问题中隐含条件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解答物理问题时,常常因为问题所给予的条件散乱无序,看似与解题目标无任何联系而卡壳.这里分析解答2个问题,期望同学们能认真挖掘问题的条件,从散乱、没有联系的感觉中走出,发现条件中的“序”,找到条件与目标间的联系,去征服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课外阅读是最经常的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强阅读指导。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唱好“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促学生多读”三部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史秀荣 《辅导员》2013,(21):20-21
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才能把想要说的内容说清楚。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的文章,会让读的人不知道你究竟想说什么内容。那么怎样才能把想说的内容说清楚呢?运用‘总一分一总”的作文结构法不仅让你在写作文的时候把想说的内容说清楚,而且文章读起来也有条有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吧!  相似文献   

16.
杨敏 《中学理科》2006,(7):25-27
解数学题时,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文字不多,而且连接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不是很明确时,解题真的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通过认真读题,审题、联想,深层次挖掘隐含条件,通过转换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或把它们整体迁移到一个我们已经熟悉的基本模式中,为求解创设了合适的情境,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立案条件是立案阶段的核心问题,它不仅涉及立案标准的把握和追诉范围的确定,而且对立案阶段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也将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从分析现行立案条件的缺陷入手,找出现行立案条件在事实和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以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过程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旨在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经过积极实践,笔者把"读、查、问、写"确立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四大法宝。一、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  相似文献   

19.
条件的解读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对问题的条件进行识读、分析、加工,这些工作我们称为条件的解读,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条件分析"有过论述,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学数学的实际,试着作进一步的分析.条件解读的几个有效性原则对问题的条件解读,我们需要关注解读的有效性,不能"乱读",为此,我们应遵循下列原则.  相似文献   

20.
习作要求:读下面的信,讨论信中提出的问题,再给那位同学写封回信,帮她解决遇到的烦恼。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