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声×气"     
“×声×气”这种格式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是同一个语素的很多,有名词性、动词性、象声词性、副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更常见;前后两个“×”虽是同一词性但不是同一语素的也有不少,还有前后两个“×”不属同一词性的语素的;同“×里×气”格式一样,“×声×气”绝大多数表贬义,表中性的很少,表褒义的更少,因此它多为形容词。“×声×气”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而以作状语的为最常见,作定语的次之。  相似文献   

2.
①值此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日子,年轻的朋友,你读了这本小册子,你掂出了这其中的分量吗?(《中国有个毛泽东》P296.江西人民出版社93年版)②……用我们这支愚拙的笔,纯真的情,熔铸成《中国有个毛泽东》,在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献给我们的青年朋友们。(同上书P297)上面两个句子,都是说毛泽东出生100周年,但一个用“诞生”,一个用“诞辰”。从词性上讲,“诞生”是动词,“诞辰”是名词。显然,上  相似文献   

3.
“教师”和“老师”两词,内涵和外延颇多差互、交错之处。就《辞海》的解释而言,“教师”亦称“教员”,指“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老师”是“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似乎二者只有中性和褒义的感情色彩的差别。但细加推敲,二者在构成方式、语义特征、语用价值等方面都有差别。从构成方式上看,二者都是双音节名词,但语素的性质和意义有所不同。”教师”由实语素(动语素)加虚语素构成,“老师”由虚语素加实语素(名语素)构成。“师”在古代本为名词,指“老师”(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现代由于双音化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辰”(chén)是一个调皮鬼,受尽了人们的宠爱。它一出生就被排在地支的第五位,被委派统管日、月、星。十二生肖中,人们也给了“辰”一席之地,美其名日“龙”。封建帝王以“龙”自居,想沾点“辰”的瑞气(指吉祥之气),把它请进“宀”里,构成“宸”(chén),皇帝称自己的寝宫为“宸居”,叫自己的文章为“宸章”。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的“乎”是一个常见的虚词,它的作用主要有三:其一、作语气词,主要用于句子末尾或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其二、作介词,主要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者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于”。其三、作语素,与其它语素合起来构词。  相似文献   

6.
“辰”(chén)是一个顽皮鬼,它受尽了人们的宠爱。它一出生就被排在地支的第五位,被委派统管日、月、星。十二生肖中,人们也给了“辰”一席之地,美其名曰“龙”。封建帝王以“龙”自居,想沾点“辰”的瑞气,把它请进“宀”里,构成“宸”(chén),称自己的寝宫为“宸居”,叫自己的文章为“宸章”。“辰”顽皮又可爱。有时,“辰”在脚下踩住一条“虫”,摇身变作“蜃”(shèn),忽而变个海中大蛤蜊(蜃)让。””人瞧,忽而幻化作海市蜃楼骗骗人。有时,“辰”头顶太阳(日)变成“晨”(chén),给人送来“晨曦”与光明。有时…  相似文献   

7.
所谓(V+N)+NP_2结构,指的就是“扎根边疆”这样的结构体。我们以“V”表示动词性语素,以“N”表示名词性语素,以“NP_2”表示名词或词组。(V+N)+NP_2结构,基本上是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先组成动词,然后再带宾语,构成“扎根边疆”“出口蘑菇”“出席会议”、“动员群众”、“起草发言稿”这样的结构体。这种结构体,目前,无论口语也好,书面语也好,都经常出现,特别是报刊杂志上时有所见,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引言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汇单位”(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第402页)。所谓“最小的语法单位”、“语汇单位”,并不意味着它的内部不会再出现变异。从语音形式说,有的语素由于不同的分布形成不同的语素变体(如双音节语素“蝴蝶、蚂蚁”在“粉蝶、蚁蚕”等词中的语素变体是单音节的“蝶、蚁”)。从语义和功能来说,多义语素的不同义项语义和功能当然是有所不同的;在同一义项(包括单义语素的唯一义项和多义语素的某一义项)的范围内,一个语素出现在不同的合成词中的  相似文献   

9.
“摸索”与“探索”是一对近义词,日常使用频率较高,且常被混用。初看似可等同,细究则用法殊异。下面试就两词差异,从几方面作一“探索”,以资辨别运用。一从不同语素上看词义侧重从词的构成上看,两词均有共同语素“索”。故两词均有“寻找”义。不同语素是“摸”和“探”。依《现代汉语词典》,“摸”的可比义项为:①试着了解,试着做;②在黑暗中行动,在  相似文献   

10.
语法结构:又称“语法构造”。1),指语言的整个语法系统。2),指语法方面的各种结构。作这种解释时,又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语法结构的结构体;二是指语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语法单位: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语素、词、短语、句子都是音义的结合作,都是语法单位。传统语法学以句子为最大的语法单位。现在有些语法学者主张语法学应该研究大于句子的单位(屯称句群或旬组)。如《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就把现代汉语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语法结构与语法单位《汉语语法修辞词典》  相似文献   

11.
反义语素在反义词里出现的位置不同,就形成了它们在反义词中多种不同的分布格式。与这些不同格式相关的反义词在结构方式和构成“格”上都各有特点。反义语素的分布格式对反义词的结构和构成“格”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先生”作为一种称谓,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指的对象不尽相同。“先生”的字面意思是“先”“生”两个语素意义的结合,即“始生子”。《诗·大雅·生民》: “诞称厥月,先生如达。”朱熹集传: “先生,首生也。”“先生”由其“首生”之义引申用来指父兄。《礼仪·有司》:“其先生之(?)(郑玄注:(?),俎也),折胁一。”郑玄注: “先生,谓父兄。”意思是有  相似文献   

13.
初中“新语法”教材中关于“语素”有这样一个判断:“多音节语素都是音译的外来词。”这是一个不正确的判断。第一,它的“主词”和“宾词”配搭不当。主词是“……语素”,宾词是“……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就象“空心砖都是手砌的墙”说不通一样,“……语素都是……词”也是说不通的。说这个判断不正确的第二个原因是:“量词”使用不当。从语源方面看,现代汉语中的多音节语素主要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汉语固有的多音节语  相似文献   

14.
语素是汉语里最小的语言单位 ,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原来叫“词素” ,后来吕叔湘先生认为应当叫“语素” ,原因是 :叫“词素”似乎是颠倒了“语素”与“词”的位置 ,给人的感觉是先有“词”后有“词素”。关于语素的分类 ,从专家语法角度讲 ,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 ;从教学语法角度讲 ,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是说法不一 ,甚至有的教材在这个问题上自相矛盾 ,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不想探究语素的源流、廓清语素的含义 ,而是仅就语素的分类问题做一简单的梳理 ,并就教于大方之家。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言是一个层级装…  相似文献   

15.
古汉沿“×之谓”式和“×之谓×”式,是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宾+之+动”,后者是“主+之+动-宾”。确定主语或宾语,庖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不能认为凡施事就一定是主语,凡受事就一定是宾语。两式的“之”字,均为指示代词,起复指作用,作被复指词语的同位语;被复指的词语是宾语,“之”就是宾语;被复指的词语足主语,“之”就是主语;以前所说“之”是宾语前置标志的说法应当修正。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词缀?目前公认的几条标准是:(一)同别的语素组词时位置固定。如,只能在前或只能在后,也就是定位语素。(二)在构词中经常具有类化作用,能标志词的语法功能。例如,凡是带“头”、“子”词缀的词一般都是名词;凡是带有“化”缀的词一般都是动词。(三)意义较抽象概括,是实语素意义虚化的结果。有些词缀仍带有一些词汇意义,主要指附加意义(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属相,每个中国人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属相。12生肖是指用来标记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使用。这十二种动物是:鼠(子)、牛(丑)、虎(寅)、兔(卯)、龙(辰)、蛇(巳)、马(午)、羊(未)、猴(申)、鸡(酉)、狗(戌)、猪(亥)。这十二种动物轮流值年,如果你生在龙年,你的生肖就是龙;你生在虎年,  相似文献   

18.
“唯谓形容词”应该是只作谓语的形容词,但目前论著中论说的“唯谓形容词”都不“只作谓语”,其中一部分或为动词,或为语素,或为成语中的一部分,其余的虽说都是形容词,但却可以作中心语、作补语、作状语,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唯谓形容词。从目前已有资料来看,“唯谓形容词”的存在是大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语义指向分析和平行变换验察发现,名量词同它所修饰的名词密切关联,可指代该名词,作为动词的受事成分,是非典型的宾语,即准宾语。时量词和动量词与典型述补结构在语义和形式上有典型的一致关系,在表示数量实指意义时通常作补语,而“一量”与“否定语素”组成稳定的否定结构表遍指否定意义,在(“S)+一+动量/时量(名)+(语气副词)+否定语素......+(动词)”格式中,它们共同修饰动词,在该特定结构中作状语。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的日子里。我发现学校挂出的横幅上,学生的作文中,甚至名家报刊上,“诞辰”和“诞生”两个词互用。可以吗? ——一读者 确实,“诞辰”和“诞生”这两个词容易混淆,以至出现误用。其实,这两个词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