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经常听到"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说法,意为虽然是亲兄弟,但彼此之间的品性、爱好仍大有不同。龙生九子的"九"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一种虚指,表示很多的意思。关于龙生九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杨慎的《升庵外集》中这样记载:龙生九子,九子形貌各异,都不太像龙。老大叫赑屃(bìxì),我们经常看到的驮着石碑的大龟就是它,因为它喜好负重;老二叫螭(chī)吻,爱四处张望,于是被人们用来装饰建筑,常见的如  相似文献   

2.
龙之九子     
东日 《同学少年》2009,(9):52-52
"龙生九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但这九子究竟是哪几种动物呢?明朝李东阳在《怀麓堂集》中记载如下:赑屃(bi xi):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  相似文献   

3.
《清史稿》和《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两种书都谈到了新科进士的授职情况,前者较为简要且有缺漏,后者较为详尽。然而,尤其是《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在同治和光绪时期所授职"知县"和"内阁中书"的记载上有不当之处。此外,该书对现任官员考中进士后授职情况的记载也不甚完备。对此,论文利用《清代朱卷集成》中丰富的进士履历予以一一指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秦"字的由来秦始皇赢政统一全国后,重立国号时动了很多脑筋。有一天,他问部下:"开天辟地以来,谁的功绩最大,史书上有无记载?"有一官员答:"从开天辟地,功过是非都记载在《春秋》中。"赢政一昕特别高兴,说:"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占《春秋》各一半,定国号吧。  相似文献   

5.
王维"接受伪署"考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在安史乱期降伪并"接受伪署",被后人如朱熹等认为是其人生中的一大污点.但近年来有论者就此事进行"翻案",并对两《唐书》中关于此事的记载进行直接否认.文章着眼于史料记载与王维文章两个方面,对王维的"受伪职"一事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翔实考察,以证明王维的"接受伪署"乃确凿可靠之史实.现存王维集中的有关文章表明."贼平后"的王维对其"接受伪署"一事,乃是深感痛心而予以时时自责的.  相似文献   

6.
徐应秋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何况来自不同家庭中的万千大众。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个班级中,难免会有一些"后进生"。面对课改新形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说"禅"     
罗朝英 《现代语文》2006,(8):121-122
今"禅"为一个多音多义字,"禅"的读音有三种:shan(去声)时战切、去、缐韵;chan(阳平)时连切、平、仙韵;tan(阳平).在<说文解字>中,只记载着:shan(去声);在<康熙字典><辞海>中,记载的读音为两种,一为chan(阳平)音,一为shan(去声)音;而在<汉语大字典>中记载有三种读音,一为shan(去声)音,一为chan(阳平)音,一为tan(阳平)音.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听到“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说法,意为虽然是亲兄弟,但彼此之间的品性、爱好仍大有不同。龙生九子的“九”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一种虚指,表示很多的意思。关于龙生九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名人故事题材类异彩纷呈,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此类题材作文在近几年高考中,不断获得高分,很有必要进行一下总结探讨."名人",既包括历史人、物,也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于他们,史书记载或作品叙述过程中均会留下许多"空白",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挖掘的空间.因此,捕捉到这些"闪光处",进行足够的思维扩张,就可以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汪遵"幼为小吏"的记载,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此记载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所颁布的敕令相矛盾,并由此认为此记载不可信,通过对汪遵"幼为小吏"之说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不能否定《唐摭言》关于汪遵"幼为小吏"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一、野人之谜 西藏"野人"之谜历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是"世界四大谜"之一.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在喜马拉雅亚山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并有女性野人抢走当地男人婚配生子之事.已有若干考察队深入藏东考察,但目前野人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2.
读书看报时,常见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这些都是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它们到底有多久时间呢?它个之间是否有差别? 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梵典中找到答案,在《僧只律》中即有这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HAI 《中学生电脑》2022,(1):84-85
玩游戏时,干不过大"BOSS"了,面对任务手足无措了,我们只需要上网输入关键词,搜寻相关攻略就行.你以为这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玩家服务?那就太小看咱们的祖先了.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游戏"攻略". 2019年,国家考古队在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中发掘出土了5200枚简牍,其中有上千枚竹简记载的都是"六博棋"的行棋口诀,算得上...  相似文献   

14.
明代大学士彭时,是正统十三年状元,又是有明一代164位内阁大学士之一。但是.关于彭时的生卒年,就有几种不同的记载。本以历史献为依据.对彭时的生卒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辨证,得出了翔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成语"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人们常常把"饮鸩止渴"的鸩径自当做种毒酒来理解,虽然没有什么错,但是也是不准确的. 鸩是一种鸟,又叫同力鸟,黑身赤目,足有三趾,紫绿色的羽毛和粪便中含有剧毒,羽毛在酒中浸泡一段时间,酒就变成了毒酒,无色无味,名为"鸩酒".喝了鸩酒的人,顷刻间白眼朝天,身打寒战,如同大醉,心里明白却说不出话,接着五脏俱溃,神经麻痹,闭上眼睛就死了.鸩酒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常可以看到史书上赏赐鸩酒的记载,皇宫内部的血腥谋杀也以鸩酒为上选.  相似文献   

16.
彝文古籍记载有最古老的文化内涵,是蕴藏中华远古文明的另一宝库.但因各地彝族早期就习惯按自己所操方音口语,混用同音字、多形字写作或抄誊,形成各地"书不同文".严重地障碍了民族语言文字的交流与传承.因而必须对彝文古籍进行"深层次研究".在确切落实其记载内容的条件下,将滇、川、黔、桂超方言通用彝文,代换原书中同音混用字或多形混用字,这样在各地彝文古籍中实现"书同文".对这一重大事业,要高瞻远瞩,克服自私保守,与时俱进.在实现"书同文"之后,原同音字、多形字混用的彝文本,与换上超方言通彝文的新本,长期并存,以备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释"谩詑"     
东汉扬雄<方言>中有"谩詑"一词,义为欺诈.其组成语素"谩"和"詑"均为"欺诈"义.<方言笺疏>中记载的"訑谩、谩訑、譠谩、诞谩、谩佗、谩他、忚"等,都是与谩詑有关的一系列合成词.  相似文献   

18.
孙寅生 《历史学习》2005,(12):23-23
在笔者接触到的中国近代史专著和高校、中学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对清末成立的“皇族内阁”中的皇族所占人数说法不一,有5人说和7人说。如中华书局版(第四版)李侃等著的高校教材《中国近代史》:“1911年5月,载沣颁布新内阁官制,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由内阁总理、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充任国务大臣,总揽政务,组成所谓‘责任内阁’。国务大臣共13人……(皇族)占了5人。这届内阁于是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人教版高中统一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对“皇族内阁”(阅读课)形成表述如下:“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提出 "对话教育"大约是近几年兴起的概念,但其实对话教学却早已存在.在西方,最早的实践者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认为,学习是在探究真理的老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中形成的.在东方,<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师生问的对话就反映了对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对联游戏,下联对句与上联出句在字词方面对仗工整,但内容却完全不相洽,必须另作解释,才能悟出它的双关含义,人们称之"无情对"。宋朝龚明之的《中吴纪闻》记载了这么回事:有位塾(shu)师叶先生出上联"鸡冠花未放",有人趣对"狗尾草先生"。用"狗尾草"来对"鸡冠花"。十分工整;以"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