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学是人生的基石,"六年影响一生"。小学教育最应该留给孩子的是什么?是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和宽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帮孩子播种美好梦想的种子。"有梦有行才有远方。"这也是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师生形成的课程建设共识。在形成全校大的课程共识后,着手开发设计德育系列课程。  相似文献   

2.
国际技术教育课程评价:困境、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技术教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领域,其课程评价日益成为一个共同的焦点问题。技术教育课程应该由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怎样评价?有哪些合适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别国及地区的实践考察,技术教育课程评价应积极建立基于"专业"与标准的国家质量监测体系,努力寻求适合"技术"自身特性的多元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改推行以来,校本课程开发日益为大家所熟悉,那么差异教育视域中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怎样的?本文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就差异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与意义;差异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与内容;差异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问题作了简要的梳理介绍。  相似文献   

4.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某“985”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X大学研究生的课程满意度较低并且课程因素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年级差异。课程种类丰富性、课程内容前沿性、课程授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课程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根本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充分实现大学生专业价值,促进文化繁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为...  相似文献   

6.
在终身学习的社会里,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职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为了实现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实施人格本位课程.在设置高职人格本位课程时,应该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强化实训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应该突出综合化和基础性,突出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是一种人的养成活动,其关乎人的生命成长和美好人生。作为教育的一种空间形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构成了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在谈及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主题时,实际上指涉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美好期许。教育关涉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为己之学的活动。我们期待着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使得自己由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更好的状态,显现出生命的应有气象和本真样态,达至生命的妥帖地安顿而在现实中,有知识而无文化的人的培养,是人们对于教育的一种不满和抱怨为此,对于教育中人的培养问题,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回到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是什么,我们究竞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同时,随着人们对优质学校教育的现实欲求曰渐提升,回到学校教育自身,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教育","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已被教育界奉为圭臬,然而,它在实践中却常常遥不可及。究其原因在于:现代学校的学生是以集合体的方式作为教育对象的,教学以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为依据,课程以人类知识体系自身逻辑为标准;至于适合与否,往往是教师或其他成年人根据学生之外的标准所作的判断,而非学生自己的抉择;这里的"教育"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并非是可操作的东西。事实上,争论者忽略了教育不过是一种课程的功能,不能被直接提供,而必须基于可行的课程来实现。因此,"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含义模糊不清,无法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它应该转化而表述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课程"。为此,在物质丰富时代,政府也有意愿为教育投入大量资源的条件下,学校应该而且能够打造"课程超市",实行选修制与学分制,丰富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方式,从而把选择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由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课程组合,真正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素养与基础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界对教育目的问题的讨论没有间断过。我国教育学著作大都注重研究教育目的,而教学论和课程论著作却只探讨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忽视教育目的。本文结合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出对教育目的的思考必须与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目标关联起来,认为建立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教育目的、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幼教理论界,综合教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倡导和认同,课程综合化似乎已成为幼教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但在实践中,老师们仍有诸多困惑,如:综合的含义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进行综合?综合时怎样处理与各领域教育内容的关系?等等.有些教师盲目综合后,却是忙碌、茫然的结局,因此有人用"盲"、"忙"、"茫"三字来概括综合教育.本文试图通过辨析综合教育的内涵,探讨实施过程中的某些问题,促使更多人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徐倩 《上海教育》2013,(21):35-35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是"通过艺术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综合课程、艺术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学校艺术综合课程发展与建设的新模式、新规律,近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艺术课程与教学高峰论坛"。"我们在已有音乐、美术课程之后,为什么还要开设艺术课程?艺术课程到底是什么,其特征如何?"论坛一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部主任张荫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办学定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向应用型发展,以培养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为目标来进行课程的设置,"2 1 1"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正是适合这样的培养目标的一种课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开放教育中,"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学习者可以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习者可同时选修同一门课程,既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又可以节省教学资源,有效解决基层电大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析"以课程为单元"教学组织模式下的开放教育学习,优化学习者的学习途径,探索一条适合基层电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刘子科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局长中国德育:刘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了解,"多彩教育"是二七区区域教育发展的新亮点。请问"多彩教育"的內涵是什么?具体是怎样实施的呢?刘子科:简单地说,"多彩教育"是二七教育人在长期学习实践后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生成,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位教育参与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各高校的学科专业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呈现方式,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各个大学校园内应该重视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使得各个专业学...  相似文献   

16.
"跟着节气去劳动"课程是依据学校开展的新劳动教育而开发的适合三至六年级使用的劳动教育拓展性课程.其课程内容包括"采来苔藓做盆景""跟着节气种油菜""带着思考种水稻""种棵金橘迎新年"四个项目.课程内容丰富,实施途径行之有效,评价手段多元,极大地优化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同时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办学定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向应用型发展,以培养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为目标来进行课程的设置,"2 1 1"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正是适合这样的培养目标的一种课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靳波 《教书育人》2015,(2):71-72
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出反思。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充满高尚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现实,坚持理想,努力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底气的现代人。一、"人"的教育是落脚点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正>12年前,本着超前的市场意识与寻求适合的教育方式的目的,让"每一个专业创办一个真实对外的校内企业"的专业建设愿景与行动在当时的南京金陵中专落地生根,"综合实践课程"的试点实践由此开启。综合实践课程聚焦师生发展,盘活专业、课程与市场、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变革利器。一、变革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的初心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上有两个出发点:一是面向未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综合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20.
课程内容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因为什么知识能够进入课程、进入课程的是什么知识、体现的是谁的利益在本质上决定了教育要培养的是什么人;或者反过来说,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哪些课程知识来决定的。所以,本文将课程作为政治文本,从这是谁的知识、为什么要选择课程知识、由谁来选择课程知识、如何选择课程知识四个方面探讨了批判理论视域下课程知识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