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茜 《新闻世界》2014,(5):124-125
网络论坛体现着大众文化潜在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而传播的言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网络论坛舆论。本文以天涯论坛为例,重点探讨在网络论坛这个新型的传播渠道中所衍生的网络论坛舆论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论坛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网络群体事件也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面对这些新型的群体事件时,应该思考:它为什么会发生和是怎样发生的;网络在这些事件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传播特点分析——以“家乐福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群体传播一直是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群体具有独特的特征及传播机制,其特殊的传播特性也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一些危害。本文主要以"家乐福事件"为例,围绕网络群体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微笑局长"事件既是一件网络反腐事件,同时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其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前后延续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文章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了各个阶段不同的舆论表现特征和舆论引导的优劣,并就政府治理网络群体事件提出建立政府响应机制、信息公开原则及行政问责机制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霁 《今传媒》2011,(11):99-100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论坛成为集结网民的一种有效方式。从网络维权到网络监督再到公民新闻,论坛促进了舆论的形成与传播,让中国巨大的网民群体从喧嚣逐步走向理性,在意见表达和意见辩论中成长为合格的公民。然而遍布于网络小众化专业论坛却承担起另一种作用——娱乐帮闲,帮助人们丰富娱乐体验,谱写新时代网民的幸福蓝图。本文以柯布手工论坛为例,探究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小众化论坛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0年发生的典型网络事件为参照,对天涯社区的相应议题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和验证了三个理论假设,结论发现:在总体网络议题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并不存在,但是不同议题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差异显著。同时,本文也探讨了时间变量同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间的关系,发现"针对某一议题,随着时间变化,群体极化现象也会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唐英 《视听》2018,(11):129-130
网络以多元的方式汇集不同身份的个体,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群体传播结构。集合行为中的个体,在网络情境模拟的文化制度空间进行非角色、匿名性的间接互动,若群体未遵循现实社会的隐形规则,随着互动活跃程度的提升,群体的盲从性、屈从性、服从性也将被放大。但网络作为一个不断进化的开放系统,对群体互动的规范完善和综合协作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网络群体事件的内涵进行解读的提前下,基于5W传播模式并结合传播的主客体关系,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特性有更加合理、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社群组织方式.本研究对两个亲身参与的个案进行详细考察,观察到,在传统社会网络化再造的过程中,网络群体在技术上获得了平权的同时,也面临着人际距离带来的压力和潜移默化的商业收编.在群体成员的经济独立和主体自觉的引领下,进行着现实的和仪式化的抗争.  相似文献   

10.
黄秋尘 《今传媒》2011,(5):51-52
本文对网络论坛的枪手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结合大众传播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从历史的维度分析了网络枪手的起源,指出网民重要性的提升、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传统传播方式的失效是导致网络枪手产生的三大原因,以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网络枪手的传播对象、传播方式等,认为网络为网络枪手提供了极佳的传播环境,网络枪手可能操控网络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内传播与群际传播生态中呈现出复杂的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而栖息于网络群体传播间的网络舆论在生成机制与效能转化过程中体现出三个重要特点:群体传播中个体交往结构不平衡、意见波聚合与辐射引发舆论“热能--效能”的转化、群体传播中信息博弈呈理性趋向。这三个特点成为我们解读网络舆论独特性与探讨其理性与否的三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张智华  李平 《新闻战线》2020,(21):104-106
网络群体传播已成为一种普遍而基本的传播方式,既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为信息传播拓宽了场域;又节约了传播成本,提升了传播效率。在互联网语境下,只有通过严格的把关与监管治理,才能有效避免传播失序,促进网络节目群体传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互联网作为第四大媒体的兴起,BBS论坛的产生,催生了博客论坛,图书馆学术性博客论坛由于其诸多的积极传播效果.才刚起步就对传统的图书馆学术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现代图书馆学术互动交流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对其传播效果的研究,对于利用好,建设好这一新生事物,促进申西部落后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提高,都非常的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4.
网络“客文化”传播与群体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冬梅 《新闻窗》2009,(2):92-93
“客文化”发端于黑客。黑客是最早出现并用来指代网络群体的称呼,也是最早引进中国的网络群体概念。黑客原指那些对电脑程序有极大兴趣且乐于追根究底的年轻人,他们凭借独立的思维模式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创造出自由、开放、个性化的文化理念。不过,现在有一部分黑客带有较强的攻击色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作为第四大媒体的兴起,BBS论坛的产生,催生了博客论坛,图书馆学术性博客论坛由于其诸多的积极传播效果,才刚起步就对传统的图书馆学术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现代图书馆学术互动交流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对其传播效果的研究,对于利用好,建设好这一新生事物,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提高,都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艾欣怡 《视听》2021,(7):165-166
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普通公众赋权,受众主体地位提升.群体传播视域下,网络热点事件的生成机制为普通人的走红提供了条件、创造了可能,对个体、群体借助互联网群体传播吸引社会注意力、吸纳社会资源具有积极意义.丁真的走红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他的出圈离不开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图书馆学领域的交流除了运用传统方式之外,也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大展异彩。本文在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苏图事件为例,从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层面,分析了图书馆学网络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然 《新闻界》2012,(18):51-55,61
本文利用网络论坛活跃分子的"关注"数据,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论坛活跃分子基于"关注"行为的社交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解析论坛活跃群体关系网络中的权力格局与角色类型。研究发现: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整体呈现出较为扁平与去中心化的结构特征,但网络中仍然存在小规模的围绕某些核心ID的强连带关系圈;不同的论坛活跃分子在活跃群体关系网络中分别扮演着局部核心角色、独立型角色、支柱型角色、依赖型角色以及边缘角色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论坛产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网络论坛中,聚集了大量的人,成为人们网上聚会的场所。通过网络论坛,人们可以随意地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而,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随着网络论坛的发展,其所具备的传播类型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给网络论坛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本文中,分析了网络论坛的多元传播类型,并阐述了在多元传播类型背景之下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多种网络应用方式尤其是微博得以充分运用,这大大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网民的群体意识也得以增强,网络舆情呈现出规模化、强有力的传播态势。同时,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特征,从而往往使网络群体传播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和"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