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的运用。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文豁然贯通。但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一是空问,泛泛而问,所提问题范畴过大学生找不到重点;二是穷问,整节课都是教师发问,学生作答,没有别的形式,只有一问一答;三是浅问,提的问题太浅显、乏味,不够巧妙,学生不动脑筋即可回答,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要做到课堂上提问的有效,对所提问题的合理预设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彩,问得巧妙,问得切题,问得有效呢?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教学法专家卡汉尔曾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因此,我们就应思索我们的课堂上应该提些什么问题,应怎样问,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提问艺术一些,从而使课堂真实一份。一、课堂提问之核心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良  相似文献   

4.
让课堂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也是最为关键的教学方式之一,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我们注意到课堂上不少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虽然肯问,但不善问,缺乏对课堂提问策略、原则的基本把握,不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于此,本文针对课堂提问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问题一:问题缺乏精心设计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重视提问,可有些老师课前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能正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上起课来信口而问,为问而问。结果是缺乏质量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思维的培养无从谈起。有人说,好的提问设计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提…  相似文献   

5.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仍停留在教师设问、学生解答的层面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不愿提;二是,学生不会提;三是,学生不敢提,然后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想提问题、敢提问题、善提问题的能力上,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火种。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问,而且要会问,只有巧妙地进行提问,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并提出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只有让课堂提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有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从提问的效果分:有效的提问;无效的提问;负效提问.高效的课堂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对知识的领悟上.下面是一堂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课堂提问案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为了解决教材中的某一问题,使学生获得某一方面的具体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提问如何“提”在关键处,“问”在要害处,是一门较高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的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课堂的提问适当,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该节课堂的知识。提问要做到"细,准,精,巧",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让学生懂得问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把问题问到关键知识点上,让学生更加关注关键知识点的学习;提问要简要,拒绝复杂的陈述,把问题简单地表述;把问题问得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趣味。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上能够更容易引导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实现优质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思考价值的无效提问还很普遍,有的老师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才提问,提的问题没有任何思考空间,对教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那如何有效提问呢?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特别是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康托尔指出: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成分,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关键。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存在多种误区。应以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征为标准,从整体规划课堂提问,展现思维过程;有效运用元认知提示语;及时分析统整学生的回答;创设有疑而问的情境,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等方面对数学课堂提问进行优化设计,实现提问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周登龙 《考试周刊》2014,(46):39-39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由表层进入深层。文章从问题要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问题要难易适度,有启发性;提问要把握契机,活跃思维;问题要化难为易,深题浅问;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提问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技巧和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使课堂教学富有了生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提问题与教学重点、难点偏离;提问语言不具体、不准确,指向性不明;所提问题过于宽泛,没有梯度,条理不清;  相似文献   

14.
李露茜 《新疆教育》2012,(7):106-107
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提问?课堂上怎样进行提问效果更好?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笔者就课堂提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激发学生问的兴趣,培养学生问的习惯,指导学生问的方法,保证学生问的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思路。注重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问”的方法,展示学生探究学习成果或问题的过程,从而使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的纽带。有价值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探索,实现学习目标,寻求掌握知识的步骤、方法,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一、课堂提问的要求 首先,提问要力求精当。“精”是指精练概括,“当”是适度得当。所提问题,必须为点明教学重点、克服教学难点服务。其次,提问要讲究实效。这就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其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再次,提问要把握时机,问得过早,往往会“一问三不知”,问得过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语课堂提问的原则及要求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孟治荣一、课堂提问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乱提问。2.系统性原则。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启发式,所以经常搞“满堂问”,似乎问得越多就越显得“生动活泼”。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我们觉得提问可以是启发式,有的不一定启发式。如果所提的问题,学生要皱皱眉实,脑子里转几个弯才能想出答案来,而且能从中获得知识,增加智力,这可以称是启发式;如果提的问题直来直去,或问题不明  相似文献   

18.
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前语文课堂好多提问不注意问题间内在的逻辑结构,使提问变成“碎问”和“随意问”.要使语文课堂“生态环保”,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其思维能力,就必须探寻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9.
章如军 《海南教育》2014,(12):41-42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在导的方法上,他说:"一要问,二要指点。"问,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那么,怎样用课堂提问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一、课堂提问要有导向性,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问题的导向性就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意图和目的,通过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维。  相似文献   

20.
<正>提问的无效,提问的随意,提问的专利……教师在课堂如何"问""问什么",不仅是一门技术,更要成为艺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备课中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运用以下四大法则:一、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充满"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所提问题必须紧密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接地气"地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精神振奋,专注于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巩固练习后我提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