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同为使用汉字的国家,遇到地名、人名汉字翻译,其读音一般就按翻译者国家的读音译读之。但是日本地名“新潟”,以前我们都译读为“新泻”,而近年来又改为“新潟”,引起混乱和不便。笔者认为历史上将“新舄”译读为“新泻”,在字源上有其合理性,并非误译,现在也没必要非改正为“新舄”不可,因为“舄”字对一般的中国人来说难认难读。即使要改,也只能由语言文字主管部门作出统一规定,而不能放任自流,造成有的改,有的不改;有的只改读音,不改汉字,有的只改汉字,不改读音这样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2.
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乐乐乐”的人中了状元,主考官传他上殿朝见皇帝,第一次喊他“Lèlèlè”,他不答应;第二次叫他“Yuèyuèyuè”,他也不答应。第三次喊他“Yào yào yào”,他还是不答应。那么,这个人的名字该怎么读呢?原来“乐”是个多音字,它有四种读音,表示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后的“点读练习一”,其中有句云:“是非木柿(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句中“木柿(fèi)”一词是木片的意思。但“柿”字是个错字,读 shì,应写作“柿”(fèi)。“市”和“市”是两个读音不同的部首。“市”读 shì,五笔。它组成的字有柿、铈(均读 shì)等,只有一  相似文献   

4.
所谓异读,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如“骑”既读qí(其),又读jì(济);“乐”既读yuè(钥),又读lè(勒),还读yào(要)等。之所以要异读,是为了区别词性、词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而不是追求读古音。在今天大家都用、都懂的读音,就没有必要去读古音。如“叶公好龙”的“叶”,就无须要读she。为异读而异读,不仅不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反而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今天,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区别词义为了区别词义和词性,有些字往往须异  相似文献   

5.
说“乐”     
“乐”,是个常见的词,但因读音不同而词性不一,因之,在用法上应认真对待。下面分别举例说明。第一,“乐”读“lè”,动词,形容词,作“快乐”“欢乐”讲。是最常见的用法。顺举数例:“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宜尔家室,乐尔妻孥”。《诗经·小雅·棠棣》孔颖达疏:“九族会聚和而甚忻乐也。还有《硕鼠》中的“逝将去汝,适彼乐土”,“逝将去汝,适彼乐国”,“逝将去汝,适彼乐郊”等。再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传》)等等。由“快乐”,“欢乐”之…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11,(6):48-49
问: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的读音,有人说儒家经典中的“乐”字读音都是yu色。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把它读为yue。请问:这个句子中的“乐”到底应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7.
“绿”字有两个读音。字词典中一般规定读“lǜ”时指颜色,而读“lù”,则义同“lǜ”,主要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专有名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简单的字却不易将其在语境中的字音读准。一些汉字因其有不同的字义而产生读音不同。比如下面几句话中的“曾”字,该如何把握它的读音呢?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前赤壁赋》)花底报来开已闹,雨中过了更曾知。(杨万里《病中春雨闻东园花盛》)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王父之考为曾祖(《尔雅·释亲》)以上各句中“曾”的读法为: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这种字通常叫多音字。多音字不同于异读字。异读字虽也一字多读,但这多读是不受语言环境制约的,不管读哪一种音,意义都一样(如“跃”过去是异读字,可yuè、yào两读。今已规范通读为yue)。多音字的“多音”是相对的,是就该字不与别的任何汉字组合而孤独地存在时说的,如果它不负“使命”,表示某一语素并记录和传  相似文献   

10.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娇儿恶卧踏里裂”,对此句中“恶卧”一词,教材及许多选注本均释作“睡相不好”,观此注语,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作“不好”义讲。不妥。按:“恶”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恒见习用之音一是“è”,义为“凶恶”、“丑恶”、“罪大恶极”之“恶”;另一读音为“wù”,有“讨厌、憎恨”义,如“好恶”、“深恶痛绝”。联系前后文,“恶卧”中的“恶”当读音为“wù”,应取义于“讨厌”、“不喜欢”。“恶(wù)卧”意即“讨厌睡卧”、“不喜欢躺卧”。联系它的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这两句实为…  相似文献   

11.
“绿营”一词中的“绿”,有两个读音,一般字词典中规定读“lǜ”时指颜色,而读“lǜ”音时义同“lǜ”,主要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2.
冰华 《湖北教育》2009,(2):60-60
时下,人们常把组织部门的考察人员称之为“伯乐”。这些当“伯乐”者大多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但是在“相马”时,有的业务精通,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对干部考察得比较准,为组织用好干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的由于业务生疏,实际工作经验相对不足,考察中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据其考察结果所用的干部不是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就是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由此可见,要真正当好一个“伯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当“伯乐”者必须具备一定基本素质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测试,从而为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打下基础,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千里马”。  相似文献   

13.
“难”与“血”都是多音字。多音字的选音原则是据词定音”,即根 “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读音。 电视台播音员的读音人们公认是最标准的,可是对“排忧解难”的难字,则有时读为“”阳平( ),又有时读成 nán去声( ),这就使关注 nàn语言规范化的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产生了疑问。 《新华字典》对“难”字的读音规定如下:1.读阳平用于下列四种语义:()不容易,()不大 1 2可能,() 3 使人不好办,( 不好;2.读去声时用 4)两种语义:()灾患、困苦,()诘责。“排忧解 1 2难”的难字是困苦、灾患”之意,具有名词性 …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汉语中,“为”是一词多义,从词类上看它身兼二职,既作实词,又作虚词。用法不同,意义不同,读音也不相同。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知道该字有两个读音,但是在何时读何音却把握不准。对于同一句中的同一个“为”字他们时而读作“wéi”,时而读作“wèi”。为了弄清这个字的读音,笔者在此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15.
小语文知识     
“正月”的读音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这是夏朝就规定的,由于古代帝王易姓受命之日不同,故作为岁首的第一个月也就不同。如商朝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则以十一月为正月,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一月为正月。但这个“正月”的“正”要读成zhēng.而不能读 zhèng。其最初原因据传是秦始皇名字叫赢政,“正”与“政”同音,犯了忌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立即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正(zhēng)月”,这个读音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古代谜语谜语,古代称“度(sōu)辞”,发源于民间口头文学。好的谜语,有启发思路培养智力的作用.古人所作谜语,有的颇具巧思。如:“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打“人”字(“春”少三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多音字编句读”,就是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编进一个句子中,让学生朗读。这种练习形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奇心理。如:乐——音乐(yuè)能给人带来快乐(lè);中——打中(zhòng)了中(zhōng)间那棵树;种一老种(chóng)将麦种(zhǒng)种(zhòng)在田里。经过多次练习,学生能记住很多多音字的读音。有时候,学生遇到了多音字,自己也会去编这样的句  相似文献   

17.
“解落“不是“吹落“——古诗教学正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代李娇的这首《风》诗,见于小学语文课本(苏教版)第七册练习5第6题。课本要求学生将《风“》读一读,背下来”。在教学中,遇到一个小问题:其中“解落”之“解”,应如何解释?因看似熟词,故教材本身未加说明。其实“,解”在此处的用法很容易被误解,例如《: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就将其注为:“解落:读xiè(去声),意思是吹落”,注音和释义都错了。“解”本是多音多义字,即一字多词;通常有三种读音:jiě(上声)、jiè(去声)、xiè(去声),词义随音异而异。但在…  相似文献   

18.
"喂"是两个同形同音词,一是动词,"喂养";一是叹词,表示打招呼的声音,读音都是去声"wèi".叹词"喂"的读音在实际交往中有两读的现象,表达不同的语气和含义,读"wéi"时表示客气或亲切,读"wèi"时表示命令、大声叫唤或不耐烦,在交往中"喂"读为阳平是普遍状况,因此在词典中应该仿照"啊"的注音对"喂"再加注一个读音,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体现辞典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同学》2003,(4)
别误会!今天的这次网上旅行可不是带大家去找“乐”(lè)子,而是去找“乐”(yuè),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相信你对本月的网站就会有一个大概的  相似文献   

20.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