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本是一个符号体系 ,由多重意义构成 ,而又和谐统一。它的意义可以从外部 (社会、文学实践主体 )关系上来释义 ,也可以从文本的内部 (语言、话语 )结构上去释码  相似文献   

2.
一、解构式阅读的特点解构式阅读是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一种阅读方式。所谓解构,就是一种“双重写作”和“双重阅读”,也就是在作者作品的基础上,读者再进行一次创作活动。在活动中,读者根据文本进行阅读。由于读者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不同,不同读者对于文本的阅读是不同的,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所领会到的文本意义具有不同性。因此,解构式阅读的方法,重新赋予文本新意义,使阅读成为写作延伸的一种阅读方式。解构式阅读是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的一种阅读模式,具有本身独有的特点,表现为:1.地位的平等。在解构式阅读中,强…  相似文献   

3.
误读是哈罗德.布鲁姆解构策略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误读,布鲁姆对文本意义进行了创造性构建,从而将解构主义主张的"解"与"构"二者统一起来。在布鲁姆对摩门教经典及其创始人著述进行的解读中,可以看到误读这一手法的精彩运用。并且,在这种以误读为核心的解构策略背后,可以见出布鲁姆构建"美国式"文化的雄心。  相似文献   

4.
杨宏秀 《文教资料》2009,(6):101-102
德里达解构的核心内容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本文通过对德里达解构中对真理与意义这一哲学基本命题的探讨与思索,揭示德里达反对的只是绝对的真理观,他的特殊文本解读提出了对真理与意义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构是文本处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还原作者写作意图、建构文本意义、有效利用文本教学价值的基本前提.文本解构应着眼于文本的体式、外显结构、内在意脉以及语言表现等多种视角,力求做到“依体而教”“目有全牛”“以所见寻不见”“追本溯源”,在内容与其载体高度融合的视野下,深刻领悟文本所熔铸的思想艺术真谛.  相似文献   

6.
汪卉 《考试周刊》2007,(48):92-94
《彩票》是雪莉·杰克逊的一部颇具争议的短篇小说。它描述了一个现代村落里,看似和谐快乐的人们却以彩票的形式举行野蛮的祭祀活动,把人做为祭祀品以换取村镇繁荣,反映了人类在虚假的善和文明的表面下,掩藏着邪恶和野蛮的本性,从而建构了人性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然而,作者在宣扬人性恶的同时,在文本中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人性善的一面,这种自相矛盾解构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解构式阅读是一种反传统、反权威的阅读方式,它强调了读者在阅读中的地位,要求读者读出文本的多级意义而不是终极意义。解构阅读的主要特征是延异性、互文性、多元性和思创性。文章通过课堂上的个案研究来说明解构式阅读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感受谬见”的形成原因有三:其一,文学语言的复义含混给文本留下许多艺术空间和不定点,使文本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有待于读者去填补和再创造的符号体;其二,文学语言的修辞-陛特点使文本不具有实指意义,而具有一种自我解构、自我颠覆的特征;其三,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德里达的两个术语“痕迹”和“替代”在霍克斯的小说中的作用,说明“痕迹”和“替补”等解构策略的作用下,小说呈现出情节互补、不确定性文本意义的叠加、多种体裁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戏仿文本,从而造成能指和所指的断裂和体裁与体裁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独立的、开放的、有着不确定意义的文本。  相似文献   

10.
运用解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策略有利于克服被动接受式的阅读习惯。本文论证解构式文本分析对培养外语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探讨运用解构式分析策略拆解普通文本的方法,阐释解构式文本分析对英语阅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的重要作品,呈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姿态。小说表现了作家对女主人公贞贞的深挚之爱,和她对落后群众的爱憎交织的复杂的情感态度,对鲁迅提出的“爱憎不相离”的美学命题做了有效的诠释和有力的支持,因此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新批评”方法对于这个文本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互文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概念表明,每一个文本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它总是利用和征引其前的文本而又被其后的文本所利用和征引,因此,对单个文本的孤立解读,永远不足以阐释文本的实际意指过程。依此理论来观照《青春之歌》,将人物形象林道静置于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环环相扣的语义流动场中,发现主人公林道静的塑造绝不是横空出世,其本身折射、渗透、连贯着三重角色,分别是:五四启蒙时代的出走娜拉、讲述话语时代的政党女儿、话语讲述时代的单独个人。  相似文献   

13.
苏轼大量以游戏之笔入词,被誉为“为游戏之圣”。其游戏之作共四十一首,占全部作品的九分之一强。苏轼的戏作在当时影响了很多词人,对徽宗时期的御用文人及词作的影响最为明显。苏轼虽然以游戏作词,但决不小看词;相反,这种游戏化的创作方式,引导词体摆脱音乐的束缚,使欣赏者的重心由音乐转向文本自身,从而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词体演进和词史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这种创作和这些作品,其意义是不容小觑的。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约伯记》体现了犹太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然而在其表层文本下还有更为深层的神学主题。本着叙事学理论框架,以“行动元”构成的人物关系模式为技术支撑,进而更与后经典叙事学所倡导的历史文化语境建立联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熟习文本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外语学习法的同时,我们似乎忽略了这个最为基本而简单的方法。当代一些成功的学习法归根结底也是强调对于文本的熟习。文章提出有必要把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应用在外语学习上并就如何应用熟习文本学习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本物质层面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作品作为物理客体和审美客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文本物质层面与文本意义之间的关系,但这一关系与符合物质载体与符号意义之间的关系不可类比,当代符号学应该吸收实证哲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The expertise reversal effect occurs when learner’s expertise moderates design principles derived from cognitive load theory. Although this effect is supported by numerous empirical studies, indicating an overall large effect size, the effect was never tested by inducing expertise experimentally and using instructional explanations in a computer-based environment. The present experiment used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ory text and a computer program about statistical data analyses with 93 students. Retention and transfer tests were employed as dependent measures. Each learner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condition of a 2 × 2 between subjects factorial design with the two factors expertise (novices vs. ‘experts’) and explanations (with vs. without). Expertise was induced by adding expository examples and illustrations to the introductory text to enhance text coherence and facilitate text comprehension. The expertise reversal effect was replicated for the dependent measure transfer, but not for retention.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adap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怀旧在90 年代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的共同爱好, 成为流行的社会情绪和社会思潮。各种文体的怀旧文本成为90 年代文坛的热点,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则以其“永不庸俗”的时尚叙事成为了怀旧文本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文本含义扣作品意味是文学意义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文学意义的接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理解和解释、阐释与批评。理解和解释是对文本含义的揭示,阐释与批评是对作品意味的诠释。文学意义以文本含义为中心,文本含义以一种逻辑统一性或整体性制约着文学意义的显现。作品意味不可能是文化的漫无边际的驰骋,也不能是语言符号无始无终的能指游戏,文本含义使这一切都包括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活动中,“忠实”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则,是译者的基本责任。而实际上由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本身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性等原因,翻译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忠实的。分析了翻译不可能绝对忠实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两种避免“假忠实”的方法,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