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尔菲法是预测模型中最著名与应用最广泛的定性模型,是指以问卷形式对一组选定的专家进行征询,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而获得预测成果。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特尔菲法的应用范式与具体步骤,同时列举了哈尔滨市发展旅游业应预测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特尔菲法虽为定性模型,与定量模型相比有一些缺陷,但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无论哈尔滨市,还是其他地区,搞发展就该实行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2.
近来随便翻书,发现两位学者误用了“拿来主义”这一熟语:①我们需要持辩证的态度,后现代课程研究既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谈“后”色变或闭关自守,一味将其拒之门外,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它也不是灵丹妙药,也不能“拿来主义”或“照单全收”,需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特点、课程研究的现状,谨慎地借鉴。(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66页)  相似文献   

3.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对国学同样有个"扬弃"的问题,要取其精华,弃其陈腐,坚持"拿来主义",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时代精神与现代文明交融,使其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生物课堂教学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或知识,从而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借用语文上的词汇称之为"拿来主义"。而在"拿来"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如何"拿来",可以"拿来"什么东西,是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与“拿来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化理论研究——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同时,更多地从接受研究的角度。对奥尼尔实行积极的“拿来主义”。用奥尼尔这块“他山之石”来攻中国话剧这块“玉”,把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与振兴中国话剧实践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出奥尼尔研究的崭新天地,把中国当代话剧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季羡林在本世纪不同年代先后提出和论述的“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悠久的化(包括论)传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学有着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特尔菲法应用于课程标准的设计,多轮收集不同层面的专家意见和判断,有效地保证了课程标准设计的效度。从特尔菲法的特征入手,分析特尔菲法在课程标准设计中的应用特点,阐述应用步骤,提出应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庄严的话题,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比较研究是一个艰辛的前沿性课题。邓楠以自己的功底与才识建立了自己的学术话语,他的探索性工作具有重要价值。这种价值将为学界持续共享。  相似文献   

9.
杨玉娇 《海外英语》2012,(8):272-273,278
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表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英文夹杂的形式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该文通过分析中英文夹杂现象的起源,其形式及便利性,说明中英文夹杂的语言现象是全球化的结果,是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结果,是一种不可逆的形势。我们应对其实施"拿来主义",引导其向正确的、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汝中 《现代语文》2006,(8):63-63,44
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是中学语文教材乃至高校公共语文课《大学语文》常选的课文。该文笔锋犀利、比喻精妙、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在观点的破旧立新中还昂扬着民族自尊、自强和自信意识,是一篇难得的能兼顾语文训练和人文教育的典范文章。文中,鲁迅提出并主张“拿来主义”,号召人们善于并敢于“拿来”。那么,要“拿来”的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文化遗产”。但是,仔细推研教材,我觉得,要“拿来”的应该是“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易言 《中小学电教》2004,(11):72-73
“拿来主义”乃鲁迅先生之一大发明。简言之,就是借鉴别人,而且是借鉴别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五四”前后,由于国人倡导“拿来”,所以有了“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有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传进国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因为主张打开国门、反对封闭,不断地“拿来”,才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所以,“拿来主义”不仅在鲁迅时代是有用的,在今天也仍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听了几节展示课——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和时间关系”,感触颇多,现将其中的两个典型课例再现如下,并谈谈笔者的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13.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其语言应用极具特色,教师从巧用比喻、直观描绘、妙用反语、推出仿词、多样对比等角度展开教学引导,鉴赏效果会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拿来主义”读书法,倡导主动选择或者说“我行我素”的读书策略。鲁迅的《拿来主义》对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精辟论述,完全适用于读书这项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怕受污染,拒不读书,是“闭关主义”的文化懦夫;古书洋书一概不读,是“虚无主义”的文化莽汉;来者不拒,全盘接受,鸦片大麻都吸,黄书黑书皆读,是殖民地里的文化奴才。读什么书,同样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盒”!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世纪30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他的“拿来主义”与盲目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  相似文献   

16.
17.
马修.阿诺德在其文化批评生涯中借用了诸如"非利士""超然无执""甜蜜与光明"等术语,这种"拿来主义"用意甚为深刻。他借用"非利士"抨击了中产阶级的物质崇拜症;用"超然无执"批评了维多利亚人狭隘的阶级观念;用"甜蜜与光明"阐明了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因为种种原因,语文高考试题的某些“参考答案”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语文高考复习在运用这些试题进行训练时就要依据每一个考点的解题思路和规律方法对“参考答案”实行“拿来主义”,而不能生搬硬套,机械照搬。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有这样一句话:“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这是鲁迅先生在批判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错误态度(即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时而言的。其论理的深刻精辟,设喻的贴切生动,语言的犀利幽默,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