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育方面梁启超既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又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他把:“育人才”、“开民智”作为教育的宗旨,强调发展学生学习、求知的“自动能力”.在他提出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的构想中,贯穿着一种“科学的精神”,提倡“求真知识”、“求有系统的真知识”、求“可以教人的知识”.同时,他重视语文审美教育,倡导“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认为科学精神应该与审美情趣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梁启超的这种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绍虞所编的语文教材《学文示例》,正如朱自清所评论的,是“一部独创的书”.此书体现了郭绍虞充分重视学生“学文”主动性的语文教育观念,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的“潜修”、“领悟”,真正形成阅读写作能力.全书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方位、不同切入点对有关文章去作“比较参证”,并贯彻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精神,以古代文论中的有关资料与典型例文互相配合,构建了完整的“学文”训练体系.此书是郭绍虞对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丰厚的馈赠.  相似文献   

3.
胡适在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功绩.他在1920年、1922年所作的关于国文教学的两次演讲,对中学国文学科的课程建设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对国文“教授法”提出了整体构想:突破以“注入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动研究;突破以书面语为主的训练模式,提倡对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在古文教学方面,主张以“看书”代替“讲读”;在作文教学方面,重视让学生“自由发表思想”.这些构想,体现了现代新的教育观念,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富有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语教育史看语课程形态,“写”和“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写”和“说”的关系,虽然不像“写”和“读”的关系那么“亲密无间”,却也合而复分,分而复合,若即若离而又难解难分,其中奥妙,引人沉思。  相似文献   

5.
冯契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二是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解读中国传统哲学,四是提出并论证中国近代经历了一场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中国由分到合既同我国数千年来分合交替、以统一为主流的历史一脉相承,又包含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化的内涵.这次由分裂转为统一是辛亥革命以来反对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长期斗争的结果,具有革命统一、民族团结、国共分合和“一国两制”等特点,从而使当代中国的统一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和持久性,并将彻底实现.  相似文献   

7.
课程史是医治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药方之一。现有关于20世纪前期的语文教育史研究存在着把课程史与教育、教材(案)、教学史混合一处;以解读课程文件为主,解读教材(案)和“关系”为次;研究区间集中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抛弃课程视角和史料面窄等方面的问题。当前语文课程史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应明确课程史的独当之任;以解读“关系”为其主要研究路向;将其孕育和实践阶段也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重视,依据语文课程本身进行分期;接续课程视角的教育史研究脉络并搜集非专业期刊中的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是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的著史理念,其以整体性的视角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研究视野狭隘的局限,可以更合理地认知各文学形态。孔范今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国内较早以"20世纪"命名的文学史著作,与黄修己、唐金海、雷达、赵学勇、朱栋霖、丁帆以及台湾的皮述民、邱燮友、马森等人的编写共同繁荣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园地。  相似文献   

9.
易进 《小学语文》2009,(6):16-18
“训练”从字面上讲是教导与练习,或者说有指导地反复、多次操作和学习。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能力。作为母语课程,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本族语言文字,包括常用的字词、句式、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等,并根据需要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昕、说、读、写。为此,语文教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11.
古人论文,喜用比喻。而在众多谈文的比喻中,以水为喻尤为常见,最著名的当推韩愈《答李翊书》中的论断:“水,气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在古代文论中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但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指学、识、才诸因素有机结合的“文心”,或曰知、情、意、思一体化的语文心智结构。韩愈以水喻气,当然是在以水喻文。  相似文献   

12.
李鸣 《教学随笔》2008,(1):17-20
镜头一:教师甲神采飞扬,妙语连珠,课文内容分析得头头是道,45分钟下来,“讲”得精彩极了。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学笔谈——20世纪中国城市文学的风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版图中,城市文学是格外引人注目的风景。尽管总的看来,乡土文学无疑是这块版图中最大部分也是最醒目的风景,城市文学的逐渐发展、繁荣仍然向我们昭示了中国巨变、中国文学巨变的某些重要的玄机。  相似文献   

14.
15.
属对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综合训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陈寅恪等学者所认知,由此引发,讨论属对的基本常识、历史变迁及其与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认为:首先,属对是一种极佳的语法训练;其次,属对的训练元素及思路可以运用于阅读教学之中;再次,属对是一种有效的作文训练;最后,属对还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以此四个方面为依据,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属对展开教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董超 《现代语文》2009,(10):36-37
在我们老师的圈子里几乎人人都知道:谁都可以上语文课,但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很难了。这个“难”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工作辛苦,作业尤其是作文难改;二是工作努力程度和学生成绩难成止比,语文课上起来比其他课吃力多了,  相似文献   

17.
1930年代,法西斯主义曾在中国盛行一时。究其原因,除当时国内外诸多外部因素之外,国民党自身组织的腐败无力乃是内在根源。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清党"反共,国民党的组织系统陷于混乱。此后,为谋求重振,部分国民党人积极主张向日渐强盛的意大利和德国学习,进而引入了法西斯主义。"清党"后,国民党人学习目标从苏俄共产党转向德、意法西斯,其实质也在于国民党人企图引入法西斯主义以对抗、消解共产主义的威胁,反映了国共两党间关系由通力合作到全面对峙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文学理论的倡导还是在文学创作实践,20世纪的中国文学都仅仅只具有西方近代文学的特征,而并未营造出真正成熟的现代文学形态,也缺乏现代文学生长发育的文化环境与现实土壤。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文化转型的变革时代,需要有强劲的人文精神做坚实的基础,与其急切的将2泄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甚至后现代文学对接。不如打稳人文主义启蒙文学的基础。唯此,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才能产生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针对中国林业现实存在的主要问题,董必武明确提出"大办林业"以满足国家总体需要,主张发展"散碎林",在植树范围、植树群体与植树品种等方面,主张围绕制定规划与处理好各种关系等以推进林业事业进步。  相似文献   

20.
"灰色作文"是假话连篇,缺少内容和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片面重形式的作文。其根源在于教师为"高考"而教,学生为"高考"而学。赵谦翔老师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绿色语文"。他通过带领学生去外面,开设《东方时空》感悟课,班会感悟课等途径将"绿色语文"的观念付诸实践,给了我们通过感悟生活、切实感受和提高修养以解决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虚情和做人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