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建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22,(19):86-87
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段音乐描写最具特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对其中语句注解作比喻琵琶的乐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则认为是“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从琵琶乐声的音色、旋律、传播和发音几方面物理特征来分析,即可见这几句诗文既是用现实生活与自然现象中常见的声响来摹拟琵琶弹奏的乐声,以熟写生;也是用比喻描摹乐声发散传播的态势,化无形为有形;又是用比喻刻画琵琶弦发声的情状,从而突出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 相似文献
2.
“比喻”和“对比”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用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更加显著,正反道理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更加尖锐。它们本不容易混淆,但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却让我犯难了。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赞颂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后两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中学语文界几乎都把文本中那个著名的喻体大宅子解读成了文化遗产。大宅子果然比喻的是文化遗产吗?我们一起作分析。一、从喻体大宅子来看所指的可能性鲁迅后期杂文所涉大多是严肃的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写作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也不例外。但是文本后半部分比喻论证的选择和使用,使阅读者从对社会政治话题的紧张专注,转移到和大众更贴近的日常生活上。让读者在更加可感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赞美于无意之中道破了教育弊端的“天机”: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按图纸施工,按计划操作,按流程生产的工艺。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削足适履”的时候,还怨他不够配合、不够驯服,用教师的一句通用口头禅来讲,就是“素质太差”。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讲述物理概念,是很值得斟酌的。讲解一个物理概念,应当说清楚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什么”?二、“等于什么”? “是什么”是指这一概念的本质、定义。定义的表述一般是唯一的。“等于什么”是指用什么方法来量度这一物理量。或这一物理量跟其他物理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度同一个物理量,在不同场合,同一物理量又可以跟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联系,因而“等于什么”可以有多种形式。必须强调:“是什么”和“等于什么”是有严格区别的。力是什么?众所周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什么?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7.
小学设周会课是为了加强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以及时政教育,它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在选择内容和决定形式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兴趣,以期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周会的材料,供大家研究,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创造出好的经验来。 相似文献
8.
9.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中“墨水”的第三个义项是: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这个义项是比喻义还是借代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今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词义借代的现象,如“稼穑”“丝竹”“纨绔”“膏梁”“口舌”“诸葛亮”等。但词的借代义在许多语法著作中没有像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闲时看书,曾发现有个奖项叫“尤里卡奖”,是专门奖给发明者的,后来再看了点书,才知道这“尤里卡”乃是希腊语,意思是“我发现了”。这里有个故事。那还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正在浴缸中洗澡,突然发现了什么,只见他兴奋不已,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就跳出浴缸一路狂奔,还高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原来,他发现了“浮力定律”!怪不得褒奖发明者的奖要叫“尤里卡”!原来就是发现与发明!那么,发现与发明神秘吗?答曰:不神秘。不信,请听一个真人真事。奥地利有位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商人,为了判明高大的木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6,(8)
含义广泛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或)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关于成人的概念各国不尽相同)。因此,继续教育对某个人来说,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