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道台在上海开埠通商以来的社会变迁中,扮演了“联系人物”的角色。以清廷的“借师助剿”政策为例,上海道台是该政策的开拓者、推动者与实践者。这对最终战胜太平军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倭寇”,原是对日本海盗的称呼,但这种“顾名思义”式的理解却显得有些表面化,有悖历史真相,实际上,“倭寇”的构成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3.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借师助剿”政策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作为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在近代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中央通过这一决议之后,直接与太平军作战的地方官员,却产生了分歧.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和上海江浙官吏在这个问题上出现斗争,两派对“借师助剿”持不同看法是由于与西方列强的密切程度有所不同,以及互相争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占据主动,这场争论以湘系的胜利而告终.而湘系在争论中取胜的原因,因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为清政府所倚重。这场争论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晚清“外和诸夷,内图自强”的外交基调。  相似文献   

5.
隆庆时期,在经济、政治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壮大,以及其他一些有利因素的条件下,明朝通过开放海禁、“俺答封贡”使一直困绕明朝的“南倭北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国俊 《巢湖学院学报》2004,6(1):100-104,108
为了剿灭太平天国,部分清朝官吏和英、法、俄驻华使节联合提出了"借洋兵助剿"的军事方案.出于对清廷的忠诚,加以自己有清晰、正确的战略战术,同时也考虑到湘军集团和自身的利益,曾国藩反对"借洋兵助剿".  相似文献   

7.
明代军事将领沈有容于1602年和1617年两次歼灭台澎地区的倭寇,于1604年又驱逐盘踞台湾的荷兰入侵者,捍卫了祖国主权,不愧为杰出的爱国将领和首位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悠久.终明一朝,倭寇一直是令明朝统治者头痛的问题,同北方蒙古侵扰一起,形成了“北虏南倭”的外患局面.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抗倭斗争.早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已经开始注意到倭寇问题,为此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倭患,洪武一朝,围绕倭患问题,中日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至今日,中日两国关系也是双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明代初期,政府十分重视海防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明朝形成了以海上的巡逻和陆上的警戒、城池的防守相配合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海防体系,这时倭寇没有酿成大祸.但是到了明中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军队实力的消弱,海防逐渐废弛,倭寇日益猖獗给明廷和沿海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清季咸同年间,在剿抚捻军问题上,朝廷内部意见不一,遂发生纷争。兵部侍郎胜保、安徽巡抚翁同书、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等人认为捻军势力甚大,应派人前去安抚,使其为朝廷所用。而曾国藩、李续宜、严树森等人皆认为捻军势力猖狂,多次与湘军发生冲突。实匪祸之心永驻,不能安抚,只有用兵剿灭,方能解除后患。胜保等人与湘淮集团发生分歧,争执甚是激烈。而此时湘淮集团实力如日方中,终使胜保于同治元年冬被革职逮问,次年秋赐令自尽。  相似文献   

11.
论侵华日军在河北制造的“无人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在华北地区曾灭绝人性地大规模制造“无人区”,河北是重灾区。日军先后在长城沿线、冀西等地有计划地制造了大片“无人区”。在制造“无人区”过程中,日军实施残暴的“三光政策”,不仅使“无人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罹毁灭性的灾难,而且使“无人区”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和破坏。  相似文献   

12.
古琉球王国与中国有着长期交往和密切联系。到明代,前后持续长达300余年的倭寇之惠对中琉关系影响巨大。倭患使明政府的册封和琉球使团在华朝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并影响到中琉之间封贡贸易的进行。琉球政府协助明朝驱逐、抗击倭寇,促进了中琉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日本侵略伴随着对中国的武力侵略,每占领一地,便疯狂地对教进行摧残与掠夺。其侵略程度随着其在华殖民地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扩展和强化。日本侵略进行的教侵略是其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相比,这种行径更狡猾、更毒辣、更隐蔽,后果也更严重。其根本目的在于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妄图使中国永远不能独立,永远沦为日本侵略的殖民地。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要通过揭示日本侵略侵华罪证及险恶用心,使其痛认前非,断绝覆辙,以利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斗争实践中,积极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并主张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结合起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以这么说,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根本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末日本大举进犯朝鲜,明将刘綎受朝廷委派两度援朝抗倭,朝鲜义僧四溟堂募集僧兵保家卫国。战争中,四溟堂接受刘綎的指挥,多次受命进入倭营搜集情报或与倭谈判周旋,为援朝明军筹措粮草。刘綎用人不疑,二人同心合作,为抗倭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严重,军民联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抗倭过程中,少林僧兵在护国及积极入世思想的驱使下,积极参与,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不仅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入侵,而且也为自身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日本女作家以其饱满的创作热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于日本坛,大有复兴平安时代女作家鼎盛繁荣局面的趋势。章从女作家作品中常见的死亡主题出发,挖掘死亡蕴涵的化和审美意义。死亡母题一方面体现了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女性对爱与性,死亡与生命等重要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寇”猖厥一时。考察其成因,明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虽是形成嘉靖“大倭寇”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流民的影响、政治上的黑暗、军备的松弛,以及葡萄牙人东来和日本战混乱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也是形成明“嘉靖大倭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明嘉靖年间倭寇大肆劫掠浙江等沿海地区。戚继光整顿台州卫所,修城造船,招义乌兵,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练精锐之师。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史称台州大捷,平定浙江倭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