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港台地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视,和我国钢琴音乐作品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如何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意义、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论述。因此,如何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传承钢琴文化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钢琴作品充满复调结构,而钢琴是一种能够演奏多声部的乐器.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巴赫(J.S.Bach),复调音乐作品是每一个钢琴弹奏者必须学习的课程,我们既要训练学生大脑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多声部的听辨及组织能力,手指的独立性与控制能力,又要训练学生把握复调作品的纵横关系,以及色彩、力度、声音的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3.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是重中之重。应发挥传统钢琴教材的优势,扩大教材与作品的使用范围,并保持教学的严谨与规范。在教材与作品的选用中应重视中国作品的选用,适当增加歌曲作品,适时讲述钢琴艺术史和钢琴教学法,使教材在教学应用中真正做到选以致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
钢琴视奏的能力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之一,是钢琴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构成。钢琴视奏的训练重视知识积累、练习目标、练习方法以及速度和流畅性,重视培养学习钢琴的视奏能力,解决钢琴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莫扎特曾说;“视奏的技巧,就是把一首乐曲,以应有的速度演奏出来,还要表现出应有的表情和情趣,使聆听者觉得仿佛是作曲家本人在弹奏一样。”钢琴学习中视奏速度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率和程度,以及学习新作品的信心和积极性。现如今钢琴教学普及化,科学地认识视奏,是培养更多热爱钢琴演奏,热爱音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此文就作者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德国作曲家巴赫,被后人称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他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更是音乐殿堂经久不衰的珍贵宝藏。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成为现在学习钢琴的必修课目,贯穿钢琴学习的始终。但是,如何处理好好复调作品各声部的力度关系,是值得反复琢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钢琴作品在审美与韵味、旋律与节奏、音色与模拟、装饰与风格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并让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特征及风格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马岩峰编著的《钢琴伴奏的编配与写作》一书,于2005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收录到“中国高校百部优秀社科专著文库”。作者认为,钢琴即兴伴奏应体现钢琴弹奏者本身对作品的理解与个性发挥,更应体现对作品设计的艺术性与审美要求。本书的特点是简谱、五线谱、钢琴伴奏三者对照,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理念,精编、精弹、精写。作者通过对30首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时代歌曲的分析、理解,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学习空间,在体现“即兴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弹奏、编配的“随意性”,进而…  相似文献   

8.
邓琤 《江汉学术》2011,(5):105-108
李斯特的《艾斯特山庄的喷泉》与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是两首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这两部作品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李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提高对钢琴音响色彩及钢琴的表现力方面的鉴赏水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李斯特和拉威尔创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9.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用钢琴为歌曲或乐曲快速并有效果的伴奏,起到对歌曲的补充和衬托的作用。而钢琴即兴伴奏技能则是在眼看旋律的同时,在脑中形成和声的配置和音型织体的编配脉络,并能快速即时由钢琴键盘上演奏出来。在音乐系的课程中,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将钢琴演奏技能与即兴伴奏理论融为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能,又要有丰富的和声知识和分析作品能力,又提高师生的教学热情。本文从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实践出发,详尽分析了学生在初学这门课时存在的最主要的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作品100号)是一本具有音乐性的钢琴基本技术训练教材。它以二段式、三段式、回旋曲式为主,音乐形象丰富、技术训练全面,使学习者在掌握弹奏技巧的同时也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设音乐情境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以审美为核心,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出发,分析音乐作品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进而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有效发挥出音乐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创造,感受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2.
器乐作品的愉悦性及社会性功能的实现,需要作曲家、演奏者、听众共同完成,乐曲是基础,演奏者是连接作曲家及听众之间的桥梁,听众是受体,演奏活动与欣赏活动必须基于对乐曲快速而准确的理解,要达到这一目的,"解题"的使用具有其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音乐小品     
音乐小品是音乐文献中常见的一种作品类型,它大量出现在西方器乐音乐发展成熟以后的各个时期,其产生方式除了独立创作以外,有些则是从大型作品中节选而来。其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短小精致、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在音乐欣赏、音乐分析、音乐创作、演奏实践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奠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演奏者的演奏是对乐谱的二度创作 ,只有读懂乐谱、了解乐谱中的各种乐谱符号、表现符号、表情记号及乐谱背后的深层内涵 ,才能准确地掌握、了解乐谱所传递的信息 ,比较完满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与文学虽分别属于艺术的不同门类,但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歌曲、交响诗、歌剧等音乐体裁中都活跃着文学因素,这些文学因素不仅丰富了音乐内涵,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而且为音乐欣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提供了依据,成为人们理解与欣赏音乐的先导,并对人们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斯格拉蒂的音乐作品具有巴罗克音乐的共有特征 ,讲求音乐的对称 ,追求华丽的小音符装饰和辉煌的音响效果等 ,给键盘乐器手风琴的演奏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提供了很有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村上春树在作品中随处可见的音乐痕迹早已说明:语言和音响在表现形态上有着某种一致性,音乐本身含有只可意会的精神内容,能提供给文字更多的想象因素。村上的作品中,音乐已成为一种美学符号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创作与表达中,形与神的完美结合,能够做到形为神设,神以形传,更好得表达其情感内涵,展现声乐艺术的独特风貌。具体表现在声乐艺术的表达形式,形与神的和谐关系,声乐作品的独特风貌以及完美声乐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合唱艺术是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是集体音乐的表演,是多声部的音乐,强调的是均衡、和谐、共性。现在的合唱形式普遍以“混声四部”合唱为主,要求每个声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音色,音色在合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