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出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陈景润教授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我们全所同仁为失去一位杰出的同事和朋友,为我国失去一位科研功臣而万分痛惜。一1957年,我所老所长、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远见卓识,把陈景润调来数学所,并引导他迈进数论研究的前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陈景润对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探究。他在华林问题、圆内和球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孪生素数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独立地获得了十几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1996年3月19日至4月国内外大事记3月19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研究员陈景润逝世。终年63岁。18日,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国家科技政策,讨论决定重要科技任务与项目,协调各部门科技工作关系等。李鹏...  相似文献   

4.
夫人由昆最了解陈景润,她说:他就是工作比什么都重要,他的成果是用命换来的。李小凝秘书说,陈景润长期加班加点工作,从不注意保养自己。他部是晚上一、二点才睡,而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了。李小凝这样评价陈景润:“他是个奇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人会累么?由昆女士很平淡地说:“他习惯了。”记者特别翻阅了以前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从那里,记者看到了陈景润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1965年,陈景润首次达到(1+2),写出了厚达200多页的长篇论文。数学家闵嗣鹤仔细阅读后,肯定了他的证明,对他说:“国外证明(1+3)…  相似文献   

5.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57年,陈景润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住房紧张,他和其他三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搬进新房的第二天,累了一天的室友纷纷入睡,只有陈景润还在演算数学题。夜深了,有人忍不住催他说:“小陈,明天再干吧!”陈景润嘴上答应着,但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过了几天,室友对陈景润夜里开灯工作影响他们休息提了意见。对此,陈景润感到既抱歉又苦恼。他感到自己的时间怎样抓紧都不够用。可是,怎样做才能既在深夜里工作又不打扰别人呢?想了几天,陈景润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原来,陈景润发现楼下有一个废弃的厕所,…  相似文献   

6.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他把2000多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在国际上被誉为“陈氏定理”。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中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同他在读书、研究中的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陈景润在中  相似文献   

7.
250从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道简称“1+1”的数学难题,一直没有人能把它解开,成为一道世界性的数学难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数学家。本世纪60年代,中国的陈景润把这一道难题证明到了最接近于哥德巴赫猜想。从此,人们都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哥德巴赫猜想,知道中国有个陈景润。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是刻画自然数的最基本的规律,就象牛顿定律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一样,认识它是很重要的。陈景润早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5年回到厦门大…  相似文献   

8.
杨石先(1897~1985),蒙古族,原籍安徽怀宁.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897年1月8日生于杭州一个没落封建官僚家庭.他先后毕业于清华学堂、美国康奈尔大学.1923年,杨石先回国任教于南开大学,任理学院院长,为南开大学早期化学科学和理科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1929年他再度去美国聚耶鲁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3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会会员.同年回国,继续执教于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9.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近况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幸去世,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重大损失。陈景润从60年代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1973年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至今,陈景润的这个研究结果依然是数学界公认的取得的最好结果。目前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在中...  相似文献   

10.
不请求原谅     
远音 《内蒙古教育》2007,(5X):21-21
早在五十年代,王元就已经成为我国数学界的著名人物。他对哥德巴赫猜想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即他证明的2+3为陈景润最终证明1+2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此外,他与恩师华罗庚先生一同创造的“华王方法”被国际数学界一直沿用至今。他们多年的师生合作,可谓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晶体学家,中国晶体物理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级研究员陆学善先生,1905年9月21日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他在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跟随吴有训先生当研究生,是国内最早的自己培养的物理类研究生。1934年,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在W.L.布喇格的指导下学习X射线晶体学,两年后获博士学位。1939年底回国,任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在上海)研究员。解放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相似文献   

12.
陈景润的一生,是摒弃物质享受而呕心沥血地在艰辛的科学道路上跋涉的一生。他的过早逝世,实在是因为他多年积劳成疾、为事业透支了生命的结果。他是这个世界上距离哥德巴赫猜想这颗璀璨明珠最近的人,他走了,没能最终搞取这颗明珠,这实在令人扼腕痛惜。但他以奋斗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硕厚的精神财富,启迪我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追求进行审视和思考。陈景润是一个爱国的科学家。70年代他在英国讲学时,一位大学校长曾盛情挽留他,说要为他提供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条件和生活待遇。可是这位当年在动乱年代被斥责为“白专典型”和“没有政治灵魂…  相似文献   

13.
王世绩,物理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上海激光等离子体所研究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核物理和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主持我国激光聚变研究实验工作,对我国X光激光研究的开拓、发展、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贺贤土,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机数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席科学家.在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要,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在人事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十分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并于2001年应邀担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03年受聘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2004年6月12日,贺院士应邀参加了在浙江金华召开的全国首届职业教育学专业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关发表讲话.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对贺院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张景中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1936年12月出生于河南,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广州大学教授.最近他主持的“智能教育平台系列软件”被誉为“教育软件研制的里程碑”. 张景中院士长期致力于数学科普工作.他的科普作品高屋建瓴,妙趣横生.他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浅显事例,向青少年学生讲解数学思想,普及数学知识.多年来,无数的数学爱好者成为“张景中迷”. 本文经张景中院士同意摘自他所著的《帮你学数学》一书.  相似文献   

16.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塑造的数学家陈景润的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公式:数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缺少感情和乐趣的书呆子。许多见过张伟平的人都说他不太像数学家。同样对陈景润十分崇敬的张伟平说:“陈景润的年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今天如果再用徐迟报道里的一些描述想象数学家,将是很大的误导。”作为一位新生代数学家,张伟平的生活既单一、自然,也真实、现代;他的工作既充满了紧张和刻苦,也充满了快乐和丰收。他热爱数学,已经将数学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同样热爱文学和电影,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将…  相似文献   

17.
陆启铿(kēng),1927年生,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多复变函数、数学物理.1950年,陆启铿毕业于中山大学,他的毕业论文《模函数》被数学大师华罗庚看到了,华发现了陆的才能,便由中科院发函中山大学,商调陆到数学研究所工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华罗庚数学奖日前在京揭晓,本刊名誉主编、著名数学家、中国科技大学龚昇教授是两位获奖人之一.华罗庚数学奖是我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奖,主要奖励长期以来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数学家,每两年评选一次,一般每次奖励两人,本届同时获奖的还有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该奖自1992年以来已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前四届获奖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陆启铿、谷超豪、万哲先、杨乐、周毓鳞、王元与丁夏畦.  相似文献   

19.
胡世华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原籍浙江吴兴,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建立了拓扑空间"非完整点"的概念和理论,还建立了将较少值具有函数完全性的逻辑嵌入较多值逻辑中去的系统方法。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有穷基自由半群上的递归函数和递归算法理论。20世纪70年代对算法语言的描述问题作了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递归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可计算函数在证明论中的应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的良师益友——怀念丁声树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声树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成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在学界德高望重,很有影响。解放后,他去过湖南参加土地改革。回来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他是一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当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他深知在科研单位培养青年人是多么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常用“甘为人梯”要求自己.以身教和言教热情地提携青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