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科 《培训与研究》2011,28(1):111-113
在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引入责任伦理观十分必要,可以进一步突显其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功能。根据责任伦理观的内涵和现实国情,我们要积极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对科学技术事业健全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界的责任意识。为此,需要把责任伦理观融合到自然辩证法教学实践中,通过增补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来体现责任伦理观;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落实责任伦理观;通过案例教学来强化责任伦理观。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公正伦理观明确提出了正义类型中的"城邦公正"和"个人公正",同时他的两分公正伦理观中富含哲学"思辨精神"和伦理"实践智慧"。他关于正义的"城邦"与"个人"的追求对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的消费观是建立在其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因此其消费问题渗透着深刻的伦理思想。其消费伦理思想主要体现为正当消费伦理观、适度消费伦理观、合理消费伦理观以及物质与精神平衡的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建构,而价值观建构的目标是伦理观塑造,伦理观塑造的关键又在于文化伦理观的确立,所以,当前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是要营造能够合理地处理和调整人们的文化关系,推动当今文化建设,适应人的文化创造活动的文化伦理观。这种文化伦理观应包括文化自由、文化责任、文化公正、尊重人性、文化宽容、文化和谐、保护环境等元素。  相似文献   

5.
利己与利他关系,是自古以来伦理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就其观点而言,可以归结为四大流派。即以孔子、墨子、康德、路德和卡尔文以及现代基督教伦理学家弗雷彻等人为代表“利他主义”伦理观;以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合理利己主义”伦理观;以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为代表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以达尔文、威尔逊、道金斯和弗洛伊德等为代表的“己他两利主义”伦理观。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鼓吹和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以提倡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而贩卖这些非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了揭穿这些人的错误理论、澄清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伦理观,本刊从这期起开辟“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比较研究”专栏。 本专栏主要是介绍这四大流派的基本观点和分析它们用来论证各自观点的论据,指出其谬误所在;同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其去莠取良,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本专栏将按如下顺序分期刊出:个人主义辨析、合理利己主义探本,利他主义重估、己他两利主义初探、科学伦理观刍议。  相似文献   

6.
学界多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彻底摒弃名教而纯任自然。但稽康“越名教”不是抛弃名教,反对名教,而是提倡一种现存名教更高标准的名教,提倡将仁义道德修成自然的内在本性的伦理观,体现出儒道融合的倾向,也反映出道教伦理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为核心的节俭型消费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新时代新型消费伦理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滇西傣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朴素的生态伦理观.这种朴素的生态伦理观融入现实生活,沉淀为一种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又面临着新技术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西方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是一种以后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伦理观。虽然这种伦理观主张使用自然科学的成就来理解人们的主观性,将价值等同于或还原于某种事实以确立价值判断的科学性、真理性,最终滑向了科学主义一端,但其相关理论观点对于我国当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能用“合理利己主义”代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评一种“新伦理观”》(《真理的追求》1984年第6期金阳文)文章评论不久前出版的一本名为《新伦理学》的小册子,认为该书把古今中外的伦理观一概归入“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三大流派,把利己...  相似文献   

11.
“文明间歇”理论是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雅氏在对“文明间歇”理性之根的批判中重构了其开放的理性精神:对“文明间歇”延续之基楚的分析中阐述了其独特的宇宙整体史观;对“文明间歇”未来之势的展望中出台了其科学的历史进化论.这一理论对正处于“文明间歇期”的现代社会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的理性特征有其合理意义。但是它不能科学地阐释非理性在人的经济活动乃至一切实践活动中的作用。经济学史上对经济人假设的反叛也没能从根本上跳出经济人理性逻辑的框架。而“人本人”在对“经济人”理论扬弃和超越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拓展了其视阈边界。相对于“经济人”片面的理性价值向度,“人本人”遵循全面的价值取向——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也是非理性的存在,它为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科尔曼以新古典经济学和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将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提出了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由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社会最优、社会规范与资本等一系列概念构成的。本文通过对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内容的简单介绍,分析该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并讨论中国当前社会中的理性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谶纬之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刘勰从“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出发,将谶纬与经典区分开来,其目的是给后世文学正本清源;同时他又自觉地认识到谶纬的文学价值,提出“酌乎纬”的主张。其“正纬”,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而且是用文学理论家所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进行的,明显地高于时人。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卢梭的思想饱受争议,正确认识和评价卢梭的人性观和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来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卢梭认为,人的真正本性不在于启蒙思想家所说的理性,而在于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自然人”。与自然人性观相一致,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塑造成“公民”,而是培养“自然人”。为了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应天性,给儿童自由。  相似文献   

16.
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大团圆”结局模式。对此现象,人们一般都持眨斥态度。同样。小说《歧路灯》的“大团圆”结局也遭到大多数论者的否定。然而从李绿园的文学观、创作目的、生平际遇以及小说的行文逻辑等方面来看,这样的结局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并苦心经营的,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郭熙是北宋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曾对当时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于传统绘画技法背景下所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的绘画理论,是他在构图和透视等绘画技法上的经验总结,是对绘画理论的一个创新,为推动北宋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有着积极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山水画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克拉申有关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设”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习得、学习假设、输入假设和年长与年幼学习者成功的比较三方面缺乏充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其观点,从而影响了该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一生致力于"人"的研究,他融汇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说,主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考察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不健全的病态社会,生活其中的现代人大多是"病态人",其病症包括施虐与受虐、破坏心理、丢失自我、重占有思想等等。他希望通过重塑理性信仰、发展创制性人格、汲取爱的能量等方式来"治愈"这些病态人。  相似文献   

20.
嵇康之死,有诸多原因。而与吕安的结识交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幽愤诗》所言“子玉之败,屡增惟尘”,不仅表现了嵇康临终之前“暗于识人”的怨悔之情,也反映出他“暗于识时”,对现实社会缺乏理性认识的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