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教育流行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解读这些教育流行语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素养差而发展不理想,因此做出断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其实,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但是有些偏激,它成了戴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套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实,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被教好”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发展符合包括学…  相似文献   

2.
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没有正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个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从根源上调动起大学生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术、趣味、实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以学术为导向、以趣味为助手、以实用为动力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大学生的厌学状态。  相似文献   

3.
关于“送教下乡”活动策划的有效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和地方对农村教育事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策划了许多“送教下乡”形式的教研活动,这种城市支援农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交流作用。但是,在送教热潮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观念意识、送教内容、送教形式创新等方面仍然值得思考和完善。只有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有效性,才能使之在深化农村课程改革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2,(31):64
(2012年8月~2012年9月)1.没有文凭的大师(栏目:"博览")史学大师陈寅恪被人们尊为"教授之教授",而他终生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钱穆是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华罗庚上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料理店务。酷爱数学的华罗庚,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却是数学,不但读  相似文献   

6.
冉国锋 《中学理科》2007,(11):31-31
“问题解决”教学新理念提倡以“问题”为先导,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创新.能否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物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学中“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提问”本身也具有双向性,理应提倡互动.本文力求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做粗浅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2,(32):64
(2012年8月~2012年9月)1.没有文凭的大师(栏目:"博览")史学大师陈寅恪被人们尊为"教授之教授",而他终生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钱穆是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华罗庚上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料理店务。酷爱数学的华罗庚,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却是数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程序、多层次的系统。“教学”是为学而教,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要我们正确认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小学生由于年龄、性格、心理、生理等特点,智力和体力不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在没有接受一定的学法之前,不可能完全独立地掌握学习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华罗庚少年时期的几件小事,引发对当今创新教育的思考:教师不能压制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虚心地从学生中吸取知识,增强科学评判能力;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是要有一定精神支柱的!教师需要有对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朱先明 《教师》2010,(5):1-1
人是要有一定精神支柱的! 教师需要有对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范丽娇 《学语文》2009,(2):11-12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头戏。创新人才培养的起点是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问题发现的起点,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进行发现与创新的动力,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创新。而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初中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而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然而,以往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学生没有问题为最好的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与思考的时间,这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在现代教  相似文献   

14.
琢磨这句话     
张敏 《师道》2007,(1):18-18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事实是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好好做。真相是不论我们如何努力,的确有教不好的学生。教一个问题学生,辛苦了好久好久,没有什么效果,已然让我们非常丧气。每天还得面对他,逃无可逃,避无可避。他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疲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作为教研员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到学校上课,上课年级是高一,课题是"数列的概念".众所周知,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传统内容,教学设计似乎已没有多少可创新的空间.但是,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对几种版本  相似文献   

16.
小学英语学科是一门外语学科,它没有学习的语言氛围,因此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过分依赖老师的教,学习英语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从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改进教师教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和提供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学前和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先学后教"的模式来实现,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学能力: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通过许多成功的例子来启发学生。数学家华罗庚,出身贫困,  相似文献   

18.
蒋一天 《考试周刊》2013,(2):105-105
<正>随着教学方式的改进,教育创新已逐渐成为改革的主旋律。而实施(实际的行为)创新教育,核心是要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本领。但班级课程授教才是教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本领的主阵地,那么,初中英语课程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教者一定把它渗透英语班级课程教授中。笔者就初中英语班级课程授教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地理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教好地理,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就是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背景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诚然,从理论上来说,这句话无可挑剔。但是,作为教师而言,总会碰到几个教不好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