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进行社交的特殊媒介。彝族民歌经过岁月的洗礼延续至今,体现出彝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情感寄托。滇西彝族民歌种类繁多、言辞优美、曲调悠扬、音韵跌宕起伏、情感表达自由奔放,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民族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歌是民间各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传唱流传下来的歌曲,是各民族间人们的艺术智慧结晶。在大学教育中普及民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歌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促进这种民歌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重点对中国民歌教学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普及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有效开展民歌普及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主流文化群体对壮族文化形成了新的认识,广西民歌在近十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为了让广西民歌在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我国大众现代生活面貌与精神文化追求,使其在不同文化认知语境下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民歌翻译便成了重要途径和主要形式。本文将以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对广西民歌翻译进行剖析,总结出广西民歌翻译的策略,以便有效的加快广西民歌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音乐家在生活与实践中根据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礼仪等创造出的风格各异的音乐经典。小学低年级的中外民歌乐曲大多短小精悍,旋律轻松活泼,既体现了本地民歌的音凋和风格,又具有儿歌歌唱性强的特点。民歌中记载了人们的生活事件、憧憬和抱负,歌词纯朴简洁,或叙事、或描述,生动风趣且很有生活气息,极易为儿童接受和喜爱。此类经典民歌可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为学生建构更加开放的心态,从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歌由于受环境、语言与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它的传播领域相对来说并不宽广。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拓展了传统民歌的传播途径,诸多歌唱家、演奏家、民间歌手等在国外举办音乐会,向外国朋友传递着我国的民歌及民歌文化,同时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友谊。  相似文献   

6.
民歌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但是目前,在旅游中对民歌的开发形式单一,展现肤浅。对民歌和其他民俗事象的不力开发,不但损害了民歌,而且已经给中国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将继续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亟需解放思想,加大旅游中民歌的开发力度与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务院已下发了要求抢救、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文件。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六盘水搜集记录的各民族民歌的文化内涵作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揭开六盘水民族音乐画卷的一角。  相似文献   

8.
六盘水市是贵州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两千多年来,彝族民歌伴随着彝族先民的生息繁衍而发祥。彝族民歌是彝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彝族社会生活的"镜子"和"百科全书",有高层次的艺术性。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彝族文化传承平台的价值和审美功能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侗族一个是大聚居小散居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属性受民族心理和民族风俗的影响甚巨,依赖于群体社交活动和礼俗活动。文化发挥了智能"补偿机制",原属于语言文字的职能转嫁于民歌。侗族大歌因而被赋予交往功能性的特点,侗族大歌音乐文化在背景基础、音乐文化空间、音乐行为、音乐形态、音乐内容上都显现出稳固性、独异性、原生性、封闭性、传袭性、功能性的特点。侗族大歌文化具有原始的群落音乐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甘肃源远流长的鼓文化按其发展脉络进行了历史文化渊源的追溯.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鼓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兰州太平鼓、天水旋鼓、白银背鼓子、武威攻鼓子、甘谷扇鼓、清水轩辕鼓等,是一项集喜庆、祭祀、娱乐、健身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群众性体育舞蹈,并结合甘肃地方特色就如何发掘民族传统鼓文化的价值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象征。而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石,几乎所有的民族音乐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民歌《茉莉花》是流传广泛久远的世界名曲,然而在其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特征又呈现出大江南北的不同版本《茉莉花》。《茉莉花》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象征。研究她的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社会艺术价值,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餐饮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日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方面面,能够直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特色文化,餐饮文化的外宣对该地区文化的传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甘肃省餐饮文化为研究对象,从翻译传播学视阈出发,旨在探讨甘肃餐饮文化的翻译传播过程与外宣翻译提升策略,以期提升甘肃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推动甘肃餐饮文...  相似文献   

13.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甘肃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当地人类便与今陕西、四川岷山一带的古氏族有了较多联系,接着中原华胥氏、有熊氏、有氏相继迁入,继之以炎帝神农氏族、太昊伏羲氏与女娲氏族的部分成员也入居甘肃天水地区,它们与当地土著西戎族交往融合.从甘肃大地湾文化及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所揭示的内涵也证实了甘肃地区古氏族部落文化的发展面貌.进入"五帝"时代,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伴随黄帝、炎帝部落的相继东迁,西戎部族进一步强盛起来.齐家文化即是西戎民族集团文化的反映.甘肃地区古氏族部落的交往融合与文化的发展,说明甘肃地区土著居民与华夏民族交往甚早,其文化发展与社会进化无不与中原华夏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民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受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影响,从体裁内容、表现形式、风格色彩等都有自身独特性,我国民歌尤以它不同的地方特色而丰富多彩。它用最古老最朴实的旋律,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表达着他们的思想和意志,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是我国民间音乐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5.
论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甘肃的传统地域文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传统民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国传统民歌传承的基本现状,阐述了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民歌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民歌的几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原生态文化的完美继承,是两者共同构成的交响乐,不可偏颇.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带来全球文化的新革命,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危害.原生态民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专家和民歌艺术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在现实中往往只重视对民歌的保存和中华文化的继承,而忽略了其存在的本土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边疆的一个典型的山居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特有的技能,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服饰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作为哈尼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他们经济生活的一种消费类型,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与他们的社会习俗及其心理意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了便于综观哈尼族服饰文化全貌,有必要先将纺织过程略作论述。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使哈尼族的历史本能经历第一…  相似文献   

19.
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长期落后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得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不受外界太多冲击的情况下,得以保留相对完整的原始形态。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保存得相对完整的沧源佤族原生态民歌。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作定性分析,论述其文化传承功能;根据广场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建设要求,论述民族传统体育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针对广场文化建设的现行存在问题,提出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建设城市广场文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