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海辉 《新闻界》2006,(4):31-31,29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在受众和社会中积淀、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公信力集中体现了媒介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信力已成为传播市场最主要的竞争力,是树立媒介品牌的关键”,①是衡量媒介“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
李萍 《新闻前哨》2005,(9):18-18
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市场竞争中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媒介品牌竞争力。可以说,争取“受众注意力”是打造媒介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陶喜红 《新闻界》2008,(2):37-39
本文对媒介产品附加值的内涵、构成、特性及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媒介产品附加值具有双重性、系统性、可变性等特性;提高媒介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优化媒介产业结构,提高媒介竞争力和受众忠诚度。  相似文献   

4.
在各类现代媒介构成足以渗透和影响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媒介环境”的今天,媒介素养不仅成为广大普通受众了解大众  相似文献   

5.
公信力战略与整合营销传播--打造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媒介在我国受众中是有着广泛影响力、最为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当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发展迅速,影响力较大、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另一方面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谋变成为了必须。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电视市场中,能否胜出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媒介实体是否具备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王莹 《新闻前哨》2005,(4):51-52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品牌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消 费心理的主要趋势,由于媒介可选择性的增强和受众的日趋 成熟,受众对媒介品牌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提升。要树立媒介的 品牌竞争力,准确的媒介品牌定位是前提。媒介品牌定位是指 对媒介产品和媒介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受众的心 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让受众对其整体品质或 优越性做出有利的感知。媒介品牌定位包含读者、内容、风格、 形象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论述报纸品牌定位的心理导 向特征、竞争性特征以及其动态性特征。 定位的概念来自于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和杰·特劳 特。他们对定位下的定义是:"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 智所下的功夫""说得确切些,公司必须在预期客户头脑里 建立一个'地位',它不仅反映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也反映 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7.
任何媒介形态的变化都取决于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说,没有技术发明就不会有媒介的任何变化。技术之于媒介是一股空前的推动力,每一次传播技术的进步,都会给媒介的组织形式和传播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由信息技术引发的媒介革命,带来的是过剩的同质化媒介产品,使得产品之于媒介本身的意义渐渐退居幕后,而负载于其上的“形象符号”的意义日益突显,“形象符号”因此成为后工业时代人们选择媒介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为什么“媒介形象”成为当下媒介研究的一个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公信力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传播学发展较早、较充分,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学界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与媒介自身、社会稳定、政府和受众都关系密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公信力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变化的历史,探讨媒介公信力的测量指标以及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与媒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媒介素养越来越被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及其未来发展的走向正在面临着一种潜在的困惑和危机。本文将根据英国电影学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媒介产品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工具生产出的产品,它借助媒介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和交换,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因而具有了商品属性。媒介产品的市场交换过程即是消费过程的体现,受众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媒介产品的生产,而媒介产品具有引导受众消费的功能,所以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媒介应当依托受众进行媒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培乐集团的地方媒体融合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1975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跨媒体所有权禁令》之前,美国业已存在一些媒介集团同时拥有多种媒介的所有权。今天,这些合法的多市场产业成为媒介融合的倡导者。培乐集团与提及较多的论坛公司、坦帕集团一样,都是美国融合媒介市场的先驱。培乐集团是美国位列第9的媒介公司,拥有电视台20座、报纸10种、网站  相似文献   

12.
媒介繁荣与公信力低迷并存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笑 《视听界》2009,(3):52-54
现代媒介跨形态,跨区域和跨行业集中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媒介组织与内容产品的繁荣与媒介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和低速同时存在。这一悖论无论是对于中国媒介产业本身还是对于中国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本文系统分析了上述悖论的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众媒介赢得市场的竞争策略有多种表现。这些手段包括用广告塑造媒介及产品形象、增加媒介产品的品种、提高服务品质、降低媒介产品价格以及营造市场垄断地位等等。上述手段的共同特点是媒介运作愈来愈呈现出商业化特点,大众媒介的阅听人被看作消费者,而媒介把目光主要瞄准在如何更好地运用资本来控制大众媒介的消费者。在我国大众媒介的产业化进程中,价格作为争取更大市场空间的竞争策略尤其引人注目。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使得媒介市场烽烟四起。然而价格战给媒介竞争究竟带来了什么?是促进了媒介市场的良性发展,抑或是相反? …  相似文献   

14.
先从媒介的“双重出售”谈起:一方面,媒介通过出售自己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将时下流行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传播领域,那就是:传播回收并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9):11-16
媒介问题正在成为传播学的核心问题。处于智能媒体时代的我们,依然面临着麦克卢汉之困惑,即何为媒介。通过与麦克卢汉的断片式的对话,本文对"万物皆媒"、"看门狗"隐喻和"媒介物种"隐喻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平台媒体兴起的今天,只有从时间-空间转化的角度,从媒介整体关系的角度,从媒介元资本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审视媒介作为一种力量,如何型塑当下的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生存的基础。受众研究是提升媒介生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媒介的受众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被动的、建立在对传播过程完成后受众的各种反应的测量和评估基础上的马后炮式研究,而对媒介传播之前的相关研究却付诸阙如。以电视媒介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的受众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哲平 《当代传播》2008,(1):106-108
<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在其著作<大媒体潮>中预测,21世纪的媒介品牌将成为激烈的战场,无论是新兴媒介品牌对传统介品牌资源的争夺,还是同类媒介品牌之间的竞争,都将会使媒介市场更加不平静.媒介市场竞争已逐渐成为品牌的较量.以品牌来建立媒介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树立媒介形象,已成为十分有效的媒介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国内外针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网络媒介的兴起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提高闽台文化媒介的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从媒介融合概念、两岸和海外研究现状、闽台文化媒介的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对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的制度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创新、人员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为闽台媒介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服务型媒体意识的不断崛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互越来越受到媒体市场的喜爱,媒介融合成为今后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介平台是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媒介融合改革趋势的不断扩大,各媒体应当积极实施媒介融合下的数字媒介平台改革,以紧跟时代发展,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下媒介平台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媒介融合下数字设计的媒介平台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际竞争力是依据市场经济理论,从经济运行的事后结果和未来发展潜能上进行测量和比较.它一般包括决定经济运行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体制、管理、政策、价值观念等主客观条件,从而可以对一国或一国内的具体产业之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作出系统全面地反映和评价. 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有国家传播竞争力、媒介产业(如电视业)竞争力、媒介(如电视台)竞争力以及媒介产品(如电视频道或电视节目)竞争力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