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012年1月29日中午,在重庆市某居民楼的楼道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蜷缩在地铺上,瑟瑟发抖。因在赡养问题上存在分歧,6个子女均未探望照料,老人春节期间在楼道里过了4天3夜。几个子女都不愿意去接父亲回家。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叙述以上事件,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词数不少于120个。参考词汇:孝顺(filialpiety)地铺(shakedown)参考范文  相似文献   

2.
丁勤 《老年教育》2006,(10):28-28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子女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子女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产生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反而还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叫《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子女对老人的孝敬之心,也唱出了老人对子女的思念之情,还唱出了一类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4.
丁勤 《老年教育》2006,(8):26-27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不是比谁对老人孝顺,反而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子女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地说:“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反而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5.
仁岷 《学习之友》2006,(10):31-31
全国妇联开展了“全国婚姻家庭道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赡养方式中,由于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在城市高达69.0%,在农村为59.9%,因此老人的赡养也就以分开居住,经济和精神慰藉的方式为主,与老人同住赡养老人是一种补充方式。调查显示,城市居民2001年平均每月为父母(公婆)花销123.85元,而农村居民在2001年全年为父母(公婆)的平均花销是463.76元;城乡子女更多强调对老人物质照顾的满足,而对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65岁的戴先生是某中学退休教师,穿着朴素、干净利落,待人彬彬有礼,说话和气。可他有个捡垃圾的“爱好”,却让子女和邻居头疼。据了解,老人每月的退休金5000多元,不算低,两个子女经济状况都不错。按理说,生活比较富足,不用老人出去捡垃圾,然而老人退休后却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7.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26-28,88-89
识记:1.结婚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和应该履行的法律程序。2.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法定义务的,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理解:举例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活动:收集有关赡养父母和老人的事例,交流对依法赡养老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年江苏省养老服务状况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养老服务体系中子女角色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其结果表明,大部分子女能够完成养老中的责任和义务。子女角色的实现,其重要作用在于经济的赡养和精神的慰藉,在经济情况相当时,精神慰藉需要高于对经济的需求;同时,老人对子女帮助越多,子女越趋向采取更多的行为回报老人,老人与子女的互动频率与养老满意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老人选择居住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对中国城市烟台的老人和1997年对韩国大中小城市老人调查的数据,对中韩两国城市老人选择居住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韩国,老人与已婚子女同住的比宰很高,而在烟台,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率却很低;中韩两国老人与子女分住的主要理由基本相同,而同住的理由则根本不同.韩国老人选择"同住是理所当然或家庭的风俗习惯"的比例最高,而烟台老人选择"同住是为了经济上、生活上帮助子女"的比例最高.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韩国城市的大多数老人仍以传统的方式来选择居住安排,另外很多韩国老人之所以与已婚子女同住是因为经济上不能自立,而烟台城市的大多数老人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居住安排,许多老人之所以选择分住是因为大多数老人经济上能够自立、观念上不支持传统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最近,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制度。原本两个月看望一次老人的子女。在制度推行之后,开始积极地探访无人问津的父母。频繁看望老人的人数激增。一个普通的疗养院的数据,折射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之后,就很少看望他们了,这固然与子女繁忙的工作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孝文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李梅 《考试周刊》2011,(86):212-212
所谓“弱势群体子女”,是指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把子女扔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弱势群体子女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2.
杨璐 《老年教育》2008,(6):26-27
第一,不要提前把自己的房子转到子女名下 一些老人出于种种考虑,把房屋提前转到子女名下。结果,有的子女拿到房产后便不像原来那样孝敬父母,有的甚至还将老人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13.
人们说,做个学习的老人,快乐的老人,有作为的老人.而我想到做个受欢迎的老人,是事出有因的.春节期间,有几个同志向我诉苦,单位的老干部要求过高,动不动就牢骚满腹,爱发火;还有的父母不近人情,不理解子女,过分节俭,甚至到了不讲理的程度,使人难以忍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单位有的子女对老年人的特点不太了解,思想准备不足,工作做得不细.  相似文献   

14.
老人喜欢啥     
逢年过节或父母生日时,子女总想有份心意能送到老人的心坎里。可是,子女们费心买回家的,却不一定是老人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逢年过节或父母生日时,子女总想有份心意能送到老人的心坎里。可是,子女们费心买回家的,却不一定是老人喜欢的。年轻人通常会认为,钱对于极少出门的老人来说,差不  相似文献   

16.
随迁老人是指与子女一起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他们为了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从农村来到城市,或者从原来的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面对这个陌生的城市,如何去适应异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处理好家庭产生的矛盾,成为随迁老人在新的环境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迁老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属于边缘群体,他们面临很多困难,却很无措,子女要多人沟通、多关心他们,社会要关注和关怀随迁老人。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山东省滨州市A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发现A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现状在文娱活动参与、子女情感关怀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区服务质量较低、子女情感关怀不足以及自身心理状况不同。为进一步满足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状况,需要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加强子女孝道文化以及调整自身生活心态。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看似晴朗的早晨 ,即将要到上午放学的时候 ,天却下起了滂沱大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某县某乡镇中心小学门前 ,涌来了无数的学生家长 ,他们纷纷带着雨具 ,前来接送自己的子女回家。下课铃响了 ,家长们在楼道里上上下下地寻找自己的对象 ,一时间 ,喊爸叫妈、呼孙唤子的声音与哗哗哗的下雨声响成一片……多么动人的场面 ,一幅幅雨中亲情图 !目睹了孩子们被接走的情景 ,笔者感慨万千。这就是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爱护 ?怕自己子女淋湿一根头发 ,担心自己子女受一丝的饿和冷 ,不让子女去尝试一丁点的苦和累 ,这难道就是目前家长对自己子女…  相似文献   

19.
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的300多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有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社会支持等。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养老不仅收费低廉,而且使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受城市空巢老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程庆光 《老年教育》2010,(12):30-31
多代同居 与我们相邻的日本和韩国,很多年轻人结婚后,都是跟老人住在一起。尤其是日本,为了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还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子女照顾70岁以上的低收入老人,可以享受减税;照顾老人的子女为扩大老人活动空间而修建房子,可以得到低息贷款;卧床老人需要特殊设备,政府也会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