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格子人生     
大大小小的方块,深深浅浅的色彩,横横竖竖的线条,构成了简洁而又经典的时尚元素——格子。格子中横横竖竖的细线,相互交织,散入那微冷的春风中,吹向那遥远的记忆中,渐渐明朗的画面慢慢浮现。(一)那时,我们还在格子之外。在格子外兴奋地跳房子,在格子外"龙飞凤舞"地写着汉字,在格子外挥洒汗水。恣意奔放的童年,在格子外静静地绽放。用红红绿绿的粉笔,画几根不齐的线,在不远处弯弯曲曲地勾几笔,一座华丽的"房子"就构建成功了。再用从假山上悄悄弄下来的石头,歪歪地写上"一、二、三……九"。一群戴着红领巾、扎着长辫子的小姑娘,一拥  相似文献   

2.
写字大课堂     
这一期我们来学习横竖对称类字头,“十”是这类字头最简单的字根。书写时注意,将竖画写在中轴线上,横画有长有短,多横之间的间距要均等(如王),左右要对称。  相似文献   

3.
女儿参加百米长卷书画展,要写“红旗幼儿园”这几个字。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了这五个字,然后对女儿说:“你看着这几个字一个个地练,等会儿写给妈妈看。”我忙完了事回到女儿身边,满以为平时聪明伶俐的女儿肯定早已会写了,没想到女儿竟一个字也没写。我只好让她再照样写,不一会儿,女儿的“作品”完成了,我一看,没一个字写对的。我耐心地教女儿如何写这几个字,可她总是不按我教的笔顺书写,而且老把“纟”写错,不是起笔错了,就是多了一笔,看来这个横不像横竖不像竖的“纟”,对女儿来说很有点“纠缠不清”。后来我灵机一动,换了一种方法,我把笔划用带节奏的词来表达,把“纟”念成“起钩起钩,嚓”,把“幺”  相似文献   

4.
如何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达到识字教学目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讣陈思维,讣)练语言,培养语文素质,增强主体意识呢?请看长沙市开福区麻园岭小学张扬老师关于“看图读拼音识字6”的教学。实录(一):张老师一上课就举起一支粉笔,带着几分神秘,不紧不慢地问学生:“谁记住了怎么写横、竖、撇、捺、横折和竖钩这些笔画吗?”学生一听,情绪立即兴奋起来,“我会!”“我会!”的呼声此起彼伏。张老师“很吃惊”地对学生的反馈来了一个“反馈”:“你们都记得写呀?那我请最近写字进步f引夫的xx同学来写。”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张老…  相似文献   

5.
幼儿第一次学写数字“1”时总爱把字写在格子的线上,有的把几个“1”字挤在一个格子里。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地上画了一排排与孩子人数相等的正方形格子。要他们当小青蛙,一个个做蛙跳  相似文献   

6.
请你读一读这首诗。作者: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请你填上作者的姓名,再用铅笔描红。接下来学写古诗里字的部首吧。女字旁的第一笔撇点中的撇要写得稍直一些。把两端连起来看是斜的:撇头和弯折处那一点又是落在一条坚线上,这样字形才稳。2“口”在字右的时候要大并且靠下。两边的竖微微朝里斜,形成上宽下窄的形态。日字旁要写得短而窄,里面的空白面积要大致相等。草字头横较长,两竖在横上的部分长,在横下的部分短,竖要把横分为相等的三部分。小字头中的竖短而直,两边笔画斜度对称,形成两个左右基本对称的小三角。左耳旁的“耳朵”要小,竖软…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34+16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得数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口算,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竖式,并算出了正确的得数,教学流程显得那么的流畅。这时,我想若再追问一句:“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到的呢?”关于进位的教学难点就会突破了。突然,生,举起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6=10,在竖式上不写10,却写0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进位的原理。“是呀,为什么?”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8.
用汉字(也有用外文字母)的字形来比拟某一事物的形状,只要寥寥数语就能收到非同一般的语言表达效果,产生强烈的修辞作用。现就中学语文诸例,简析如下。一、似形。鲁迅《药》中的“丁字街”,模拟出两街横竖相交,竖街又不穿过横街的形状;刘坚《草地晚餐》写红军在草地造饭时,“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模拟出行军锅一口挨一日横着排列的形状。用汉字字形比拟事物的形状,比用语言文字描述简洁得多,形象得多,且易于被人理解。二、状貌。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绘莲叶相连之貌,用了“田田”二字。为什么“田田”有这种表意作用呢?从“田”字字形看,“田”字  相似文献   

9.
如姐来了电话,她笑说:“怎么,又写北平啊!陈谷子、烂芝麻全掏出来啦!连换洋取灯儿的都写呀!除了我,别人看吗?”我漫写北平,是因为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稿纸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它不是写要负责的考据或掌故,因  相似文献   

10.
案例: 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进入写字教学环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上’字。”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一笔一画地范写。教师范写生字“上”后,学生练习写两遍。简单的一个“上”字,在学生的练习本上竟然出现多种写法:有先写短横再写竖的;有先写长横再写竖的;还有把横从右往左写的……老师从学生练写开始,始终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到学生中去巡视。这些错误老师当然不可能发现。学生更不知自己错了,带着错误走出课堂。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常对某些字的笔顺,笔画弄不大清楚,我们如果把一些笔顺、笔画的规律交给他们,就可避免出错或少出错。这里介绍两种规律: 一、一些学生常把“区”,“凶”,“画”等字的笔画算错,因为他们往往把这类字的左下角的竖折“(?)”误认为是两笔:竖,横。这里,我们应该使他们把这类字与“国”、“四”、“凹”等字区别开来,告诉他们这样一条规律: 凡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如国,团、回、凸等,其左下角的“(?)”都是分两笔写,最先写那一竖,最后写那一横封口;凡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如区、  相似文献   

12.
1.在硬纸板中间用铅笔画横竖两条虚线,然后沿竖虚线对折。 2.在硬纸板左边的横虚线上画一只鸭子;在硬纸板右边的横虚线下画海水。 3.将筷子用双面胶粘在硬纸板内侧。  相似文献   

13.
一本杂志上登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图案都没有。孩子们“哄”的一声大笑起来。这位教师却微笑着向大家说:“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请小朋友读一读古诗《江上渔者》:小朋友 发现 了吗 ?诗里 藏 着两 组 反义 词 呢,它 们 是( )和( ),()和( )。在这首诗里,“往、但、鱼 、美、君、看、里”这 7 个 字都是“横画多”的字。怎样写好横画多 的字呢?写好横 画,首 先要 做到 每一 笔横画 之间 的距 离差 不多 都相等,这可以 让我 们写 出的 字具 有“匀称 美”。另 外还要 注意 一些什么呢? 看 上面 ,写 下面 。写 竖 的 时 候 ,看 着前 1. 两横 之间的 空白 来写 ,让竖 的下 半截 和上半 截…  相似文献   

15.
杂志上登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孩子们“哄”地一声大笑起来。这位老师却微笑着向大家说:。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画家’。我们为他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而高兴。”在大家如潮的掌声中,“小画  相似文献   

16.
二十六、木字旁 图34-7的“梓”字,木字旁写得纵长,与右边相匹配,竖画收笔为垂露(圆笔),与右边悬针竖避免了重复. 图34-8、图34-9的“榱”和“桷”字在碑中连写,所以“榱”字的木字旁的竖画作了变化,由一笔变为两笔. 图34-10的“案”字的木字旁作字底,因为突出了上面的波画,故而木字旁写得比较收束. 图34-11的“相”字,木字旁的竖画由一笔变为两笔,第三笔撇画写得很有力度.  相似文献   

17.
前面我们讲到中国汉字是方块字,前人根据这一特点,在这个方框里连上不同的线,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学习写字所使用的米字格、九宫格和回宫格。设计这些格子干什么呢?一句话,就是为了让人更好地把握字的结构。同学们对米字格比较熟悉了,横竖和对角线在格子中间交叉成一点,这个点就是字心。九宫格是在一个正方形内,等距离横竖各画两条线,形成九个小格,中间那一格就叫中宫。回宫格相对简单,大框里的小框自然就是中宫了。字心也好,中宫也罢,都是一个字的精神凝聚处,好比是人的  相似文献   

18.
父亲不识字。可不识字的父亲从不想放弃做家长的职责来看看自己的孩子一学期来在校的学习与表现。因此每学期末,父亲总让我拿出成绩单给他看,当然还有哥哥的。成绩单上的成绩父亲是看得懂的,因为那是用阿拉伯数字写的。,父亲接过我们两兄弟的成绩单横竖看了半天,没有言语。我知道那是满意的表示。但我知道,那成绩单上的“操行评语”他老人家是看不懂了。可不,他拿着我们的成绩单,对着评语横着看、竖着看,看了好长时间,仍是一脸的惶惑。  相似文献   

19.
去苏北参观一所名校.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有各种活动展示。上午学生做课间操.远远看去.做操学生的队伍横成排.竖成行.斜看也成线。一位细心的老师走近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脚下的泥地上都有一个桩点,水泥地上则用油漆打点,横竖成线,学生列队时根本不需要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只要站在属于自己的点上,就可以站出整齐的队伍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攸、候、修、倏等字,中间都有一竖。这竖,常给小学生带来麻烦。有时,该写短竖的字,不慎把它丢掉;也有时,没有短竖的字,竟凭空多添一笔。“单人旁”边什么时候出现短竖是有规律的,这要从形声字的构字情况谈起。通常,讲汉字的文章,大都按声符和意符的位置,把形声字分成“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和“外形内声”六种。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形声字都是一半表声、一半表意的。其实汉字字形庞杂,结构多样。有少数字,意符偏居一角,声符却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例如:“荆”字的声符是“刑”,作为意符的“草字头”被挤到了左上角,地位极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