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人认为,诗代表永恒。和许多当代中国诗人的认知方式相类似,曹立光偏安一隅的诗歌创作恰好也是从追问永恒开始的。任何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多是以历史的断片形式存在的,把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求索美和真理的印迹是和太阳的轨迹同步的,难怪博尔赫斯说.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事物,才在时间里永不消失。  相似文献   

2.
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玡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原来石头也会慢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初,本刊记者在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即事采写了一些断片,它们虽不完整,就象随手撷来的几个微小花瓣儿,但这些花瓣儿所反映的,正是一个催人奋发的美丽春天.  相似文献   

4.
断片在图的连通性的研究中,尤其是在研究k-连通图中的可收缩边(子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给出了断片的定义及其一些简单的性质,并给出了断片的一个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他在游历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上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也就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了。但是到了2 00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玡山保存的断片,而断片上的字迹也早已是模糊不清了。许多古碑都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愈是古老,上面的字迹愈是模糊。有些古老的石制建筑物,原本方方的石柱都变得浑圆了。原来,石头也是会慢慢"烂"掉的。石头为什么会"烂"石头为什么会"烂"呢?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段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原来,石头也会慢慢“烂”掉的。石头为什么会烂呢?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  相似文献   

7.
时间:2009年9月地点: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13)班程红兵点评:德国著名诗人诺瓦利斯在《断片》中指出:诗,是生活的外形。个体活在整体之中,整体活在个体之中。  相似文献   

8.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部地区的深处》是美国作家威廉·加斯的代表性小说作品。作家运用元小说的叙事技巧.打破传统小说的叙述框架,语言形式极具变化:复制与粘贴、话语膨胀、断片连接等,使小说文本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同时也继承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传统。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诗歌美学的新概念,“断片”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它是诗意的向标、诗情的集聚、诗境的拓展、诗美的升华。“断片”揭示了诗人和读者的审美感受力,为阐释现代诗歌开拓了广阔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1.
《在中部地区的深处》是美国作家威廉·加斯的代表性小说作品。作家运用元小说的叙事技巧.打破传统小说的叙述框架,语言形式极具变化:复制与粘贴、话语膨胀、断片连接等,使小说文本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同时也继承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域各地的壁画,东西方诸先学已早有调查,也就无需赘谈了.不过关于这些壁画的技术方面,特别是颜料的使用记载,十分缺乏.仅可在巴米羊和克孜尔壁画报告书中见到一点稍微详细的报告.下面就散见于诸书中及日本人未发表的有关文章中西域壁画颜料之研究做一概观.一九三六年,哈佛大学派调查队到阿富汗拍摄壁画,关于那时带回的壁画断片以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膨胀.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人的碎片化、断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丧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调和.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却展现了与都市文明不同的面貌.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影片反映的反现代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师手醍》2010年6月16日D2版中有这样一段话: 语文考试中.分到阅作文.便拿到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不仅阅得快,还可以留足时间做其他事。这些人评卷的随意性让人叹为观止.匆匆一看,分数就写出来了。得分多少完全凭个人喜好。  相似文献   

15.
你是否曾经想过20或50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数学家和生理学家在一起花了不少时间为人们身体特征的变化建立了模型.这些模型引出了一些重要问题.(人)身体的不同的部位生长速率怎么比较,这些生长速率在(人的)生命的不同阶段有变化吗?如果(人的各部分1真的都按相同速率生长.这将意味着成人会是婴儿按比例式相似放大的翻版.当然,(通过)简单的观察就显示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谭东山 《教育革新》2009,(11):47-47
目前,对于每一位高中生来说,在学校内除要完成课本中习题之外.还要完成许多复习资料中的习题。为了完成这些习题。大部分学生只能去延长学习时间,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确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新词句     
闪买族 指不喜欢或没时间逛街的人。这些人通常会一看到所需的物品.就直接拿起去付钱。 跟所有享受生活的人一样.我是个闪买族。我绝不会在购物上浪费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膨胀。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人的碎片化、断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丧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调和。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却展现了与都市文明不同的面貌。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影片反映的反现代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江南逢李龟年》不仅仅是一首"怀旧诗",诗歌以私人之谊进入时光隧道的做法,也区别于"大历史""大时代"的史诗。诗歌的中心场景是与"歧王""崔九"共度的过去时光,但是这个人生的断片没有得到故人的指认,因此断片所代表的人生、时代以及可能开拓的想象空间,都成为被质疑的对象。诗人以人生的断片为信物,试图将过去与现在连接,但是过去被质疑,存在也被否定。诗歌的意义因此得以凸显:如何确认我们的过去?如何确认生命的存在?这是诗人对存在的质疑,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20.
论废名与普鲁斯特小说之“断片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非叙述性、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同时借鉴了中国画的册页形式,并使之与现代小说体式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断片化小说结构.而断片化的结构形态,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在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桥>与<追忆似水年华>尽管在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仅就结构而言,两部小说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即都体现了一种"断片的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