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胜吴广起义前,苦于缺乏动员群众的办法,于是去找占卜的人。占卜者启发陈胜去装神弄鬼。陈胜如法炮制,雨夜里演出了“篝火狐鸣”的活剧,一声声“大楚兴,陈胜王”激动了许多愁苦不平的心。白日的“鱼腹丹书”作为回应,更使人们对陈胜刮目相看。结果,他振臂一呼,应...  相似文献   

3.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3)
我国古代在孙武之前.对战争非常“宿命”,开战前一定要占卜。而史籍记载的战例。占卜的结果均灵验无比。这使孙武十分迷惑,既然胜负已天定,人们何必去努力呢?又比如吴楚天门之战.主帅的占卜是  相似文献   

5.
王明浩 《山东教育》2005,(19):126-126
记者近日在北京、郑州等地果访发现,在人们忙着为网络色情构筑“防火墙”的时候,封建迷信又以汹汹来势闯入“网络世界”。如今,占星术、占卜、命运、风水、看相等封建糟粕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在互联网上比比皆是。许多青少年身陷其中,影响极其恶劣。  相似文献   

6.
谈谈校园中的“占卜族”李从慧,张传勤目前有些学校悄然兴起了一股“占卜风”,占者往往一书在手,便与别人大谈持谈人的相貌、生辰八字与将来的前途、命运的联系。有些听者开始不屑一顾,可经过他的一番所谓“科学大道理”的“狂轰滥炸”,很快便会对这“神秘”的东西发...  相似文献   

7.
一、西周初期的龟卜占卜术在人类历史上是相当古老的事情了。考古工作表现,在我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们经常利用各种野生动物的头骨来占卜吉凶:方法是原始的,方式是简单的。及至殷商时期,“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奴隶主阶级每天必卜。每事必卜,加之以巫风盛行,于是逐渐使原始占卜术有所“提高”,成为一种比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是占卦用的。在我国商、周时代,人们(特别是奴隶主贵族)迂到什么事情,都要占卜一下,问问吉凶。最初人们占卜的方法,是把龟壳或兽骨钻个小孔,放在火上去烤,使小孔周围出现许多裂纹,这些裂纹被称为“兆”。  相似文献   

9.
去年暑假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到60里外的外婆家,为我久病的爷爷“讨药”。据说,去年春天万物滋生的时候,有一对“竹仙”(双胞胎竹)在外婆家门前的楠竹林中降临。这对“竹仙”能为人们医治百病、占卜吉凶祸福。  相似文献   

10.
她从五百年前就开始占星了。这个无所不知的女人,五百年的时间让她的占星术登上了无人能比的顶峰,她可以看到人们的一切过去,一切将来。人们总是猜测着她的相貌,但她总是穿着华丽的占星袍,宽大的兜帽遮盖着她神秘的面容。一个飘着秋叶的晚上,一个扎着长辫子的女孩走进了她的占星殿。“请问……”女孩怯怯地问她:“大姐姐,我想占卜现在……可以吗?”“占卜现在?”她微微颔首,兜帽下秀丽的唇角不自觉的翕动了一下,手中的水晶球慢慢的腾起紫色的雾气。“是啊,占卜现在!”女孩天真地笑着,长长的睫毛随着她的笑声轻轻地抖动着。她又低下头,不再说…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从人对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社会的关系中系统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所以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作为经济人所追求的价值与作为道德人所追求的价值的一种组合。由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需要花费资源的,而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在价值无差异曲线与资源约束线的切点上才能实现。由此可以证明:如果两个人作为经济人所实现的价值相同的话,那么在道德人追求上实现的价值较大的那个人的人生价值更大;如果一个人虽然作为经济人追求所实现的价值不大,但作为道德人追求所实现价值较大,那么他也会有同样大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学校管理应以人为中心,以尊重人、依靠人为出发点,以发展人、完善人为归依”的思路,探讨了教师管理应“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与实施主体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人的教育——张楚廷先生人本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楚廷先生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根本上是为了人的。为了人的教育是执著地探询人是什么的教育,是完整、深切地理解和关怀人本身的教育,是为了守护和发展人性而坚持自身独特性的教育,是为了使人更成其为人而充分地善待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手段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两者的统一在当代中国获得了现实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人是目的和手段有机统一的认识,具体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相对于物,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即使在为了人而创造物的环节,人仍然是目的;二是相对于人自身、他人和社会,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是实现自身目的的现实力量,但需将人作为手段与物作为手段区别开来.把握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传统与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传统所包含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基本成分,曾长时间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在意识观念层面对推行主体性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消除这些消极化因素的影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充满活力的新人类、新化,是主体性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丰富内涵,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依托人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是对“物本位”、“官本位”的批判与否定,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理念的泛化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机。“经济人”应回到自己经济行为的“场地”上去,“道德人”则应在道德行为中起指导作用,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存在对人的意义的现代哲学,它的出发点或是立足点是主体人及"人自己的本质力量",即"人本"。这种"人本",不仅要强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且更注重人的本质力量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全面的展现。对人类各类大实践给予人本主义的批判,可以得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新文明观。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假设成了当今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很多的误解和偏见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障碍。其实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是约束条件下的自利人,也是道德的、推动公共利益增长的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经济人”的产生有其来自于生命的、生产方式的两方面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的“经济人”是遵守规则与传统的、具有一定的自利动机、精明并且追求高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人。立基于“经济人”人性复杂的理念,我们应该不断调整由传统的阶级同一性理论所确定的体制设计,以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