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悼念叶老     
我与叶老通信是在40年前,即1948年。那时叶老在上海主编《国文月刊》。1948年夏天,我寄给《国文月刊》一篇稿子,题目是《国定本国文课本评议》。叶老回信说准备刊用。后来因为上海解放,《国文月刊》停刊,未能刊出。1949年初叶老到了北京(当时叫北平)。一次,叶老到和平门外师大中文系给全体学生讲话,黎锦熙先生通知我去,在师大中文系主任室,经黎先生介绍,我认识了叶老。后来,我请叶老到北平女一中给全体学生讲话,由我记录。我把记录稿寄给叶老,问是不是可以在《进步  相似文献   

2.
哭叶老     
我流着泪,抚摸着叶老为我修改过的文稿,心里感到愧疚。那还是1979年。《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经过叶老的弥缝修补,总算完成。这时叶老向我提出:写一本关于实用语言的书。我是个浅尝辄止的人,而又好自以为是。关于语言的实用性问题叶老谈了很多。我兴兴冲冲地开始了工作。志公先生也大力支持我,在北京语言学会成立了专题小组,由我召集。几个月后,三篇样稿写完了。其结果,是叶老非常失望,写信  相似文献   

3.
我这里只谈谈叶老对我个人的嘉惠——教育与扶植。也许别人听来,以为都是小事,但是我则以为都是关系我一生的大事。今天思忆,只觉得教泽绵长,师恩深厚。我在中学读书时,最爱读叶老主编的《中学生》,每期必订阅,无间断。从中我获得许多知识,它给了我智力上、思想上极丰富的营养。及稍长,喜读《小说月报》及叶老的文学作品,使我沐浴了文学改良的新潮。上大学时期,学习古汉语、古典文学,叶老“寒夜一灯,夏炎罢扇”(自序),辛勤手编的《十三经索引》是  相似文献   

4.
重读叶圣陶     
寒假里,窗外飘着雪花。终于有了空闲时间读书了。于是又从书架上把《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拿了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系统读过此书,现在又把封面有些破旧、页面有些发黄的书页打开,有种久违的感觉。自力翻开扉页,叶老白须白眉,慈祥的微笑,既显示着经历与沧桑,也显示着老人的乐观与关切。扉页之后,还有叶老的手书,这是叶老1977年为《人民教  相似文献   

5.
我因为有别的会,不能来参加讨论,很遗憾。关于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我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言里归纳为主要两点,一点是要认识语文是工具、一点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叶老讲语文教育,越到后来越强调这第二点。1962年叶老写了一首诗《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边有这么几句:  相似文献   

6.
《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 :我们有话要说》……这些时日 ,这些文章和书犹如一根根搅棒在我的头脑里搅来搅去。枯灯对坐 ,我突发奇想 :假如叶老健在 ,那该多好!恍惚间来到一座四合院。院中两株海棠醒目地屹立着 ,虽无秋日的的红娇粉晕 ,倒也苍健挺拔。会客室 ,门窗明亮。沙发上 ,端坐着一位老人 ,童颜鹤发 ,皓眉银髭 ,一袭洁白的衫裤。我差点惊讶地叫起来 :啊 ,叶老!叶老微微地欠了欠身 ,缓缓地伸出左手。我知道叶老的意思 ,便坐在叶老左边的沙发上。叶老又用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助听器 ,托到我的面前。听至善…  相似文献   

7.
春日访叶老     
多日以来,想去看望叶老。说是去看望,不如说一是谢谢叶老,二是向叶老请教有关语文教育的问题。去年接近年末的时候,叶老给我写的一本小书(《语文和语文教学》)题了签,我没有去谢。三月里的一天早晨,接到叶老寄赠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当天我就贪婪地读了这部书中的大部分文章(其中一部分在初发表时就已读过了),一直读到深夜;这以后就想去谢谢叶老,可是没有去成,因我患了重感冒,怕把感冒传染给老人。  相似文献   

8.
1983年10月28日,是叶老90寿辰。在祝寿会上,叶老说:“大家都说我是这个家,那个家,我不是什么家、我只是普普通通的语文工作者”。叶老的这番话,固然出于他一贯的谦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家,那个家”的确也涵盖不了叶老对我国现代文化教育多方面的贡献。恰恰相反,“语文”二字,适足以说明一节。(“语文”用叶老的话来解释,就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老之所以能在我国现代文代教育史上有诸多成就,同他对语言文字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并付诸实施无不关系。因此,深入探讨叶老的语言观,将有助于对叶老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叶老说:“教学生作文,要端正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作文不是装饰品,不是生活的点缀,不能认为我现在作文了,就要说漂亮的话,在生活中人是非说不可的,作文无非是用笔来说话,这是生活的需要。”这番话是1982年张寿康《春日访叶老》一文中透露的。 叶老清楚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人们的书面讲话。你嘴上说什么,再用文字写出来。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  相似文献   

10.
当重新读了30年前叶老给《中学语文》复刊的题词后,我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从发展性上进行观察思考,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发展性、落实发展性含义上的功夫。叶老的题词是一直被《中学语文》杂志放在封面作为阅读杂志的固定导语。  相似文献   

11.
前一天才同几位同志到叶老家去看望,至善同志告诉我们叶老住院了。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出叶老的家门,但我想,叶老已多次住院,这回也许同以往一样,不久又会回到家里的。不料第二天上午就传来了叶老逝世的不幸消息。  相似文献   

12.
一月二十一日,我们按照预先的约定,前去拜访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教育家、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向他汇报不久前在苏州举行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讨论会”开会情况.叶老在他寓所的客厅里,亲切接见了我们.今天,八十八高龄的叶老兴致很好,一见到我们,便拱着双手连连说道:“请坐下,请坐下。”我们首先把讨论会的论文汇编奉呈叶老过目。叶老一手接过来,一手指着说:“哟,有这么三大本呀!可惜,我的视力不行了,读不了这些文章。”接着,我们向叶老汇报了《语文教学通讯》社、《语文战线》杂志社、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三家发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年我有幸参加了兰州教育学院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培训班,在此期间学了许多新的理论,并系统地学习了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在叶老的理论指导下,我对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信心更足了,目标更明确了。 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用叶老的话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他半个多世纪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 叶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叶老认为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能作文,“‘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这一思想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尤其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时代。要求我们现代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聪敏的并能自行深造的人。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培养能力这一原则。我学习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后,体会到,不仅要学习叶老的思想,发挥叶老的思想,更主要的是发展叶老的思想。我要从叶老的教育思想出发,研究当前所面临的语文教学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六十五年前(1961年)的9月8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以下简称"叶老"),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为语文教师做了一次以《怎样教语文课》为题的长篇讲话。讲话的背景,我没有查到。但可以想象,这在当年,一定是内蒙古教育界的一件盛事,更应该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件喜事。查阅《叶圣陶教育文集》等有关著作,叶老鲜有专为一个地区的语文教学作报告  相似文献   

15.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回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则回忆录,讲述了叶老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达了“我”对叶老无限的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下面仅就叶老的德育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一、旨在做人 培养合格公民是叶老德育思想的核心。叶老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写到:“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国家够格的公民。” 同时指出:想到 “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永远不够的。必须把某些精当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什么是叶老所谓“社会够格的成员”、“国家够格的公民”的标准呢?早年,他就提出:“以诚立身”,要以“高尚的思想、情感、意志作为骨子”。他在1984年提出 “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决不是为私,而是为公,决不能光计较个人得失。”叶老还指出: “要重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现在似乎是重视了智育,忽视了德育和体育。”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981年当叶老看到《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的“来自中学生的呼声”后,从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的高度责任感出发,写下了《我呼吁》一文,强烈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央领导同志在人大会上,赞扬了叶老的意见。叶老的“读书为了做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新时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目前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更有现实意义。 从当前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出一个引人注  相似文献   

17.
汪正贵 《教育文汇》2014,(10):17-18
十四年前在《读书》上读到这样一段话:“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别看这轻轻一句话,没有什么高深理论、旁征博引、宏大体系,这可是叶老从事教育数十年经验的结晶。”叶老先生说教育是农业,是一种比喻。我经常在想,教育的属性是什么?是工业还是农业?是商业还是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上)教学片段——师:叶老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你还看到了什么?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师:叶老改成了——(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你们注意到了吗?  相似文献   

19.
1988年2月16日,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文学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叶圣陶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编辑部全体同志无不为之悲痛。不禁回忆起《人民教育》创刊38年来,叶老领导、关怀和支持编辑部工作的一件件难忘的往事。叶老从1950年5月1日《人民教育》创刊到1951年4月,在编辑部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当时的编委会主任委员是成仿吾同志,副主任委员还有柳湜同志)。叶老在编辑部担任领导工作期间,认真宣传贯  相似文献   

20.
崇堂 《文教资料》2001,(1):44-45
《前平伯孩提时像》最初见于《鲁迅日记》 ( 192 3年 11月 10日 )。鲁迅先生当时见到的《俞平伯孩提时像》是照片还是印刷品 ,不得而知。五十年后的 1974年 1月 ,笔者幸运地获得了俞平伯先生惠赠的这帧《孩提时像》的印刷品 ,一张印在重磅铜版纸上的。像的下面有一段铅字排印的俞平伯先生题跋。俞老在四周为我亲笔题了款 ,这张印有中华文坛两代学者的像片 ,极其珍贵 ,我把它装成册叶 ,请叶圣陶先生题扉页 ;郭绍虞先生题封签。为尊重俞老本人意见 ,叶老改题名为《俞曲园携曾孙平伯合影》 (共写了两种式样 ) ,时在 1981年间。装册前 ,俞老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