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人为了更好地“言志”,必须调动一些艺术手法。就目前高考来看,鉴赏古典诗词艺术手法,主要是要求考生指出诗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下面就高考常考的几种艺术手法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我国历代诗人作家在从事诗词创作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摸索、总结出许多赋诗填词的技法。这对于诗词创作,无疑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篇幅有限,本文仅就“用事”、“点染”、“衬跌”三种技法进行粗浅地分析,旨在从艺术角度提高读者欣赏古典诗词和当代诗歌的能力,帮助文学习作者初步掌握一些写作诗词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诗词“留白艺术”教学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诗词教学的留白规律,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空白地带,激发学生的“填补心理”,使之在不断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思维、想象、审美、创造等能力,为诗词阅读教学开辟广阔的创造空间。其实诗词教学要细心参悟作品的“留白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正确地理解和宣传毛主席诗词,对于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指导诗歌创作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给毛主席诗词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为了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本文就史和诗、政治和艺术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5.
世上无此花     
《语文知识》1993年第8期刊载张庆乐先生的《读诗词,填花名》一文,共摘录十三句诗词,并附了答案。其中有两句是错的。作者要让人“填花名”,这就要求填上的应是地地道道的花。但文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出(红)花红胜  相似文献   

6.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没有线索,记叙文就会杂乱无章。“诗犹文也”。好的诗词也一定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使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在一个完美的形象之中。而这根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或者像古人所说的“一篇之骨”“一诗之眼”中。阅读古典诗词应当求其线索。抓住了线索,也就掌握了理解诗词的钥匙,不致把诗词理解得支离破碎,到头来还是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7.
刘红云 《双语学习》2007,(10M):151-151,153
提及诗词,会想到寥寥数字便是文,但却是语言高度浓缩又不失形神的一种艺术。其词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因此,想要翻译诗词绝非易事,要做到“忠实”与“达意”,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许渊冲先生给文学翻译树立了模范。许先生语言的精深造诣,艺术独创精神和高超翻译技巧,使诗词达至艺术之美又盎然诗情。本文拟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去体会许先生《唐宋词一百首》中所体现独创的艺术和盎然的诗情。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含有150多首诗词,有传统诗词之美,小说人物命运的叙述生动感人,又有当今语体文甚至口语的色彩,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是多彩诱人的,小说学为读者营造了一方“诗词天地”。忽略诗词鉴赏,就不能全面把握《红楼梦》艺术特征,也不能真正认识它的作者,因此,读懂这部书的文辞,品味其诗词韵味,会是一种享受,《红楼梦》以小说文本的可接爱性而雅供共赏,一定会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诗文美育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璀臻夺目的古代诗词,如同一道甘甜的清流,滋润着现代(含当代)文学写作的百花园。如杨朔的《雪浪花》就拟用了苏轼《大江东去》中“卷起千堆雪”的意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融汇了古诗中“咏月诗”和“咏荷诗”的词句;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如果抽去文中所引的古诗词,那么,这篇充满诗意的说明文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古诗词,就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宝石,镶嵌在这些文章家的文章之中。现今有成就有影响的文章家,大都得益于古诗词艺术营养的滋补。鉴于吉诗词这种巨大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指导学生(主要是高中生)阅读古诗词时,应把“写作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写作诗词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寄情托兴、赠答唱酬,体现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化传习。毛泽东诗词在情感取向上表现了儒家以“仁学”和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而在艺术精神上所接受的则是自由不羁的庄骚美学传统。在艺术表达上,既有即境会心、自然天成的“直寻”,也不排斥引事用典,吸取中国文化意象融入诗词意境,具有醇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当代诗词作品,在内容方面,多局限于写作者个人日常生活之事、之情、及所见、所闻,这是沿袭古人创作思路的“惯常思维”的表现,但只有惯常思维是不够的,当今广大诗词家还应有“超常思维”的思考,还应创作出以“虚构”为主的作品。在艺术手法方面,也应有“超常思维”的思考,在情景交融、衬托渲染等传统艺术手法之外,再创造出一些诸如意识流、荒诞想象等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数字,我们常常就想到它的“单调、乏味、枯燥”。因为数字很难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与诗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当我们细致地看过古典诗词作品,就不难发现数字与诗词的关系是源远流长,许多诗人正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数字,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并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魁力。 数字在古典诗词中往往可形成“对偶、比喻、夸张、铺排”的修辞,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王维在《送粹州李使君》一诗中便恰当地运用数字开拓了意境。“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这是全诗的前两联,作…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光辉起点,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我国古典诗词高峰的唐宋诗词也不例外。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用典、化意与艺术手法三方面来举其大略。 一 唐宋诗词中大量运用了《诗经》的典故,一些词语自《诗经》之后便具有了固定的涵义,被后世诗歌广泛沿用,兹举数例: 1.《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相似文献   

14.
从小就听说“南郭先生”的故事,大家都把它当做一个笑话说,并都带着不屑的神情。但在音乐课堂上,我却鼓励一些同学来尝试做一做“南郭先生”。在课上,常常会听我说:让我们用“滥竽”一起来“乱吹”吧。在大家一片会心的笑声中,竖笛声响了起来。其实我们进行的是正常的竖笛吹奏练习,我所说的“乱  相似文献   

15.
诗词中的“象”即语句的字面含义,而“象”所表达的“意”则是语句真正要表达的含义。当诗词对“象”的描述有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时,就会导致诗词中的“象”与“意”表达上的分离,这时的后者就是“象”的语用含义。诗词中的“象”在被用来作比、被夸张和被比拟的情况下,都会出现“象”与“意”的分离。“典”在古典诗词中也有同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安阳市殷都区正在搞“主体多元,高效课堂”的课改,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优势,值得每一位殷都教师深思。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巧用诗词,积极开展有关古典诗词的系列活动,就必然会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方面我大胆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诗词教学中,读准诗词中每个字的音,对于正确理解字义,领略诗词的音乐美,从而更加充分体会毛主席诗词所达到的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这里,就毛主席诗词中一些容易读错的宇,略述于下.一、多义多音字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这种多义多音字在毛主席诗词中不少.我们必须认真辨析,把它读准.①从:读cōng,如“乱云飞渡仍从容”;读cóng,如“一从大地起风雷”.②弹:读dàn,如“弹洞前村壁”、“弹痕遍地”;读tán,如“弹指一挥间”.③分:读fēn,如“分田分地真忙”;读fèn,如“战地黄花分外香”、“分外妖娆”.④和:读hé,如“席卷江西直捣湘和  相似文献   

18.
“眉语”——会说话的眼睛,从《诗经·硕人》的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后,在古代诗词当中常常眉眼并称,通过写眉眼常常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诗词的“旷达”风格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分析了苏轼诗词“旷达”风格,展示了苏轼诗词“狂放不羁,俊逸豪丽”,“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超然物外,闲适优游”和“胸无芥蒂,同化自然”的艺术特点,揭示了苏轼诗词“旷达”的原因,即:“得吾心”于“庄子”和“不入时宜”。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听很多老师说到:“现在的学生太闹了!老师真是难当!”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堂气氛便呈现出死气沉沉;如果开放了课堂教学,学生就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呈现出无序状态。会被人指责为;“太乱了,这叫什么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经验是:“乱中求序,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