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七次“高考”,择“高”录取 成绩好并不能保证你被所申报的大学录取?除了成绩之外,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SAT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每年进行7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由于美国高考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试,SAT只选取最高的“高考”考分。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生可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并且不分为第一、第二志愿,高校平等地录取同时申请了多所大学的申请者。美国高校录取工作的组织管理、具体运作程序等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同时,美国高校的录取决策也受到人力、录取率及录取经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外求学》2003,(16):17-17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每年公布的“美国最佳大学”排名对学生和家长校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其中一项排名指标“入学率”(指收到各所高校录取通知的学生最终进入这所大学的比率),却因为影响不佳近几年招致了不少批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近日决定,从今年起不再把“入学率”作为大学排名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2,(32):11
胡德维在2012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浙大提前录取高二学生进入竺可桢学院启真班,一个目的是为了实现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即所谓拔尖创新人才。大学当然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但是这与提前录取与否好像也关系不大。如果大学的教育、培养、管理过程仍然给学生限定了太多无用的条条框框,那么提前录取了高二学生,也照样培养不出来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直言不讳地说,仅靠把高等教育提前以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是缘木求鱼的表现。在大学生源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今天,浙大的危机感很强,并率先出击,这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不厌其烦向学生“求爱”美国的大学招生过程很像生活中的“谈恋爱,找对象”。特别是大学和申请者之间互相追逐,非常有意思。第一个阶段,大学追着学生抛绣球,把考生“追”得迷迷糊糊。美国的高中生从高二开始,就参加“高考预考”。高三年级,又参加第二次。PSAT于每年的10月中旬举行。约一两个月后,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按照传统,美国各所大学在录取本科新生时,都要求申请者提供SAT或ACT这两种国家入学标准考试的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不过,这一传统做法正在发生改变。据统计,全美目前约有739所拥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大学,不再要求申请者提交上述“高考”成绩,目的是为了招收更多有才华的学生,特别是吸引女学生以及少数族裔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二时,她考托福一举拿了643分;高中毕业时,被美国8所著名大学同时录取;16岁创办了国内首家学生个人环保网站;获得过全国第二届“母亲河奖”。她就是被美国大学的面试考官评价为“令人吃惊”的深圳学生容忆。  相似文献   

8.
谈谈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教育最发达国家之一。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是其教育发达程度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可以借鉴的一个方面。本文概括性的将美国教育的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首先体现在对高中应届毕业学生的录取机制上。在美国,大学的入学录取权主要掌握在每个大学手中。每个大学都根据自己学校的标准设定录取条件。这些入学条件有的是刚性的,有的是弹性的。比较好的大学设置的门槛较高。一般的大学录取学生时要参看三个刚性的内容。一个是学生参加标志个人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权威考试成绩。如:在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采行的招生办法是典型的“多样化招生”,其大学招生制度具有“标准多元、综合评价、自主招生”等特征。其中,标准化考试分数是美国大学近百年录取新生深为倚重的“黄金罗盘”,并且一直是颇有影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座上客”。但标准化考试在美国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近二十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进行了“可免试入学”改革尝试,标准化考试成绩不再是必须提交的申请材料。实行这一改革主要基于两点理由:标准化考试成绩对预测大学学业成绩效果甚微;标准化考试强化了社会不平等。改革实践表明,“可免试入学”有助于大学招录对象构成成分的多样、学术能力更强的学生。美国关于大规模标准化统一考试的反省与破除统考迷信的改革尝试,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启示。我国高考制度要发挥良性的教育与社会功能,必须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桎梏,推动人才评价多元化与招生录取多样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刘铁芳 《教师》2011,(20):1-1
2006年2月,央视《对话》栏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代表参与节目。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是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因为中美学生表现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11.
杨晔 《留学生》2009,(9):44-45
所谓“群体签证申请”,在英文中叫“Group Visa Application”,指一个学生群体被一所学校录取,集体去美国使馆申请学生签证的情况。随着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办学项目层出不穷。这些项目的学生,在念完大二之后,会到美国交流一年或者在美国完成剩余学业。  相似文献   

12.
职业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充分认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职业大学办学初期困难多,条件较差,学生入学录取分数线低于其他普通高校,且实行“收费走读,择优推荐录用”的招生分配制度,使学生入学初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卑感,认为低人一等;二是由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3月,全美各大学新生入学办事处里,入学申请档案都摞得高高的,录取人员则忙于审阅论文和推荐信,查看副本及标准化测试成绩。今年,他们往往会发现申请档案中缺少一份重要的材料——班级排名。这一个排名可是决定学生能否被那些著名大学录取的主要依据。今年,成千上万的美国高中学校硬是拒绝向大学提供这个要命的班级排名。在最近五年内,这场拒绝运动呈加速度扩展的态势。中学校长们认为,大学过于看重单个学校内的班级排名,会削弱校际之间的良性竞争,他们要求录取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每一位申请者,而不仅仅只看重他在班级中的排名。大学的录取新生的负责人则认为,众多高中采取的此种举动,反而会使情况恶化。大学缺乏足够的信息量,会导致将录取的判断更多倾向到标准化考试成绩上,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一方面是大学的录取人员,强调需要班级排名,以便有一个相应的背景来据以察看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家长与高中的管理者们,强烈要求废除排名,他们认为大学利用班级排名来录取新生,是在走捷径,当高中学校不提供排名时,他们就不得不全面看待学生。当然,对有些大学来说,班级排名的取消意味着一种机会——“它在某种方式上解放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与你那个大学追求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但也很明显,有班级排名学校的学生被录取比例是最高的,而所在学校既没有提供排名又没有综合数据的学生,录取比例是最低的——那些大学录取新生负责人们认为,不提供排名,这“恰恰是对教育责任的一种放弃”。但无论人们的争论如何,总回避不了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14.
英报刊撷     
国外的“高考”美国目前的高校招生一般采用证书制和高考制两种。证书制是指高中毕业生不需通过高考,凭高中毕业证书就直接进入大学,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州立学院和社区学院;但大多数学术水平高的院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SAT)的成绩并参考中学时的成绩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综合素质来录取新生。美国的不少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在招生时也要参考学生的单科考试成绩,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单科成绩以及志愿来决定其专业。但除了单科成绩以外,美国的大学招生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英国政府规定,在义务教育结束时,要为16岁…  相似文献   

15.
方立新 《教育》2007,(7S):20-20
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高招又热闹着的时候,才学、人品都非常优秀的江苏盲女吴晶被美国耶鲁、哈佛和斯坦福三所大学同时录取的新闻,不知国内那些正在争夺高分生源的名校闻之是否有所感悟。这样的新闻,对美国来说,应该不是什么新闻,因为人家的大学录取学生的时候,是没有身体状况等门槛的。而且,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通过的“平权法案”也规定了教育、工作、升迁等机会,都必须给弱势群体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可以凭参加“日本留学考试”的成绩直接进入日本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读书,这样的大学被称作为“日本留学考试利用渡日前入学许可校”。请先向这些大学咨询并得到确认其有“赴日前预先录取之大学”的录取方式后再参加这一考试,而且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以这种方式留学日本会省去不少时间与金钱。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但美国社会又非常重视个人为社区作出的无偿贡献。社会上有许多组织和基金会为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提供各种各样在社区服务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奖学金。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矿矿(作者的儿子——编者注)的学校对“学雷锋”的要求如下:高一需要5小时,高二需要10小时,高三需要10小时,高四需要35小时。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至于申请大学,要在这方面打动招生办的审核人员,六七十个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够。普林斯顿大学曾录取一个推销了大量…  相似文献   

18.
徐贲 《语文新圃》2008,(8):17-18
又到了大学录取新生的季节.国内的朋友问我.美国也有破格录取吗,是怎么回事?说起大学破格录取,许多人想到的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被顶尖学校录取.其实,那是"超格"录取,不是"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19.
祝伟 《教育》2006,(4):60-61
每年的3月,全美各大学新生入学办事处里,入学申请档案都摞得高高的,录取人员则忙于审阔论文和推荐信,查看副本及标准化测试成绩。今年,他们往往会发现申请档案中缺少一份重要的材料——班级排名。这一个排名可是决定学生能否被那些著名大学录取的主要依据。 今年,成千上万的美国高中学校硬是拒绝向大学提供这个要命的班级排名。在最近五年内,这场拒绝运动呈加速度扩展的态势。 中学校长们认为,大学过于看重单个学校内的班级排名,会削弱校际之间的良性竞争,他们要求录取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每一位申请者,而不仅仅只看重他在班级中的排名。 大学的录取新生的负责人则认为,众多高中采取的此种举动,反而会使情况恶化。大学缺乏足够的信息量,会导致将录取的判断更多倾向到标准化考试成绩上,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一方面是大学的录取人员,强调需要班级排名,以便有一个相应的背景来据以察看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家长与高中的管理者们,强烈要求废除排名,他们认为大学利用班级排名来录取新生,是在走捷径,当高中学校不提供排名时,他们就不得不全面看待学生。 当然,对有些大学来说,班级排名的取消意味着一种机会——“它在某种方式上解放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与你那个大学追求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但也很明显,有班级排名学校的学生被录取比例是最高的,而所在学校既没有提供排名又没有综合数据的学生,录取比例是最低的——那些大学录取新生负责人们认为,不提供排名,这“恰恰是对教育责任的一种放弃”。 但无论人们的争论如何,总回避不了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20.
孙颖 《陕西教育》2010,(7):38-38
上大学是每一位中学生的梦想。但是。对于一些平时成绩300-400分的学生而言,想要达到二本,上大学文、理科录取要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这些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思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