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市场的形成,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逐步被“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所代替。使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就业市场的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配”逐步过渡到了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正向“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推进。从1998年起,我国已有部份高校的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以后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行政的职能逐渐弱化,中介、服务的职能突出出来,而为毕业生服务的最主要内容之…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初探李光敏重庆交通学院1进行就业指导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原来实行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正在被“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所取代,且终将实行“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成立和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步伐紧密相连的。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变传统的“统包统配”、“包当干部”的就业模式,确立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目标模式。为顺应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徐杨富,刘兴育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转型,也使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将逐步实行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因此,充分发挥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建立与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大学…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给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通过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稳妥地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改革目标迈进。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这一改革形势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都发生相应变化,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老模式发展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办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必然要引起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与不适应,因此,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 一、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还将逐步由“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过渡和转化。这种新的就业、择业形式,加重了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对实施“中期改革方案”的认识与思考东北师大谷国峰,刘建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呼唤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大学...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考省教委人事处胡燕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分配“统”和“包”的格局,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做好过渡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迎接高校毕业生就业体...  相似文献   

11.
浅谈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张卫红198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从过去的“两统一包”制逐步改变成现行的自主择业和计划分配“双轨制”,为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然而,决果我们对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认真分析,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自198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供需见面”、“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等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不断前进。自2002年国办发19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就业,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并轨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校全部实行招生并轨制度改革,并轨后毕业生的就业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过去的“双包”逐步变为“双自”,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逐步由国家统一分配过渡到“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上来。这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高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所进行的一项有益的尝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制度的改革、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为毕业生所认可。但我们还须承认,毕业生就业安排工作还未能完  相似文献   

15.
以“统分统配”为特征的高师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其他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有很大的差距。文章对高师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迫切性、高师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目标、措施等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渐由“包当干部包分配”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模式转变。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以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国家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不少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因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列高校学生的稳定,学校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当前,我们在做好毕业生就业计划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 一、加强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的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即: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落实毕业生就业方案,并逐步推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殊 《江苏高教》2002,(1):88-90
本文认为正确认识“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关键,确立毕业生自主择业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文章探讨了“自主择业”的内涵,并提出推动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60年来中国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有自身特点,并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就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包括: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录取办法的改革,招生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高校入学考试的改革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包括:就业模式的改革,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就业市场的形成,就业主体的转移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机制过渡到现在“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机制。与之相伴的是就业中的违约现象越来越多,并带来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几方面利益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违约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违约的类型及其成因由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提出违约的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高校不是双向选择中的意向方,因此没有直接违约的可能。这里所谈的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