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点分解 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4.通过对咏物散文的整体阅读,感受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散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2.
考点分解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4.通过对咏物散文的整体阅读,感受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散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3.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现代文阅读最高层面的考查。文学作品侧重于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散文的评价鉴赏主要是围绕景、情之间的相关联系生发的,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景 (物、事 )与情 (志、理 )的联系。一方面缘情 (志、理 )择景 (物、事 ),另一方面借景 (物、事 )抒情 (志、理 )。写景 (物、事 )是手段是依托,抒情 (志、理 )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 (志、理 )”往往体现在议论抒情文字当中,提取散文的精要须用足用活议论抒情文字。如宗璞的《报秋》 (199…  相似文献   

4.
考测点导航鉴赏评价能力属于创造思维。即读者在读完作品之后产生的评价和鉴别。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指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形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是人的,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物的,如《致橡树》中的橡树。当然,这些“物”往往就是某些人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散文,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人文性的体味,充分重视对语言的感受、领悟。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形象,语言表现的就是形象。形象(诗歌中是意象)包罗人、事、景、物,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情感、主旨意趣的外在显现。把握好语言形象是进一步走入作者内心思想的关键。“形象”这个概念将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7.
《小狗包弟》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名篇.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写人记事散文以事为形,以情为核,情随事现.本课以循事缘情为总体教学思路,以有效语文活动为支撑,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理解文中写事与抒情间的关系,学习解读同类文章的方法.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家巴金伟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我们说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指的散文与小说。散文1.散文的知识要点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表达感悟的形式2.运用散文的有关知识,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去体会:①整体感知散文。领会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从而得到怎样的启迪和享受。②理解散文。把握散文的脉络,理清结构线索、作者的思路,并分析作者表达感悟的形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还是忆人写事,抓住感悟的媒介,分析特征,挖掘精神实质。③领悟散文。反复品读、品味凝练自然、清新含蓄、优美富有人生哲理的语言,体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理、意、味,并对作者的感…  相似文献   

9.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那么阅读时如何才能把握散文的“形”与“神”呢?一、分清类型,依“类”悟法阅读时,我们要弄清作品是属于哪一类的散文,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分析其“形”与“神”的关系.①写景状物的散文.我们应着力把握其外在的形态(静态与动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因为“情”是“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  相似文献   

10.
"神"是散文的内核,是散文创作必须紧守的核心;而高明的散文,往往会用貌似漫无边际的笔调,四处泼洒,看似散淡而紧扣内核.作为人物散文,文本还必然要用一定的描写手法来写活人物.教学中,紧抓人物散文的"神",就可以抓住关键,理解人物散文的要义;充分体味人物散文的"形",往往可以体验到优秀人物散文的精妙之处;抓住描写,既可以准确把握散文中的人物,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作者的笔调,体会人物散文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1.
考点分解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训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维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一般来说,文学形象大都指小说、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散文也涉及形象的问题。它既包  相似文献   

13.
【考点阐释】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章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散文中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物。鉴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指把握作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者是这一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而分析人物形象,则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感知,可以准确领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完成对人物的审美品读,从而有效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周丽霞 《语文天地》2014,(12):11-12
诗歌是诗人借助诗歌形象即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作品。形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因此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就可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以下笔者主要就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 2 0 0 1年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全国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根据《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做好文学作品中的阅读题呢 ?一、明辨体类。作品的体类不同 ,鉴赏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散文的鉴赏评价重在语言的韵味 ,思想内容的把握 ,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结构分析 ,风格把握 ,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诗歌的鉴赏评价侧重对语句内容的理解 ,对作品语言特点、手法的运用、风格倾向的赏析。小…  相似文献   

17.
散文具有选较强的抒情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语言是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所记之事)是个人化的,情感认知是独特的。因此,散文阅读的要领无外乎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这,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语到的人生经验。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策略:1.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写此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3.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散文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许艳秋 《成才之路》2012,(32):24-24
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和小说,尤其是散文,一直是中考命题的最爱。以2011年江苏省13市为例,课内外现代文阅读共33篇(段),除6篇说明文外,其余均为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包括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抒情言志散文、议论说理散文、人文文化散文等。另有小说2篇)。所以文学作品阅读水平的考查是各地中考现代文考查的重中之重。由于广泛自由的关照视野、丰富深邃的内涵涵盖、多样灵活的写作手法、隽永凝练的文字语言等带来的对考生各种素养考查之便利,文学作品还将继续受到中考命题者的特别青睐。  相似文献   

19.
谈巴金《灯》的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以形象感染人。作为文学四形式之一的散文要不要塑造形象的感染人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散文的形象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塑造的呢?散文不可能有像小说和戏剧那样的鲜明的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和戏剧创作中,作家可以用丰富的生活画面,用多种的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加以全方位的刻划,从而使形象显得具体、实在、鲜活和丰满,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性格。而散文形象,是作者通过对物和景的感受,并赋予物与景以某种主观的情感认识而塑造出来的可以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义象合一的形象。有些散文也写人,但往往是选取人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生活景象,作…  相似文献   

20.
散文阅读历来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对象,快速帮助学生提炼中考散文主旨应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训练内容。一、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开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整体阅读训练。初读散文后按顺序思考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从"写什么"角度,学生不难找到具体的事、景、物。但是如何将事、景、物与主旨建立联系,还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点:富于诗意的"动情的事"或者"寓意物"。因为散文中,有用来对比衬托的"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