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全部预见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而需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针对每一个教学细节,捕捉每一个思维火花,成就精彩的课堂。一、抓不住学生的"意外回答",导致公开课的失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在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并且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可能生成一次精彩,教师不仅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  相似文献   

2.
追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没有具体出现的时间,内容能够触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教师有效的课堂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铁锹".目前,由于教师对课堂追问的理解不够到位,同时又缺乏追问的有效策略,错过了进一步挖掘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罗碧华 《广东教育》2008,(4):109-110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  相似文献   

4.
政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大体可分为"讲授型""问答型"和"活动型"三种。"讲授型"教学是"教师主讲,系统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传授知识既系统高效又成本低廉。但是由于在这类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大量信息的地位,往往缺乏对知识理解与记忆的长效性和自觉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单一化的模式往往忽视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问答型"教学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格局,师生互动,问题引导使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但是"问答型"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问题设计合理与否。问题设计的数量要适度,太多了会导致浅尝辄止或机械问答,太少了又失去了课堂效率。问题设计的质  相似文献   

5.
比较就是把研究对象的个别部分或个别特征分出来,便于确定它们的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策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旁征博引的独特功效:比一比,促新知呼之欲出;比一比,促理解事半功倍;比一比,促联系融会贯通。合理运用比较策略,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顾此失彼;合理运用比较策略,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浅尝辄止"。所以,在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比较策略,积极为学生提供比较的时间和空间,比比出精彩,比比出成效。  相似文献   

6.
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精彩的,应该是见仁见智的。但有一个标准应该不会改变:能让学生无限神往乐在其中、多学知识而且思维得以发展的就是精彩的课。构成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因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课堂的语言是最主要的,只因知识的传授、教学目的的达成等都离不开课堂语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在课堂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把"问"这个字形象地理解成是教师用"口"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引领学生探究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提升人文素养.今天,我们针对一些课堂主问题设计不错,但具体实施时却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的现象,围绕"追问:如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的话题,请大家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一旦学生被教师预设的主问题激发,兴致勃勃,七嘴八舌时,接下去该怎么办,教师如何凸显对话的"首席"作用,如何将对话引向深入,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实现"沟通"和"理解"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有效设问可以集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启学生思维,调控教师的教学。然而,不少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存在一些不良的提问方式,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良提问。一是提问太深或太易,不符合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若过于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它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里,从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从情感与情感的交融中,从思维与思维的交流中滋生出来的。生成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能让课堂呈现生机勃勃、高潮迭起的精彩。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面对无法预约的生成,有的教师依然倍感困惑:如何坦然面对即时教学场景,在恰当的时候做出及时的回应,予以合理适度的教学操作呢?也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生成的精彩而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出现了课堂失控现象"生成"最终以"无成"而告终,这不得不引起同行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这就是"生成"。生成让课堂有了许多精彩,那如何把精彩留住呢?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师生面对的知识和问题越来越新奇.课堂教学的实际离课堂预设相去甚远即课堂"意外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机智的处理"意外事件"使课堂随机生成更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因"意外事件"而变的更精彩.  相似文献   

12.
正精心的课堂预设以及课堂活动的生成是能否取得较好课堂效果的关键步骤。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预设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保持非常清晰的思路,精准把握课堂动向;而课堂活动的生成,则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利用课堂上无意间出现的"精彩瞬间",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或拓展延伸。一、精心预设,促课堂瞬间更精彩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这一目标同样符合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泛化了个性阅读,无视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偏离,课堂"精彩"纷呈,却在"偏轨"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4.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生成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精彩。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他们有思维、有个性,总是在不停地创造意外。正是这些意外,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试误"的机会、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教师一个机遇:恰当运用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因势利导,为学生服务,实现课堂增值。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词串,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想象、概括,不断碰撞学生的思维,迸发学生的灵感,让课堂绽放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最精彩,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得到"四基"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之间知识、能力、经历、想法的不同,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些"突发"问题,灵活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那就将出现教学的"闪光点",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形成美丽、生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让每节课都精彩。"这是化学特级教师徐伟念的名言。"精彩"二字怎样理解?是形式的新颖?是内容的深刻?是理念的先进?是教师教学技艺的高超?还是各种因素兼而有之?徐老师憨憨一笑:"我对精彩的理解就是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受益,让每个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如此定位的"精彩",让徐老师在38年的中学化学教育之路上越走越精彩。构建一个精彩的课堂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说:"上课,就是师生共同探险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发现新大陆;每一节课师生都带着好奇心,怀着期待感走进课堂。师生的智慧便在这探险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成长。"徐伟念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他换了一种有理科味道的表达:"我把课堂既当作唤醒学生理智求知欲的地方,又当作学生持续探究欲的‘细胞’繁殖地。"  相似文献   

18.
围绕"教学案"进行教学而生成的学情,具有太强的预设性,不能从本质上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和素养。教学中教师抛开种种预设,以激疑的方式打开学情生成的源头,用联系切入的手段引导学生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发现和解读,在课堂中发挥教学智慧,捕捉学情,妥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精彩缔造出课堂的精彩,实现自由、高效的生态课堂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种艺术。师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点一拨都能引出无数的精彩,这些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都可以通过教师精彩的语言来"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来撩拨学生的思维,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巧问。数学问题是打开数学思维的钥匙,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精心预设提问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综观一些精彩课堂,其背后是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因此课堂上教师就应努力发展学生思维。何谓发展学生思维?笔者以为就是要求学生有所"发现","发现"是学生真正进行思维的标志之一,也是我们需要追寻的学习状态。一、培养"发现"的沃土传统教学中,教师依照预设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对号入座回答便是教师最大的期待。这样看似衔接完美、丝丝入扣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也就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