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博 《林区教学》2012,(4):88-89
近年来手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以其强大的发展势头冲击着各种新旧媒体。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资料以及社会实践等手段,正确地认识手机传播的特点,手机传播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手机传播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对于把握手机媒体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中学生手机使用和依赖的现状以及对中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手机依赖的主要心理机制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家庭教育环境对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影响,以期为解决手机依赖找到对症下药的干预措施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静 《焦作大学学报》2014,28(3):127-129
手机作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完成各种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因为通过手机进行的社会沟通,不仅在整个社会的传播实践上构建了一个交互式信息交流平台,还营造了一个以手机为载体的、连接社会各主体的公共领域.从而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①因社会成长环境、家庭状况、个性特征的不同,所赋予的社会分工和角色也不同,造成了大学生手机使用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恋爱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②大学生手机依赖使用与其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5.9%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且主要表现在持续性与冲突性上。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积极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可以被自我效能与希望两个因子有效地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选取950名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均为中等发展水平,且存在性别、专业、年级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希望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自我效能感在希望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过度依赖手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消极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其形成的众多心理原因,通过理性使用手机、加强人际交流、参加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建设等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手机已经转变为多功能媒介,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使用3G智能手机,大学生随时随地均可通过QQ、飞信、微博、微信等手机应用软件实现信息共享、情感交流等社会功能。手机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媒体或途径,它正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心理状况,等等。这既给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以14名具有手机依赖症状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7名被试进行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控制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在干预前、干预后以及3个月后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干预后以及追踪测查中,其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分显著均低于干预前水平;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分在后测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对手机依赖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国内外都将研究对象集中在青年群体身上,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结合,着重考察了性别、自尊、性格等变量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关系。此领域的国内调研在心理学、社会学维度的展开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手机依赖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白领阶层。手机依赖的概念有从医学角度出发的,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还有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娱乐需求、情绪情感因素以及发展需要等。至于手机依赖的干预,则缺乏切实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的需要、缓解情绪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学校应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对高职生手机依赖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手机依赖研究是20世纪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手机依赖的既往研究概述归纳出本文观点: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是手机依赖研究的纵深方向。接着从手机依赖的现状论述了手机依赖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的现实需要,手机依赖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的重要意义、手机依赖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的理论可行性和手机依赖与心理机制干预研究这两个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手机依赖,本质上就是使用者的手机使用行为不断被积极强化而出现的结果,其积极强化物,主要是手机功能给使用者所带来的需要满足与心理愉悦. 依据强化理论,对于手机成瘾症的防治,可以从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个方面入手考虑. 从积极强化的角度来看,防治成瘾症有两个可选途径:撤走积极强化物以及弱化积极强化物的强化效果.从消极依赖的方面来看,则可以考虑对手机依赖行为施加消极强化物或者强化消极强化物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手机媒体与不同的传统媒体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的手机媒体类型,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开始承担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欣赏音乐等越来越多的功能,并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上简述手机这种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超峰 《教师》2010,(23):119-120
手机媒体与不同的传统媒体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的手机媒体类型。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开始承担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欣赏音乐等越来越多的功能,并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上简述手机这种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手机依赖研究是20世纪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思考了手机依赖研究的背景、研究方向、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理清了手机依赖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发展,使其成为最大的网络使用终端,而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简要分析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并论述学生手机成瘾的主要危害及教育策略,旨在有效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智能手机使用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