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直是理解成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仅就人们喜闻乐用的成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作一点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有识者的深入研究。(以下加点者为活用词。) 一、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理解为“像……一样”。如风流云散,风,像风一样,云,像云一样。像风一样流失,像云一样飘散。同类用法如:狼奔豕突、蚕食鲸吞、星罗棋布、土崩瓦解、龙飞凤舞、豆剖瓜分、斗折蛇行、珠圆玉润等。  相似文献   

2.
3.
成语是一种最富于稳定性的语言现象,不能改变成语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是运用成语的基本原则。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为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也可以适当地灵活运用。本文拟从成语活用的修辞方式以及成语活用的规范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习下来的,因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定型性,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特别是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基本用法,充当了别的词类,从而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以及数词的活用四类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成语和准确使用成语都非常重要。一、名词的活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继承下来的,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遗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成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成语活用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成语活用现象,本文着重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成语活用的类型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成语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定型性,意义上具有相对的整体性。因此,使用时,一般不得随意改变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性。但是成语的稳定性并不排斥运用上的灵活性。随着汉语的发展与演变,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如果为了加强语言的表达力。增强修辞效果.也可以适当地改换它的成分,拆散它的结构,或者赋予它新的意义。活用成语的现象,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商家用成语或成语的活用形式充当宣传载体,典故、成语等字中珠现在各类传媒作品中熠熠发光,“移花接木”的现象尤为普遍.本文运用实例分析成语活用与广告媒体完美结合的合理性、成语活用在广告媒体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广告媒体中成语活用产生的作用和效果等方面展开思考,以期对这种现象及其社会意义有一个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9.
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现象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有消极不利的因素.在广告用语中,做到恰当活用成语,扬利避害,是语言文字学界、广告界甚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8,(31):13-14
由数词参与构成的成语不少.它们言简意赅,十分鲜明生动.数词在其中起的作用也是灵活多样、异彩纷呈的,同一个数词在不同的成语中意思可以截然不同;不同的数词,甚至是数目相差很大的数词,有时又可以在不同的成语中表达同一个意思.数词的这种活用主要有以下十种.……  相似文献   

11.
12.
吴玉凤 《文教资料》2010,(30):19-21
竹枝词来源于古代巴蜀地区的巴渝舞和民间竹枝歌.到了唐代被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发掘、仿作而流传至今。本文以丘良任等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的华南竹枝词中出现的成语为考察对象,探讨成语的活用现象、运用原因与效果。成语的活用可分为插入法、移位法、替换法、节缩法和混合法。成语的运用.则主要出于作者表情达意的临时需要,这其实是由成语丰富的内容和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它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或形容词,但它不能带宾语,不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而动词是表示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大多能带宾语,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如果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那些特点,反倒具备了动词的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1.名词后带宾语,该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它是民族文化的精萃,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能以寥寥数字来表现极丰富的意思,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例如“枪林弹雨”,形容战争激烈;“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极点;“水落石出”,说明真相大白;“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过河拆桥”,讽刺那些自私自利者损害别人的行为;“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指本意不在这里,另有个人目的……。言近旨远,字少意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成语的活用     
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凝固的定型语,一般是不可任意变更的。如果妄作窜改,就破坏了既定的构型,有损于语言的规范。然而,语言充当交际的工具,终竟是为人们所驾驭,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语言里,某些既成的现象,对于人们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成语活用,给语言带来迷人魅力,给作文增添无限情趣。常见成语活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本义返源。偏离其通用的比喻义、引申义,回返到它的语源义(字面义),显出特定的修辞效果。如:火成岩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大水和烈火的锻炼,生成一身  相似文献   

17.
成语,本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与结构的定型性,一般不能任意调整或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随便拆分使用。这是语法界公认的早已有之的定论,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事实并非绝对如此。因为有些成语,如果能从修辞需要出发,在使用中敢于打破旧框框,沿着求异思维的“野路子”标新立异,就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现举例试述如下: ①、语素易位式 “鞠躬尽瘁,砥柱中流。”这是徐向前在《回忆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片断》一文中对周恩来同志的赞语。其上句的是“平平仄仄”,下句使成语“中流砥柱”的语素产生易位,声调变成了“仄仄平平”,从而协调了音律,读来琅琅上口。再如“万头攒动,碑前啜泣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瑰宝,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学习成语,使用成语,不能不关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概括起来,成语中的词类活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作语言通俗易懂,脍炙人口,表现力强,而成语活用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邓小平作中的成语活用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换字、仿拟、插入和异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