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声思考是将学生内部思维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可通过提问、回答、交流、作业反馈等教学环节实施出声思考策略,诱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标。出声思考是一种有效地进行思维监控的元认知训练措施。让学生学会出声思考,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讲授出声恩考的策略知识并进行元认知示范,要让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互为老师、开列“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  相似文献   

3.
一、提问诱导学生思考提问即提出问题来求答。老师问,学生答。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内容以及方式有着很大关系。英语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沿  相似文献   

4.
一、弗牵——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前数学课的提问是一问…—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提问要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注意:(1)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再做回答。(2)少提那些只要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在思考中学习。  相似文献   

5.
文摘     
学生的“出声作文”,实质上是在“出声地思考”,是在和自己、和伙伴对话,或者是在边写边改,斟酌所用的语句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孩子写作文时会小声嘀咕,有些老师觉得扰乱了课堂秩序,其实,这是因为学生年龄小,需要借助“出声”来帮助思考。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出声说文”、“出声作文”、“出声改文”。首先,  相似文献   

6.
正理答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直接体现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及教学技巧。有效的理答与有效的提问相辅相成,能够发挥"搭桥引路""抛砖引玉""穿针引线""投石激浪"等作用,可以使课堂交流更有广度、宽度,使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效度,从而搭建充满智慧、激励的有效对话课堂。一、及时"垫问"——搭桥引路,答有坡度"垫问"是对问题分解的一种策略,是为最终解决问题所做的铺垫性提问。所谓"垫问",是指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思路模糊或理解困难等原因无法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新)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问"与"答"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提问不仅要讲究艺术性,而且还要重视设问的策略,使每个问题都能为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学生的思考就可折射出课堂教学的效率,富有魅力的课是问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独自可以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平常物理教学中,每位老师都注重提问,这是毋须多言的.提问的效果不一,也是司空见惯的.我认为,课堂教学中,问是开启思路,答是问的延伸,是思维成果的展示.课堂上不仅要问得妙,更要答得好,这才是高质量课堂,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活跃课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在物理教学中是怎样注重答问技巧的.一、巧妙设问答从提问开始,问题能不能答,好不好答,答成什么样子,提问大有讲究,必须设计好.有时候,提问过于直白,学生不用  相似文献   

9.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10.
蔡福全 《辽宁教育》2013,(2X):40-40
<正>这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问:喜欢老师吗?答:喜欢。问:想当老师吗?答:不想。问:为什么?答:我们非常尊敬老师,但觉得老师太苦了(想做那样的人,不想做那样的事)。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点,可能与我们工作时,没有把幸福感传递出来有关。教育者如果是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去做,而又能表现出幸福感,就会引起孩子的关注和联想,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相反,如果这种工作传递  相似文献   

11.
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参与式教学"要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下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思考、探索,各抒己见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老师讲,学生听"的严格界线,老师的讲和问与学生的听和答应当融合在一起.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准备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如果老师把等差数列的定义复习一遍之后,就举出简例而写下: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活动(学生跟老师做大脑体操)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者答:一直往西走,那边有一幢小楼,校长室就在二楼。阿姨:谢谢。教者答:不用谢。2.导入课题。(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崔老师干什么呢?(问路,问校长室在什么地方。)(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来问过路呢?(学生交流)(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3.在这堂课上,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答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越学越不问,越不善问,越不敢问,越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出问题的不良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努力去遵循老师的意图和思路。这样就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生物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学"问题解决",教师经常陷入"正确解题与体验策略""数学思考的过程与结果""我提问与答他问"如何和谐统一的困惑中,刊发于《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年第1 1期的专题"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着实为我们指点了迷津。我们要理解"问题解决"目标的内涵、熟知教材的编排特点、洞察学生问题解决的困惑、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思考的经验,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努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吴正宪老师和她的团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使我们看到教学研究向青草更青处的漫溯,感受到儿童身上数学思考、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蓬蓬勃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樊业银 《江西教育》2012,(14):43-44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一般通过理答这一教学方式来实现.数学课堂一般是理性的、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安静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吗?我们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吗?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充分梳理自己的思路呢?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将学生带入数学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享受中.把教师化作催生满园春色的春风春雨,和全体学生起享受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新疆教育》2012,(9):127-128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生物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教学上教知识重要,教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我们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该如何做呢?其实从最简单做起,就是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老师要多"问",不断地问,彻底地问,以"问"来贯穿整个教学,通过老师的"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问答,从而诱发学生模仿问、学会问、知道问,再进而能够自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但老师的"问"不能随便地问,应该在备课中先认真精心设计好,应该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生物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人曾把这样的教学概括为"句号式"教学.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问号式"教学.  相似文献   

19.
小笛信箱     
问:新学期开始,老师让张桐当学习委员,而我的成绩比他好却没被选上。我很不服气!(小涛)答:想象一下,当初老师在决定之前,会不会作这样的思考:小涛还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运用“诘问术”,层层递进,让学徒在“互动对话”中澄清概念,明白道理。新课程提出“教学即是对话”的理念,使我们进一步相信,“一问一答”互动对话式的课堂环节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必要。教学即对话,这种对话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主,因此,这种互动对话的形式也存在于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只不过,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一问,有时是老师的问,有时是学生的问;同理,一答可以是老师答,也可以是学生答。本文试图就这种互动对话形式中老师“怎样的答”能够促进儿童思考作一研究,并且把“老师的答”称为互动对话中的“互动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