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风格也得到普遍认同.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螺旋式教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两个重要定理,《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定理的探究过程,并能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测量、工业、几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在必修4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有关内容,对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已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和认知结构,这些都是学习正弦定理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3.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中的一条主线,也是高等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因此,函数的教学必须要强调整体性和联系性,"强调整体性和联系性,是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是数学学习的需要,是学生认知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模块和专题结构的需要".因此,"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式上升,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本文将沿由初中到高中的路径,赏析函数认知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从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从网络学习(e-learning)到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媒体教学理论经历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对更好地把握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永红 《考试周刊》2013,(38):155-156
<正>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物理规律的内容,为力学综合部分,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和受力。同时它也是在前面学习动能定理的基础上,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能量转化与守恒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应精心设计,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在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能够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够使学生形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初步建立守恒、物质不灭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螺旋式上升"不但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模式.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把握物理知识的这种螺旋式结构,并通过探讨螺旋式结构与物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认清物理学习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层次性建构,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步步为营、层层递进、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7.
“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起源于“螺旋式课程”。“螺旋式课程”(SpiralCurricu--lum)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的“概念结构”,从而实现促进学生们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在课程上面的设计。螺旋式上升的基本假设是,任何一种教材都能够用一种相对合理的方式来教给某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事实上,“螺旋式课程”还提供了具有先后顺序,逻辑性强的学习方案,这让学生在学习上,探索出逐步渐次加深的概念性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实施过程中,如何抓好高中数学教学呢?我们的经验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率先进入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标志着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正式启动.并将迅速有序地铺开.作为高中数学的指导标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开始实施,标准明确了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为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新课程的最基本目标是: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要求: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如何将这一要求也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读教材内容,了解概念(知识)的逐步发展过程,理解编者的意图,并找出隐含在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根据不同年龄段学乍的认知规律及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组织教学,使得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逐渐递进、螺旋上升.现以初一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动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不再是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陈勤 《考试周刊》2012,(70):158-159
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策略为核心,加强重要概念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的教学。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应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为何要基于螺旋式上升的认知层次进行物质微粒观教学研究1.课程标准对于物质微粒观的相关要求新课程要求,化学学科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宋心琦教授亦表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鉴于此,中学化学教学正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古典概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现行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概率的教学被安排在必修阶段,而排列组合的教学被安排在选修阶段.这与传统的先进行排列组合的教学,后进行概率(主要是古典概型)的教学安排截然相反.面对这样的一个变化,如何进行古典概型的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标准》中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所以无论是常规的课堂教学,还是优质课、观摩课等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问题背景,为学生们提供  相似文献   

17.
“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未必能产生比较容易的课程,而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课程教材的编写又不能忽视“螺旋式上升”。利用定量模型N≈αS/T (1-α)G/T N2可以清楚地发现,“窄而深”与“广而浅”都有可能导致过高的课程难度。“螺旋式上升”可以通过深度、广度、应用等三个维度逐步完成,而并非仅限于深度、广度两个维度。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平衡,兼顾深度、广度和抽象类化(应用)多个维度的适度深化、稳步上升,是理想的课程设计教材编排的关键。克服“螺旋式上升”在具体操作中的误用,坚持“三个原则、两种类型、一个模式”,是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教材编排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正弦定理教学的要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发现并掌  相似文献   

19.
刘国芹 《辽宁教育》2006,(1):109-111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敷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清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他们。因此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积极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可以画各式各样的图形表示。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其中1/2在多种表示方式中最有厶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一个苹果图、一张正方形纸、10根小棒、8枚棋子等展开具体活动,实际感知。获得了多个不同的分数,从这些不同分数的产生中再逐渐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问题式教学的层次性及环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式教学是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螺旋式递进规律的.有着明显的层次性.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因某个具体问题的困扰而去解决,并形成经验.所以,教学过程应该是从个案问题→解决方法→更多类似的问题→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