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良华 《教育科学》2007,23(2):8-11
人性主要显示为三种本能以及与之相关的三种"欲望".一是占有欲,一般称之为"自私",二是爱欲,一般称之为"性欲",三是探究欲,一般称之为"好奇心".符合人性的教育是尽可能维护并促进人的本能发展,非人性化的教育是破坏人的本能.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点燃"学生思维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思考和分析,获得知识,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3.
“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意指教学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和“授人以欲”。“授人以欲”即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愿学和乐学。以“变化率问题”为案例,探讨“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欲望可细分为求知欲、尝试欲、求胜欲、争辩欲、表现欲等多个方面。每个学生的内心都隐藏着想要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但这种心理需求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激发和唤醒。所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它。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数学教师可利用情境的趣味性、机会的开放性、合作的有效性、生成的思考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薛峰 《教学与管理》2007,(10):36-38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课堂结尾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如一首乐曲,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数学课堂结尾,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丽 《华章》2008,(17)
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本文根据作者从事低年级教学的切实体会,总结了四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做法.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吸}I学生的课堂投入,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数学魅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得到精彩的预约.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关于数学知识、数学体验、解决问题心得等方面的数学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交流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标新立异,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字典书,也是一部文化书,它对"理"、"欲"的解释联系着中国古代对于人的各种思考和把握,天人合一、宗法人伦、理欲之辩等传统人学观念都渗透其中.其尊理贬欲的主导价值取向反映出中国传统人学观念对人的身内自然和身外自然的两种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课程安排,从夯实书本知识、精选典型例题、挖掘隐含信息、构建探究课堂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1.
《老子》对“欲”的理解包括满足人的生存之欲及去除贪欲。《老子》所谓“无欲”,不是完全没有欲望,而是肯定人衣食住行的应当之欲,满足于人的真实需要,反对的是不知足的贪欲。《老子》的欲望叙述为我们构建和谐人生提供了一种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应有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习得.本文结合"滚动的小球"这一创新课例,探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矛盾情境创设、进阶问题推进、结构材料选择、深度学习拓展等策略,激发、维系、助燃、延续学生的探究欲,通过授之以"欲",助推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然而课堂上对那些中下等学习成绩的学生来说是那么的索然无味,只有唤醒他们僵  相似文献   

14.
何松兴 《教师》2013,(30):41-41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是小学教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新教改形势下,这个问题再度成为热点。笔者在本文中就小学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探索欲的重要性、前提条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原因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单调的数学公式,就是苍白的数字,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所以,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陆可 《中小学电教》2007,(11):64-64
<正>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宜概括为在理论上帮助学生确立"欲说"的观念,在行动上激发学生"乐说"的兴趣,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善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思想,又唤醒与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会猜想,对学生学好数学和今后发展都十分重要;会猜想,可以使不少知识成为自己探究和再发现的成果,学习也因此变得有趣和快乐.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提出假设”这一必不可少的步骤,许多假设本身便是猜想.因此,具有一定的猜想能力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和学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 创设猜想情境 激活一个“欲”字 问题启动思维,好奇激发猜想. 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首先要激活他们的猜想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们产生一种十分想知道结果并积极去预测结果的强烈冲…  相似文献   

20.
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运算准确率不高是困扰部分学生和教师的难题.通过对初中生数学作业、试卷、易错题展示小报的分析,笔者发现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必过"四关":第一,负号关;第二,括号关;第三,公式关;第四,检验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