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19,(3):56-5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待创新传承模式,应用型大学是其传承的重要一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的价值和传承现状与应用型大学及其德育发展特征,贯彻追求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的深度融合性、利用传统文化与两个目标的内在契合性和讲求并构建传承张力结构的点面层次性三个创新传承原则,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用型大学的创新传承。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受到欧美、日本思想文化的冲击、影响 ,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更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主题突出 ,政治性和现实性较强 ;名目繁杂 ,丰富性与激变性并存 ;文化转型 ,传承性与融合性交替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多元性与融合性的双重特征.多元性是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传承的根基,融合性是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大融合中创新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多元性与融合性的双重特征。多元性是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传承的根基,融合性是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大融合中创新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信阳民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相互融合、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相互交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完美结合。探寻信阳民歌弥久不衰的原因,可以梳理出信阳民歌流传的精髓所在,对于新时期信阳民歌传承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职业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分析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文化类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完成单位情况及类别内容分布,得出职业教育助力文化传承成果的成效——彰显地域特色、多元主体协同、技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同时当前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路径面临着缺乏理论创新性、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缺乏融合性、专业教育与文化市场需求缺乏契合性等现实困境。基于此,职业教育助力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向应该包括:构建助力文化传承的良好生态、共筑“1+N”协同治理的资源平台、形成产教协同科学育人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归纳了现代新儒学伦理思想的传承性、形而上性、融合性、个体内省性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从“天人合德”思想与坚定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凸显完善未成年人“人性”的教育、“求道”“求真”目标培养未成年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追求“君子”理想人格培养未成年人懂得奉献的道德品质等方面探究了对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呼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以"玩转二十四节气"作主题,为学生们创设探究式平台,旨在全面涵育学生的良好品格,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尝试以我校为例谈科学与人文融合性课程的价值与具体路径,为科学与人文融合性课程的深入研究做探索。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地区的民间曲艺历史悠久且曲种繁多,人才辈出,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自明代中叶以来,唱曲和说书就在此地兴盛,到清代中后期呈现繁荣景象。俚曲、小曲子、山东琴书、平调、岭调、临清琴曲、端鼓腔、大鼓、落子、快书等曲种都曾广为传播流行,特别是其中的“东路琴书”“枣木杠子乱弹”“扽阳光”三个曲种脱颖而出,在艺术上达到了至今都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峰。早期的黄河口民间曲艺语言质朴原始,唱腔粗犷动人,是黄河口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文化价值体现出“逃荒文化”的创造变异性、移民文化的开放融合性、民俗文化的原生态传承性,为研究我国民间曲艺艺术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活”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保护难度较大。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于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达成民族认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李白故里有关李白的民间传说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李白的民间传说的初步整理情况及其内容分类,其次着重分析了李白故里传说与文献资料记载的关系及其学术价值,认为李白传说的现代价值在于: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则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价值。因而,我们对于李白传说这种作为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予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论泉州民俗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的特征,是民俗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泉州民俗的考察,认为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传播性、区域性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阿古顿巴从民间传说走进文本,其身份经历了从贫困农奴到富裕贵族再到民间流浪汉的建构和重塑,而在《尘》中,阿古顿巴被赋予汉藏双重血统演变成了众所周知的“傻子”。从作者对这一民间人物的身份与血统的重塑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化思考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龙胜旅游业的现状 ,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方面挖掘了龙胜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对著名的旅游大县龙胜县的旅游业作了可具操作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民俗学的知识基础是田野作业。根据课程需要和作田野工作经验,分析了民俗学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田野作业的时候所欲达到的目的和应该经受的各种训练;对参与田野工作的人在知识储备、心理素质、调查准备、实地工作方法和原则等内容,提出了常规性的要求和诚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兰州城市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如何整理和发掘兰州城市民俗?对兰州城市民俗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七条措施,以期重塑兰州民俗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兰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方式,民俗的区域性特点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术界所关注。文化学中的文化圈和文化区理论,为民俗区域存在和传承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和区域民俗理论延伸的支撑;而上述理论与具体个案的研究,为民俗的存在和传承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形态,为民俗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民俗是主体、对象和语境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整体。截至目前,学界对民俗整体性的关注仍较少,研究尚浅,成果甚微。民俗事象之间存在互文性,民俗研究应从整体出发,从宏观出发,力争呈现民俗原有的生态和整体性,使研究具有更广阔和深远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湖南民俗学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起步,历经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局面。其中,以傩文化为代表的精神民俗研究和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民俗研究名列全国前茅,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及民俗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湖南民俗学研究与全国的发展态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基于国内外的学科大势,尤其需要在范式转型、主攻方向、领域拓展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专业知识,通过参考、学习、研究国内外已有的学术成果,根据作者2009年4月在伊犁地区"田野调查"工作获得的资料和素材,对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库布孜的产生、演变、发展、传承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此加以分析和研究,结合现状进一步反思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发展和传承这一哈萨克族传统民间乐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