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读丁培忠     
<正>十年前在通辽市奈曼旗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有幸买到了《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拜读后对丁先生肃然起敬!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小语整改"是怎么一回事,但没有探究为什么会有"小语整改",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在丁老师的语文教育实践观的基础上,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形成的。十年过去了,今天再次捧起这本书,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厚重,也才真正感受到丁先生的不凡!以下是我阅读《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一直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1 1月 1 0日 ,2 0 0余名教师、教科研人员从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会聚到呼和浩特市 ,庆祝“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隆重召开。全国小语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会主任陈先云同志到会并讲话。多家媒体对大会进行专题报道。本刊也派记者参加了会议 ,并在开幕式上致贺词。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主任、“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长王培宣同志致开幕词。他说 :丁培忠老师四十多年如一日 ,孜孜以求 ,献身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发表论文 1 0 0多篇 ,编写专著 40余部 ,他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享誉自治区内外。特…  相似文献   

3.
<正>丁培忠先生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旗手,是全国小语会领导班子成员,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导师,也是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丁培忠先生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他主持的内蒙古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其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既符合又先于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排头兵的启示和引领作用。经他的培养和提携,自治区一大批教师和教研员迅速成长,成为中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全国小语会主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自1995年开始,成功举办了九届,已经成为全国小语会的一项品牌活动,得到广大语文界同仁的认可与拥戴。这项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老师,成为语文界的名师。可以这么说,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为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先生散文中写人的名篇,记述了他在清华学校中等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锦澄。梁实秋先生一生中所遇名师多矣,但唯有对徐锦澄他用了"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之语,而"至今"依文中语是"近五十年未见了",而作者"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带着怅惘敬慕之意",这首尾之语虽字数不多,却已言简意赅地写出了徐老师在自己心目中非同一般的地位以及自己对老师那历久弥深的情意。其实,当我们回读本文时,会觉得"徐老虎"凶得可爱极了,也脏得可爱极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想除了是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人格品气外,还因为那是梁实秋在以全情写之,"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激情的果实,应该为激情所渗透。"唯有如此,方能动人。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知道“罗才军”这个名字,是在2002年。那时我的恩师阮珠美老师还在担任上虞市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她说有一次她办公室进来一位来自乡下某完小的青年男教师。向她表达自己急切的成长愿望。阮老师非常高兴,向他悉数在上虞小语界颇有建树的名师,提醒他上虞有很好的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7.
越城区树人小学教科节上请来了不少小学语文界名师,其中有一位是省教坛新秀蒋军晶老师。他执教的课外阅读《疯羊血顶儿》让我看到了一位别样的老师。他豪迈大气且又不乏幽默,他的课设计精致且又出人意料,他极具个性且又招人喜爱。他谈笑风生、心情放松,他真不愧是全国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的获得者,短短40分钟,竟让我成了他的"铁杆粉丝"。要问我别样的他,课堂有多少别样的精彩,有多少打动我的地方,请听我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我都读初一了,语文课已上了许多年了。可我总觉得一翻语文书,一看到课表上下节就是语文课,就老打不起精神来,问问其他同学,大家似乎也都是一样的的心情。好像只有语文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地唱独脚戏,而我们一个个都像还没睡醒的猫。这是为什么呢?我渐渐开始思考起其中的原因来。应试教育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却并没有彻底解决。就拿平日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月 18、19日两天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在新西小学召开了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培训暨研讨会。原人教社小语室副主任、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主编蒯福棣 ,全国小语会副秘书长、特级教师丁培忠作了精彩的报告 ,北京、内蒙古自治区的老师作了示范课。18日上午 ,蒯福棣、丁培忠两位专家首先与迎泽区 2 0余位实验教师围绕一年级上册教材座谈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经验及困惑。专家在认真倾听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建议 :一是巩固认字的基本途径是通过阅读来复现生字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更多的字。二是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0.
虞大明是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在全国小语界,他的课受到很多一线语文教师的喜爱。他“务实创新,大气灵动”的教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虞大明老师多次在大型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过《麦哨》一课。笔者曾在活动现场观摩,后来又多次观看教学录像,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感受这堂课带来的快乐,反复琢磨虞老师这一课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1.
开学才一星期,班里便一连发生了几起失窃事件,而这几起事件似乎都跟去年曾偷窃过老师和学生东西的小A有关。据办公室里的同事讲,这个学生比较顽固,去年上半年拿了办公室里很多老师的东西,班内的偷窃行为也都是他所为。后来被老师发现后,他怎么也不肯承认,还是好几位老师共同合作,对他威逼利诱他才不得不拿出所盗之物。难道时过半年,他又故伎重演了?很有可能!不是有可能,种种迹象表明肯定是他!已“金盆洗手”近一学期的他最终还是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重蹈覆辙了!看来,一个人要彻底改好还真难呀!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审问他“。小B被老师没收去…  相似文献   

12.
考试     
今天我们上作文课,一上课老师就宣布要考试,当时我的心情万分紧张。老师还说有20道题,这可怎么办呀!老师事先没说,我也没复习呀!这万一考不好,怎么向爸妈交代,他们非把我打个半死不可,这……这可怎么办呀?我的手脚直打哆嗦。老师还说是一张天才试卷,天啊!一定很难。可当老师说5分钟要做完时我却平静了下来,心想5分钟能做完的题目一定很容易。老师发下了卷子,大家一看试卷这么小,便哄堂大笑起来。一会儿试卷发完了,教室里的气氛也严肃了起来。老师要我们打开卷子,我二话没说写好姓名就做了起来。第一题是请认真把试卷读完;我心想只有5分钟还…  相似文献   

13.
就在本期即将付梓之时,我们又惊悉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丁培忠老师因突发急病而不幸去世。他的去世是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一大损失。丁培忠老师始终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工作,他不仅担任本刊编委,而且还在百忙之中撰写长文支持本刊,编辑部同仁永志难忘。  相似文献   

14.
“丁零零,丁零零……”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抓起话筒,电话里传出爸爸熟悉的声音,他代我找的暑期老师已经到了,正在楼下等我。我的心狂跳不已,开始想象老师是何等的英俊,怎样的满腹才华。下楼一看,啊!这还算是我的老师?个子比我高不了多少,胖墩墩的身材,苹果脸,五官倒还整齐,双手紧握,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我。我看他不像文人,倒像是一位武将。他冲我微微一笑,说:“我叫李祖发,请多多指教。”并向我鞠了一躬。他这一招使我的心情顿时轻松下来,我以同样的微笑回答道:“嗨!”嘿!这老师倒还算有点幽默感。他邀…  相似文献   

15.
就在本期即将付梓之时,我们又惊悉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丁培忠老师因突发急病而不幸去世。他的去世是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一大损失。丁培忠老师始终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工作,他不仅担任本刊编委,而且还在百忙之中撰写长文支持本刊,编辑部同仁永志难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14日,丁培忠老师不幸因病去世。噩耗传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全体同仁十分震惊和悲痛。太难以置信了,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上,丁老师还在闭幕式上作大会总结,看上去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案头上一定还有许多工作没来得及完成,他脑子里一定还有许多想法没来得及整理,他口袋中一定还有许多来信、邀请信没来得及答复……真是令人惋惜。痛惜。叹息。在我们心目中,丁培忠老师不事张扬,脚踏实地,孜孜以求。他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40多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不论寒暑,…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师孙涵伯,是朋友的孩子,今年3岁半……开始我见他只是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3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伯,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这是贾平凹《我的老师》中的一段。初读此文是在师范就读期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是我心目中景仰已久的语言学大师。1984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座谈会上,我有幸一睹先生风采。他那宽厚仁慈、聪颖睿智、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至今记忆犹新。尤其难忘的是,他作为一位在语文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讲话中,却诚挚地极力赞誉后起之秀魏书生老师(当时,魏老师还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极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称他是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97年开始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到现在,我也算是《中语参》的老读者了;2007年第11期,我的一篇文章在《中语参》发表,我也是它的一位老作者了。但是,真正走进《中语参》,还得从“四方杯”算起。一、缘起“四方杯”2013年,第七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在无锡市举办,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是协办单位。当时,我作为锡山区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从7月份就开始和《中语参》编辑部的老师联系、筹划,  相似文献   

20.
丁培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了。“安享晚年”总是用来描述那些奋斗过了、经历过了的幸福老人的,可丁培忠这个准老人与这个词语,注定此生无缘。他是从办公室走出来后,就永远走了的,没有与任何人道别。那是2004年1月14日,一个漫天飞雪的冬日。“这倒合了丁老师的性格。”他多年的老朋友这样说“,他是个从来也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人。”不需子女陪护,不要亲朋探望,不必经历生离死别的悲伤。认识丁培忠先生近十年来,虽未有过多深的接触,却也目睹了他的许多事。他充沛的精力,超负荷的工作,每个人都感受得到。而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几件小事,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