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的,这是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就象石子击水形成水波一样在空气里形成声波。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借助“水波”的传播形式,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声波的传播形式,形象生动地形成声波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式引导。这种引导方式主要是把握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设计实验的验证方式。例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在指导学生实验声音能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以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声音向什么方向传播?在不同的位置听到的声音大小一样吗?为汁么?让他们动脑,与动手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进行对比,以加强学生对获得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1、本课的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认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十册17课《声音的传播》共有3个实验。实验1是把耳朵贴在桌上用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实验2是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另一学生耳朵紧贴水槽,能听到石头的碰击声。说明声音能在水(液体)中传播。实验3是把小鼓立在桌上,在鼓的右面立一个纸屏,纸的右面吊一个小球,使小球紧贴纸屏。用鼓槌敲击鼓的左面,可看到小球跳动。说明物体振动发声时能引起周围物体振动,以便进一步说明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教材提供的方法简单易做,但不够严谨,其实验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原因是:做实…  相似文献   

5.
怎样引导学生想象“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呢?我是这样做的。 在一个圆形的金鱼缸中盛小半缸水,然后放在幻灯机上,打开幻灯开关,将盛有小半杯水的烧杯慢慢地一滴一滴地向金鱼缸中间滴水,这时幻灯屏幕上就会出现动态的水波。我让学  相似文献   

6.
如果振动的频率和波的长度是已知的,那么声波在某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就能够被确定。在这个实验中,可以利用已知频率的声波,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该声波的波长能够利用共振的空气柱测得。本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封闭管子中的共振测定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二是利用这种测量方法计算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7.
共振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声音的共振通常叫做共鸣。利用共振音叉演示声音的共鸣发出的声音太小,只有附近几位学生隐约听得到,效果很不理想,利用示波器把音叉发出的声波直观地显示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使学生能亲眼看到声波的形状,效果很好。1实验器材示波器1台,功放机1台,话筒  相似文献   

8.
冷国华 《物理教师》2004,25(1):8-29
声波的干涉实验是说明波的干涉现象的一个重要例子,由于声波是纵波,因此做好这个实验能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波的干涉.在物理教学中通常使用音叉来实现声波的干涉,但对该实验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效果的研究会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1 音叉声波干涉实验的缺陷 音叉声波干涉实验通常是这样来进行的:敲响音叉,围绕音叉走一圈,或音叉转动一圈,在此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材中,介绍了用音叉做声波干涉实验,但这个实验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完成实验后可以听到声音忽大忽小,但它却不是由于声音的干涉引起的.不少同仁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我们现在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电脑演示、探究声波的干涉现象,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家中自已利用这个实验,对声波的干涉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一、用电脑作为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的正弦声波COOLEDIT 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声频处理和编辑软件,它可以生成、播放和录制我们所需要的声音,并可以显示出声音的波形供我们进行研究,是声学研究和声频处理的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片段一】师:现在我们知道耳朵的构造了,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声波由耳廓传播到外耳道,外耳道传播到耳膜,再到耳蜗,耳蜗抖动,听神经连着大脑,耳朵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师:哪位同学再猜测一下?[反思: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在传统教学中是很少见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先让学生猜想:“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然后在以下教学步骤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目的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  相似文献   

11.
<正>声音的特性是解释声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教材中用三个不同的实验分别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合和优化。一、重构知识,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声音的特性"的核心概念是"声音",联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形式是"声波",结合"振  相似文献   

12.
谈谈声学     
新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声音是传播信息的重要传媒。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声音,离不开对声音的研究。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就是声学。 声音本质上是一种在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通常称为声波。人耳可以听见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千赫,处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闻声。处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波,人耳听不见。20赫兹到10~(-4)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20千赫至5×10~5千赫的声波叫做超声。 声学中研究的传声媒质的范围越来越广阔。除了通常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外,还包括等离子体以及多相的混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自然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探究声音的传播。在这节课中,我故意“为难”学生,学生却迎难而上,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情况是这样的,在学生自己提出了“声音能不能在水中传播”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一会儿就有同学设计出“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碰撞,试一试能否听到声音”这一方案。我笑着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这个方案设计得怎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我知道,这中间有不少同学是课前看了书的。这时,如果按方案马上动手实验,非常容易得出结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这节课会很顺利的结束。但是,这样的话学生有…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对声音的震动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我设计了一套小装置,可以把声音的震动转变为图像的变化,使学生理解声波是震动的,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可见的图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声音的传播》一课,要求指导学生认识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本课关于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设计的实验是:一个同学用耳紧贴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的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了另  相似文献   

16.
我们能“看见”声音吗?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在介质中传播,但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能观察到声波的存在。有没有办法可以直接看到声音呢?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恩斯特·克拉德尼发明了一种方法,将声波的振动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五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课中,说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课堂中做气体、固体传声实验效果良好,但在做液体传声时,学生分组在有水的缸里,把两块石头相碰,耳朵贴在水缸边听到了石头振动的声音。由于这种实验局限大,距离短,学生还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设计了两种做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一是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让学生到指定地点(离学校约500米)听上课的电铃声;二是选择一个有大雾的早晨,  相似文献   

18.
例1 制作声音传播演示器 自然教材《声音的传播》一课,需指导学生了解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而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为了证明上述事实,可通过一个对比实验来进行。 找两个同等大小的铁制圆筒(如盛麦乳精、桂圆  相似文献   

19.
注重实验设计,有助于促进问题探究过程的优化. 1 改进实验设计化难为易 声音在空气中是靠声波传播的,声波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只有巧借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①点燃一段蚊香关好门窗,烟雾竖直向上.②将一台录音机音量开到最大,播放节奏感较强的舞曲.③让录音机音箱靠近蚊香的烟雾(约0.6m左右),会发现烟雾随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的"跳舞".这样可较为形象地观察声波的存在,实验过程又简又易.  相似文献   

20.
我在初二物理<光学>这一章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这一节,"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难以理解.虽然课本上有一个演示实验:筷子插入水中,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这个实验也只能由现象推出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并不能使学生直接观察到光线的变化.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