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扬与批评都要在点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但如何进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却是教师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技巧。现在许多学生厌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表扬。许多教师不喜欢表扬,他们认为表扬多了,学生会骄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不少学生  相似文献   

2.
李琨  王莎 《考试周刊》2011,(5):30-31
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作为二十世纪中期西方主导的文艺批评理论,它倡导和重视细读文本本身,以文本的语言、意象、构成等作为其重点研究对象。新批评派不同于实证主义的文学批评,他们主张把文学和科学加以区分。他们也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批评,印象主义认为,天下没有,也不可能有、不应该有客观的批评;新批评派与之相反,他们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客观性,应该有规律、有规则。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近,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问题使第一线执教的广大语文教师感到烦恼,因为学生语文成绩长期徘徊不前,使他们揪心,使他们困惑;这个问题使万千家长深为焦虑,因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热望遇到了挫折和打击,他们不知如何是好,因而病急乱投医,乱吃药,给孩子增加了种种负担;这个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并通过新闻媒介发表了许多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4.
学生犯错后,我们有许多班主任首先想到的是批评,认为不批评学生就不能教育,也不能警醒其他同学,只看到了批评的惩戒作用,没有想到批评会伤害学生,也没有去想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许多学生犯错误后,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是错误,只是总改不了。所以学生犯错后,我们不只是要批评他们,更多地应是思考学生为什么犯错,怎样帮助他们改正。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对待学生的错误,既不能简单、粗暴地刚性处理,也不能只着眼于现象、行为的显性处理,更不能以学生尊严受损、心灵受伤为由而不处理。教师应该将无痕的批评植根于有魂的教育中,达到看似无意却有意,看似无招却有招的空灵意境,走向无痕是中职批评教育的理想境界。一、追求隐性的批评形式1.隐藏批评的目的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大都有过被老师指责、批评的经历,教师一旦将批评  相似文献   

6.
1.增加了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老师要求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签字,这无形中给学生心理上增加了负担。不少学生从接到老师布置的作业起,乃至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心里时时惦记着这件事情,总是担忧作业忘了签字会被老师批评甚至被罚,有一种紧张、畏惧和压抑感。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做作业时,马马虎虎,草草了之,遇到难题也不去认真独立思考,做完作业后更不去检查验算,认为反正有家长帮助检查签字。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熊梅 《时代教育》2009,(7):141-141
批评是否有效和教师说话的语气、方法、态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步,真正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学会艺术地批评,不把批评当批评,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教师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现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训,这是古人对教育经验的总结。近代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  相似文献   

9.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批评中,要达到批评的目的,真正做到保护自尊,激励自信,促其自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言”、“情”到位学生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教师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能够抬得起头来,有信心,树立自我形象。因此,“言”、“情”要到位,以引起学生共鸣,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一千次会相信,没有一股有诗意的感情和…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某些教师有"郁闷"、"痛苦"之类的感叹,他们好像根本没有体会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究其原因,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与学生相处得不融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  相似文献   

11.
某中学一位校长,喜欢在会上表扬那些给学生布置作业多、经常占课外时间补课的教师,认为他们责任心强,精神可嘉;相反对布置作业较少,没有用课外时间补课的教师。则不分肯红皂白,旁敲侧击地批评,认为他们责任心不强,工作抓得不紧。有个教师不无感慨地说:“校长是学校这个‘大乐队’的‘指挥’,倘若批评和表扬没有用好,指挥不当,学校教育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确实,学校领导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校领导的引导。运用批评和表扬,也是引导的一种具体形式。倘若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当不准确、不恰当的批评或表扬有三大害处。首先,它影响学习者对教师的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亲也罢,信也罢,都建立在儿童对教师意见的信任、信服上。不恰当、不准确、不符合实际的批评、表扬,正好破坏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他们从个人经验中怀疑教师,不信  相似文献   

13.
每个小学生无论优与差,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优点。作为一名教师,不要因其存在的缺点,就忽视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用自己发自内心的赞美去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集体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但是,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学生的缺点面前不能违心地粉饰太平,而是要在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的前提下指出他们的缺点,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赞美不等于放弃批评,批评不等于不赞美。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教师、学生地位本末倒置,“学生为主体”实际上却变成“教师为主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不但在学校教学中广为流传,而且在教育中大有市场,一切的教育信息、方法手段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无不操纵在班主任、老师手中。学生对批评不能也不允许流露出半点不满,而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只能是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不但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无益,而且还会扭曲他们的心理结构,甚至可能会危及他们的人生走向。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家长、教师都认为作文难写,这样逐渐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认为作文难写,再加上平时训练不得法和考试难得高分,学生就更觉作文“高不可攀”。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滑梯新玩法     
大班幼儿活动能力较强,他们往往不满足一种玩滑梯的方法。趁老师不注意对。他们会偷偷地从滑梯下面往上爬.而这时如果上面有幼儿滑下来的话,就容易发生意外。我认为对这种倒着玩滑梯的方法.教师不必责罚批评,因为这种玩法能锻炼幼儿的臀部和腿部力量.培养耐力。当然.也不可放任不管。  相似文献   

17.
只要有了爱,世界就不会孤独。爱对于教师尤为重要。因为,爱是开启教师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爱是教师成功的一块基石;爱是教师迷惘时的一个指挥棒。今年我接任了初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我知道,让学生接受一个新老师无异于让孩子接受一个新妈妈。其次,他们会从各个方面来排斥我,一切都认为前任老师做得对。他们常说:“以前怎样怎样。”为此,我就没有提自己的教学要求,一切仍按前任老师的做,唯一的改变是作业量减少一半;而且也不批评他们,尽量按他们的意愿教学。可一个月过去了,我感觉学生并没有因我留的作业量减少、不批评他们而高兴。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一、基于图表教学的中国地理教学网站现状 图表教学是苏联沙塔洛夫倡导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既然人们能借助各种生产工具减轻体力劳动负担,那么,教师也应该建立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图表教学就是基于这种观点创立的。它的主要精神体现在课堂讲授、复习巩固、  相似文献   

19.
一、情感教育的歧化现象及其分析 1.简单化 一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无非是讲课要有表情,待学生要慈爱而已,把情感教育简单化。在课堂上对学生都是正面的表扬,认为批评和惩罚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伤害他们的自尊。也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课外多“关爱”学生,课外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但课堂上仍然是认知教学、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20.
今年夏天,我们在苏联学习儿童教育工作时,曾经参观了很多学校,也会见了很多苏联教师,他们非常热情的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先进的工作经验,在这里,我愿意向同志们介绍一下苏联的教师如何管理学习纪律成绩不好的儿童。一位苏联教师向我们说: ‘我们有义务教育任何一个儿童成为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及共产主义道德的人。但是,儿童终究是儿童,可能有一些孩子要违反纪律、不努力学习、抢别人喜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对这样的儿童是不是可以援引学生拙劣、不守纪律、对他们“无术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