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四月初,我去延安调查研究陕北老区经济发展近况时,一天午前,我漫步登上清凉山,那里的一屋一洞都引起我的怀念。当扶栏拾级而上时,迎面映入眼帘的正是十年前《解放日报》原总编辑陆定一同志在开馆时题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横幅馆牌,虽因风雨侵蚀,金色已剥脱,但字迹依然苍劲、雄健。当我返回西安,参加“重塑延安形象”座谈会时,得悉江泽民总书记的“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保护革命纪念地的关系”的批示,在座谈会上还聘请陆定一等“老延安”为“重塑延安形象”委员会顾问。返京后正拟转告定一并请示如何重整清凉山纪念馆时,不料传来陆定一逝世的噩耗,激起我对他的深情怀念和难忘的遗憾。 我是在延安时代新闻“摇篮”——《解放日报》社成长的。每当我回想起延安时代时,总是把当年清凉山的生活和《解放日报》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更难以忘怀的是近年我离休后三上清凉山的情景。 1985年9月,我随同原全国记协书记王揖同志等重返故地,登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为了总结延安解放日报办报经验,研究我党办党报的历史,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央党报的光荣传统,他们组织前解放日报的工作同志,精心地收集有关历史资料,并将把解放日报的各种材料编辑成册陆续出版。他们曾把延安解放日报的合订本送给当年担任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定一同志非常关心和支持这一研究工作,他翻阅了合订本,多次同有关研究人员谈话。3月11日下午,定一同志在新闻研究所举办的解放日报改  相似文献   

3.
我党第一个新闻出版专业纪念馆耸立在延安清凉山腰。我随当年一批清凉山的老新闻出版工作者拾级而上,迎面是红色的馆牌,由陆定一书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十四个金色大字。馆  相似文献   

4.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可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  相似文献   

5.
萌欣 《新闻记者》2003,(7):34-34
为纪念陆定一同志《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发表六十周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将于2003年9月下旬召开“党报传统与时代创新”学术研讨会。 1942年的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国党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由此确立了我们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  相似文献   

6.
当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纪念馆耸立在延安清凉山山腰的时候,立即引起千万人的注目。我随当年一批清凉山的老新闻出版工作者拾级而上,迎面是雄伟的展览大厅。红色的馆牌上刻着陆定一书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十四个金色大字。馆前,是一座汉白玉雕象,再现了当  相似文献   

7.
1986年10月24日下午,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专业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落成开馆典礼在清凉山上隆重举行。近百名当年在延安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老同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参加这一盛典。我望着在落日余辉  相似文献   

8.
李能伟 《今传媒》2004,(4):18-18
全国惟一的新闻事业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发祥地——延安新闻纪念馆,由中宣部投资,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题名,已在革命圣地延安建成,它已成为国内外广大群众和新闻工作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图为延安新闻纪念馆外貌。今延安新闻纪念馆@李能伟  相似文献   

9.
5月9日晚,看到电视新闻联播报道: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同志逝世。我心中一怔,引起无尽的哀思。 1942年5月,延安整风运动刚开始不久,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办了一个《学习》专刊。当时我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写了一篇文章寄去。很快接到回信,信的末尾署名是:陆定一。这是我接触定一同志的开始。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这封信是用八行书信笺写的,毛笔小楷,字迹端正,一笔不苟,整整齐齐。第二年初,我调到解放日报社工作,知道陆定一同志原是中央委派来主办《学习》专刊的,后来担任整个报纸的总编辑。编辑部有条严格的规定:处理来稿来信,有来必复,必须书写清楚整齐,不能潦草和迟误。我到报社后也养成这个习惯。这是党报的一个好传统。 整风期间,解放日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顿了各项制度和作风。当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一封信里说:“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纪念馆在延安清凉山开馆。记者随当年一批清凉山的老新闻出版工作者沿着山坡拾级而上,展览大厅就展现在面前。红色的馆牌上是陆定一书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十四个金色大字。馆前,是一座汉白玉雕象,再  相似文献   

11.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叫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日报》在1942年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他很高兴地告诉我,总算把他在延安工作期间这两件大事写出来了。还有一次是同我谈到筹建新闻中心大楼的问题。他当时很乐观地告诉我,新闻大楼的修建方案已经经国务院和书记处的同志批准了,已经送到北京市政府去了,很快北京市政府就要开会把这个事情敲定了。这两次谈话他心情很愉快、很开朗,回想起来,情景宛如昨日。想不到这竟是我们的诀别谈话,而他的两篇文章竟是最后遗作,那个新闻中心大楼也成了他未竟的遗愿!我知道他犯病人医院是在他入院以后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0月24日,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落成开幕。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的新闻与出版纪念馆。它对于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出版工作的光荣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中央对出版事业十分重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党的出版工作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都作出过光辉的贡献。党中央到了延安,党的出版事业也在延安艰苦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报社后备力量建设宣传部于4月27日至30日,组织30多名采编人员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活动。他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与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为人民服务》以及《反对自由主义》等光辉著作.开展了向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与老红军战士座谈等活动。大家认为.这是一次马克恩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收获之旅.是一次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精神洗礼之旅,是一次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思想升华之旅.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当代军事新闻工作者职责使命的认识.对加强非现役采编骨干队伍思想教育管理和新闻采编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选登参加这次教育活动的部分同志撰写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革命纪念馆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专题性博物馆。由于革命纪念馆的特殊性质,使其宣讲工作必然具有"感情充沛、热情豪放、节奏明快、激烈振撼、爱憎分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特定讲解风格。在半个多世纪的宣讲实践中,延安革命纪念馆  相似文献   

15.
杰出的党的宣传工作者陆定一同志,悄悄然逝世了。他的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英雄。他的形象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现在我把记忆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写在下面,以志纪念。现在人们都知道陆定一夫人是严慰冰,文革初期因为反对极左路线,夫妻双双被关进秦城监狱达十三年之久。但极少有人知道陆定一同志的第一位夫人唐仪贞和他的故事。1926年,陆定一同志年仅20岁时,就在上海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编辑。该年底,我自广东返上海去武汉,因事找到团中央的机关接洽关系。这个机关在北四川路黄陆路一所洋房内。与陆同住…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纪念馆在延安清凉山开馆。记者随当年一批清凉山的老新闻出版工作者沿着山坡拾级而上,展览大厅就展现在面前。红色的馆牌上是陆定一书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十四个金色大字。馆前,是一座汉白玉雕象,再现了当年新闻出版工作者的风貌。雕象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沿着扶梯进入展室,映入眼帘的是陈毅的诗:“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向九洲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随着  相似文献   

17.
延安行记     
童年,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怀揣着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和探求文明之源的冲动。9月10日,为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参观走访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安排,内蒙古档案局全体人员赴陕西延安进行“红色之旅”的学习考察。“梦里寻它千百度”,这次延安之行,使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令我心驰神往的延安。  相似文献   

18.
重返清凉山     
今年10月12日,我回到了曾经长期战斗和生活过的延安,参加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的筹建,内心的喜悦和对往事的回忆,使我按捺不住写这一篇短文。延安,是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如今又是人们怀念的历史名城。许多兄弟党代表团访华,也常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这里参观。人们一见到宝塔山,就知道这是延安的象征。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隔延河相望的凤凰山和清凉山。延安旧城就处于这三山的环抱之中。凤凰山是党中央进驻延安时,  相似文献   

19.
1941年5月,《新中华报》结束,我到延安清凉山参加《解放日报》的创刊工作。我初期做的是资料工作,从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领导上从社长博古、总编辑杨松、陆定一同志和编辑部各部领导,  相似文献   

20.
近日,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题字被如皋市档案馆收藏。红十四军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江苏省内唯一的正规武装,在江苏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铭记红十四军的光辉业绩,如皋市委、市政府计划兴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使之成为永久性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十四军创建者之一张爱萍将军为该纪念馆题字。张爱萍、黄火青两位将军为红十四军的题词也被接收进市档案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题字入藏如皋市档案馆@周丽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